王国刚何兴武
(1.江苏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江苏 淮安 223345;2.宿迁市宿豫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宿迁 223800)
土壤肥力水平直接关系到水稻的品质和产量,而施肥作为提高土壤养分、解决水稻生长营养需求的关键农艺措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合理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养分失调、肥力下降等,而施用生物有机肥能平衡土壤养分、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1]。生物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和有益活菌,可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密度,进而促进植物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
试验于2019年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稻麦轮作农田中进行,前茬作物为小麦(淮麦20),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9108,供试化肥为当地常见的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生物有机肥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材料,并添加生物菌、中微量元素等。其中,氮磷钾含量≥5%,有机质含量≥45%,有益活菌数≥0.2亿/g。试验田为沙质土壤,其基本理化性状如表1所示。
表1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试验共设4个处理,即对CK(对照),常量化肥;T1,化肥+1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T2,化肥+2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T3,化肥+3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常量化肥按纯氮12 kg/667m2施入,每个小区面积为32 m2,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12个小区,四周设置保护行。
采用S形取样法,于水稻移栽前和水稻收割后分别取土壤样本,取土深度为30~40 cm,土样混合均匀风干后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2],具体指标测定方法如表2所示。
表2指标及测定方法
试验表明,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改变了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如表3所示,CK处理中各指标均低于其他处理,随着生物有机肥配施量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指标的最大增幅分别达10.24%、4.77%、17.20%、3.53%,其中T3处理的效果最明显,表明此条件下生物有机肥对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的提升效应较大。pH值大小排列顺序为CK>T1>T2>T3,说明增施生物有机肥有利于改善盐碱地土壤酸碱性,且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改善效果越好。
图1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表3生物有机肥处理下土壤养分含量
由表4可知,生物有机肥作用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细菌、真菌、放线菌在不同处理下的变化表现为T3>T2>T1>CK。其中,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明显,且随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变化幅度越大,T3处理下细菌数量达到最大值,较CK提高了89.56%。放线菌数量最大值较CK提高了67.53%,真菌数量受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变化的影响较小,各处理间的增幅不大。
从图1可知,根际土壤中脲酶活性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CK处理下土壤中脲酶活性低于其他处理,而T3处理下脲酶活性达到了最高值,相较CK处理提高了29.90%。土壤中磷酸酶活性呈现T3>T2>T1>CK的规律,其中对照组活性最低,仅为18.5μg/(g·h),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磷酸酶活性逐渐提高,T3处理下磷酸酶活性达到最大值,较对照提高了16.76%。
相对于常规施肥,配施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改良土壤地力,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平衡土壤酸碱性。增施生物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其中,细菌数量增幅最大,放线菌和真菌次之。同时,土壤中的脲酶和磷酸转化酶活性可得到提高,进而促进土壤中养分的转化和水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从总体表现来看,T3处理下(化肥+3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各性状指标的提高效应最明显,效果最好。
表4生物有机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