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补课”有方?全过程民主发展有根

2021-03-24 11:53耿召上官酒瑞
党政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政治学

耿召?上官酒瑞

[摘 要]2020年是中国政治学会成立40周年。在“庆祝中国政治学会成立40周年暨全过程民主理论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政治学40年发展历程与全过程民主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认为,政治学学科发展40年来,围绕国家职能、“一国两制”、民主与法制、政府职能转变、国家与社会、基层民主发展、执政党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治国理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会议围绕全过程民主展开了多角度、宽领域的研讨,形成了不少独到的观点,大家一致认为,要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动全过程民主更深入发展,进一步贡献理论智慧。

[关键词]政治学;全过程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2020年是中国政治学会成立40周年。由中国政治学会、上海市政治学会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主办,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承办的“庆祝中国政治学会成立40周年暨全过程民主理论研讨会”,于2020年9月19日在上海市委党校举行。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政治学40年发展历程与全过程民主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取得丰硕成果。

一、政治学“补课”有方

政治学是安邦治国之学,对国家治理、政治发展、社会稳定等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强调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为落实这一要求,1980年12月中国政治学会在北京成立,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治学会或政治学研究会也相继成立。在党的领导下,在政治学会的组织和推动下,政治学专业的教学、研究、人才培养等迅速起步并不断发展。

历史地看,政治学“补课”有立场、有理路、有方向。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中国政治学40年发展始终伴随改革开放进程,自觉服务于党与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不断回应时代命题。解超回顾了上海市政治学会近40年发展历程,并总结了上海市社联与上海市政治学会近年来的工作,提出要加大政治学学科、学会的联动,既促进学科发展,也推动学会发展。孙关宏回顾了改革开放初期政治学恢复时的艰辛和不易,并认为政治学会发展的40年也是中国政治学研究不断进步的40年。程竹汝也回忆了上世纪80年代初的政治学学科建设:中国政治学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发展而来的,是围绕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治、阶级等理论展开的,到目前为止,政治学已从最初仅局限于对马列原理的学理阐述发展成系统的、较为成熟的学科体系,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挥了应有作用。谢岳总结了中国政治学发展以及中国政治学会成立40年来,对政治学知识、政治学人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与会很多专家都认为,政治学学科发展40年来,围绕国家职能、“一国两制”、民主与法制、政府职能转变、国家与社会、基层民主发展、执政党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治国理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桑玉成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学者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等领域的研究,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就中国政治学的发展,还有专家从“大历史”角度,更深入地追溯了其历史发展脉络。陈明明指出,中国政治学发端于十九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向东亚扩张以及中国知识体系发生的重大变化。中国政治学思想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即西方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的经世主义。中国政治学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逻辑的把握,这主要因为:要在政治上解决多元民族体系而形成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所面临的各类问题;要立基于与西方现代化不同发展方式的超大规模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要围绕共产党领导的以社会主义为根本制度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个本质规定展开。王向民阐述了中国政治学发展史的独特观点,指出应给予中国政治学合适的研究对象,其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它必须以中国的民族国家建设为中心进行研究议题设置,这样才可与世界对话,形成相应的学科体系、知识体系。

同时,大家也对新时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孙关宏期待中国政治学的发展要更关注政治研究的共性与“政治公理”,要强调中国政治学的使命感、责任感,要有更多自主的研究空间和议题。张树华总结提出了新时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的方向,认为政治学界要紧跟新时代理论发展步伐,在创新上有所作为;要为人民做学问,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深入实践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伟大创新,善于总结和提炼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理论;要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做出我们政治学界的贡献。同时,政治学人不能做旁观者,要做新时代的参与者,在百年未遇的大变局的情况下,要做清醒者、观察者、分析者,在历史剧变中,要做历史洪流的奋进者与党和人民立场坚定的守护者、捍卫者,用智慧和学术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贡献出智慧和学问。陈明明认为,中国政治学是大国的政治学,是大国治理的政治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学,是改革开放的政治学。对此,陈志敏指出,中国政治学40年来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仍需在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继续努 力。

二、全过程民主发展有根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在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时强调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全过程民主,是习近平提出的新命题新论断,也是政治学研究的新课题新内容。与会专家就此畅所欲言、深入研讨交流,普遍认为中国全过程民主发展有根基、有理据,行得通、有成效,是人民民主的集中体现。

围绕全过程民主的性质定位,专家们从民主政治基本理论出发进行了集中研讨。程竹汝认为,民主概念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践属性的民主,全过程民主就属于实践层面的民主概念,是实践形态民主的全景式概括,包括直接民主、间接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等;另外一类是意識形态属性的民主,包括社会主义民主、资本主义民主、人民民主等概念范畴。汪仕凯提出了人民民主中的中轴原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由人民选举,同人民协商,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这样的过程也就是全过程民主。上官酒瑞从三个层面深刻解读了全过程民主并认为,在性质定位上,全过程民主是人民民主、是代表制民主,其逻辑基础是多维度的;在结构过程上,全过程民主是使命型政党驱动型民主,其制度安排是多方面的;在实现形式上,全过程民主是治理型民主,其政策行动是多方位的。

