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微视频平台越来越多,给人们的学习、娱乐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内容。特别是在学习方面,因为有了教学类的微课视频存在,使得人们的学习更加方便,由此微课也得到了很多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并且凭借其强大的教学优势,得到了教师的青睐。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如果可以科学合理的应用微课,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而且还有利于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构建。因此,文章将针对微课资源在高中化学智慧课堂构建中的作用和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微课;高中化学;智慧课堂
一、 引言
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使得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促进了现代课堂教学的改革。所谓微课资源,就是一种以短视频形式呈现的教学资源,其中“微”体现了它内容的短小精悍,“课”表明了它是一种教学资源。通常来说,微课会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仅有短短的几分钟却包含了视频、声音、图片、文字等等,所以制作起来要经过录音、录像以及后期剪辑等步骤后,才会发布在网络上,成为给人们提高学习的一种教学资源。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化学作为这一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在高考中占据了不小的分值,如果能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应用微课资源,对于提高学生化学成绩,构建化学智慧课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 微课资源筑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教师,它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动力,也可以为学生探究、创造知识带来灵感,而且想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学习,就必然要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化学作为一门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其教材中有大量的化学公式、化学理论需要学生去学习,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觉得无聊,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而利用微课资源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方面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教师还可以将教材中较为抽象的化学公式、化学理论等通过视频、动画等形象生动的呈现给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得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提高,这对于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微课时间较短,更有益于学生知识的吸收
通常情况下,微课资源的时长会控制在10分钟左右,这比起一节正式的化学课足足少了35分钟的时间是而且有研究表明,学生在上课时,前10分钟的教学是最有效的,因为学生在这段时间的注意力最为集中,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记忆能力等在这段时间都是最好的。因此,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应用微课资源,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新的化学知识,从而给学生的知识巩固和复习留足时间,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进而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三、 微课资源筑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策略
(一)有针对性的应用微课资源
微课资源虽然具备很多教学优势,但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其合理性,不能滥用,这样微课资源的优势不仅难以得到发挥,还会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为了微课资源的教学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应用微课资源。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进行实验的教学内容,对于那些危险系数低、实验效果明显且不缺实验器材的教学内容,教师就不需要使用微课了,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做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获得实验效果,这样有助于学生探索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但是由于一些教学内容的实验效果没有那么明显,或者是难以获得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当教师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微课资源,使得这些化学现象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的现象,使得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例如,在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专题2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电解水时,由于氧气和氢气都属于肉眼看不见的气体,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难以从中看到什么实验现象,所以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这类实验的效果,教师可以应用微课來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让实验效果清晰地摆在学生眼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个化学实验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更加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微课资源巧妙化解教学难点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教学难点,这些教学难点在教学时往往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都有着非常大的不同,这就导致教师在进行这些难点教学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内容,而那些学习能力差得迟迟无法掌握,所以即使教师用尽心力,也无法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这些教学难点。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来帮助学生巧妙地化解这些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将这些化学教学中的难点,按照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资源,并上传到网络上,让学生随时随地地都可以进行观看,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选择地去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学生和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专题2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速度》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速度的计算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个讲解如何计算化学反应速度和速率的微课,让学生可以随时观看学习。另外,越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网络上关于这部分内容的微课资源就越丰富,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较优质的微课资源,让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自学掌握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同时还可以多留一些课堂时间用来讨论、分析、解疑和比较。
(三)利用微课资源帮助学生复习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随着时间推移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越来越多,需要复习的旧知识自然也会日益增加,那么学生在旧知识复习时也就越吃力。在这种情形下,很多学生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都会放弃复习旧知识。如此一来,就像是猴子掰玉米一样,学生学习了新的知识,却忘记了旧知识,最终使得化学学习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还会打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信心。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微课资源的教学优势,以学生的学习进度为基础,制作一些用来复习的微课资源,让学生用这些微课资源来进行复习。教师在制作微课资源的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引入新知识,让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连接,这样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不会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完整、系统的知识网,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更加轻松。例如,在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专题1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其中有讲到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等手段,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之前可以利用微课资源带领学生回顾过滤、蒸发等初中阶段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以往所学的化学知识,还可以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让学生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与此同时,还能将这两个知识连接起来,让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更加完整,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
(四)优化微课资源,提高专业水平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利用微课资源进行教学的一大優势就是其在网络上是非常丰富的,学生想知道哪些方面的化学知识,只需要动手搜索一下关键词,就能找到相关的微课资源。因此,作为教师在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时,为了制作出更好的微课资源,教师就不能只知道闭门造车,而是要多去网络上看看,学习其他教师所发布的微课资源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然后吸收其精华的部分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另外,微课资源做出来就是要给学生看的,所以教师应该多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去优化自己的微课资源。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微课共享到网络上,这样不仅学生可以观看,网络上的其他人也可以观看,这样教师就可以接收到大家对自己微课资源的建议和评价,然后教师再根据这些建议和评价去发现自己所制作的微课有哪些不足,从而及时地去及进行改进,使得自身制作微课资源的水平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而在实践和反思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为学生构建化学智慧课题。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微课资源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化学知识,同时也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如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之下,教师应该紧随科技发展的脚步,对现存的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和创新,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微课资源,这样不仅有助于智慧教学课堂的构建,同时还能借助微课的教学优势,让高中阶段的化学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以此来展现化学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喜欢上化学课堂,从而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使得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家海.基于微课的高中地理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探讨[C]∥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2019.
[2]任荣.微课资源筑高中化学智慧课堂刍议[J].高考,2017(11):95.
[3]张泽民.解析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途径[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1).
[4]谢文娟.基于翻转课堂的化学实验微课设计与实践[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9.
[5]邓宝贞.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物理微课设计与应用的研究[J].文理导航,2018(23):30.
[6]丘炳辉.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智慧课堂案例研究[J].考试周刊,2019(5):94.
[7]郑亚龙.智慧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6):46.
作者简介:许丹凤,福建省泉州市,泉州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