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霞
【摘要】目的 研究门诊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以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共90例,45例患者是参照组(常规护理措施),45例患者是研究组(门诊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餐前血糖、餐后2h血糖均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是(90.96±4.73),护理前是(82.46±4.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糖尿病者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实施门诊护理干预,可积极控制血糖,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关键词】糖尿病;门诊护理干预;老年;生活质量;临床效果
糖尿病是属于常见的代谢类疾病,发病原因是因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引起的血糖升高,临床表现有多汗、乏力、尿频等症状。如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形成糖尿病肾病,累积心脏、五官、四肢等损害,严重者会患肾衰竭等[1]。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重视护理干预,促进疾病的治疗,改善生活质量。本文将以9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以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共90例,研究时间是2019年9月-2020年9月,其中45例患者是参照组,45例患者是研究组,参照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是61-78岁,平均是(69.76±5.45);病程是5-12年,平均是(9.18±1.87)年。研究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是63-79岁,平均是(69.07±5.65)岁;病程是6-14年,平均是(9.91±1.54)年。纳入标准: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以及第9版內科学为依据,确诊疾病;资料齐全;认知正常;熟知本研究,确诊疾病。排除标准:精神异常;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不配合研究者。对比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由门诊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用药,口头讲述疾病有关知识,并要求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研究组应用门诊护理干预:(1)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宣传教育护理知识,包括糖尿病专业是、沟通技巧等,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2)给予患者心理指导,预防护患纠纷。向患者及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心态以及病情,明确疾病危险性、严重性,与患者一对一沟通交流,拉近彼此距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开导,用以控制患者情绪,患者能够保持乐观、积极态度开展治疗;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存在疑问,及时解答,将患者的内心疑惑及时消除,了解患者个人需求,并帮助其解决问题。加强健康教育,提升疾病认知水平,关注患者负性情绪,在发现以后及时沟通,给予心理疏导,确保负性情绪有效消除,取得患者信任,拉近彼此的距离。向患者讲述治疗成功案例,提高自信心,树立乐观、积极心态,促使治疗依从性有效提升。(3)对患者及患者家属宣传教育,意识到糖尿病对身体的危害,以及发病原因和并发症,制定预防管理措施,内容有运动计划、饮食计划,采用饮食与运动记录卡,详细记录患者的每天活动情况,以及热量摄入、碳水化合物摄入情况,严格控制患者的日常饮食,叮嘱患者不吃具有辛辣、刺激、含糖量高等特点的食物,且应限制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指导患者以粗粮为主食。另外,还应告知患者多喝水,有利于其排便顺畅。制定运动方案,与患者性别、病情、运动喜好等相结合,合理制定运动方案,要求具有安全性、科学性,指导患者每日做好运动训练,酌情增加其运动量,期间需告知患者运动前应补充一定能量,避免发生低血糖事件。(4)给予患者随访管理,进行电话随访,指导次数为5次以上,与患者情况相结合,随访次数增加,给予患者综合指导,包括生活指导、用药指导等,明确治疗中存在问题,及时干预。
1.3判定标准
测量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血糖变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是SF-36量表,共0-100分,其中100分表示生活质量最好,0分表示最差。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分析,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血糖变化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餐前血糖、餐后2h血糖均优于参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 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是(90.96±4.73),护理前是(82.46±4.17),P<0.05。如表2。
3.讨论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常规护理模式可满足患者基本需求,促进疾病治疗,但无法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而不良情绪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慢性病[2]。糖尿病为临床常见慢性病,在发病后需终身服用药物治疗,以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为目的,避免血糖控制不佳,病程延长,诱发多种并发症,使得致残率增加,严重者诱发死亡。糖尿病是属于常见的代谢类疾病,发病原因是因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引起的血糖升高,临床表现有多汗、乏力、尿频等症状。如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形成糖尿病肾病,累积心脏、五官、四肢等损害,严重者会患肾衰竭等[3]。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重视护理干预,促进疾病的治疗,改善生活质量[4]。门诊护理干预为新型护理模式,以责任制护理作为基础,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鼓励患者、家属在健康护理中积极参与。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门诊护理干预,加强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提高疾病认知水平,并做好日常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同时做好用药管理,由家属监督患者用药,确保遵医嘱用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血糖控制[5]。本次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餐前血糖、餐后2h血糖、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门诊护理干预,可积极控制血糖,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常淑红.门诊护理干预 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探讨[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20,7(2):65,68.
[2]李俊梅,王君梅.门诊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研讨[J].健康必读,2020,(25):158.
[3]张美红,徐琼彦,钟敏.门诊随访与护理干预对提高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专科知识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养生保健指南,2019,(28):158.
[4]陈丽,王朋.探讨门诊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J].家有孕宝,2020,2(8):133-134.
[5]王树越,高玉红,李析蒨.门诊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81):301-302.
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 青岛市 26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