就全过程民主的意义和要求,朱亮高认为,全过程民主最真切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并通过自身实践充分证明其成功之处和自身魅力。它超越了简单的选举民主和民主选举,是全环节、全流程、全领域的民主形式。高民政认为,全过程民主的提法涉及对中国式民主特点和优点的概括,为概括中国式民主提供了一种视角、一种方法。从发展目标看,全过程民主追求的是全时空民主、是全要素民主、全领域的民主,甚至是全功能民主。要素和时空上,要推进民主的结构、价值、主体、实体、过程、程序、制度、体制的不断健全发展;领域上,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功能上,既要达到统治功能,也要达到治理或管理效能。袁峰也认为,全过程民主就是对中国式民主的概括,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党内民主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进行了文化解读。

围绕全过程民主的实践运用,与会专家阐明了认识。孙力认为,一些“习以为常”的认识也存在理论误区,需要澄清,他从民主过程的视角,提出要注意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民主与科学的关系。浦兴祖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制度是可以保证全过程民主的,但在实践中要防止出现形式主义的问题,这主要包括一些地方出现的民主理论形式主义、制度形式主义、运作形式主义的现象,认为造成这些问题有着多方面原因。

专家们认为,全过程民主应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商红日提出了“民主位置”的新概念,这是个时间概念,而非空间概念。他区分了民主事物和民主事务,认为作为中国的政治建设已经完成了民主事物建构,目前应高度重视民主事务建设。这是推动中国全过程民主发展的关键,也就是把人民当家作主实质的民主制度优势转化成治理效能。张明军分析了公共政策全过程民主的三种形态,包括公共政策的创意阶段、公共政策的规划阶段以及公共政策的合法化阶段,分别对应复合型的民主形态、纯粹的协商民主以及票决民主。这是对中国公共政策民主化的一种全景描述。

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方位上,人民民主、全过程民主发展既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郭树勇认为,这样机遇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民主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原则,百年变局环境下我们更树立了制度信心,统筹国家治理和国际治理促使人民民主更具开放性和系统性;而挑战则是民粹主义、科技革命、国内国际的危机管理体制等多个层面。秦德君针对性地提出,全过程民主是中国政治制度、政治发展的特色;相对于西方民主,中国全过程民主的比较优势还需要充分展现,尤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全过程民主的重要制度形式,要发展好建设好;全过程民主应当作为国家民主制度抑或民主形象的关键词,这样可以更好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针对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興起,高奇琦从新结构政治学的角度,阐释了智能革命背景下的民主发展形态。他认为,伴随数据、算法的更多集中集聚,企业将会掌握更多权力,国家要做好适时的分权平衡,成为超级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平衡器,这是中国民主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

全过程民主的发展还要基于实际、形成特色。彭勃结合实际,从城市治理视角阐述了民主的工具性价值,认为民主应在回应人民的基本诉求之中发挥作用;民主也是树立权威的过程,但要清晰权威在各层级中的位置;民主与有效治理可以调和,民主发展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和方向。丁长艳认为,中国全过程民主实践中存在咨询式治理和吸纳式参与两种形式,其发展应向开放包容的治理结构转变,要强调多主体、多元化的参与。陈兆旺阐释了全过程民主与公民权利保障的关系,认为是公民权利保障、公民身份建构等的重要途 径。

三、结语

过去40年,中国政治学蓬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也不断发展,实践持续进步。与选举民主相比,全过程民主丰富了民主内涵,拓展了其外延,是对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全新概括总结,也是政治学研究的新视角新内容。此次会议主题鲜明、成果丰硕。一方面,政治学资深学者从自身经历回顾了中国政治学发展历程,并为政治学的未来提出期许;另一方面,围绕全过程民主展开了多角度、宽领域的研讨,形成了不少独到的观点。大家一致认为,要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动全过程民主更深入发展,进一步贡献理论智 慧。

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强调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也是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基本遵循,要不断推动学会建设、学科建设、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开创中国特色的政治学发展的新局 面。

耿召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讲师;上官酒瑞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教 授

(责任编辑 周 巍)

猜你喜欢
政治学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亚里士多德理想政体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学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城邦与公民思想及启示
“西学东渐”时期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刍议
政治学研究年度梳理
近十年我国政治心理学研究综述
“法治中国”时代的新政治科学
陈豹隐政治学术思想的现代解读
晚清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1899~19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