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仑定律定量实验的探究与设计

2021-03-24 11:35倪凤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库仑定律科学探究

倪凤

[摘   要]库仑定律是人教版教材选修3-1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电学发展史上第一个定量规律,是高中物理核心规律之一。在教材定性实验的基础上,改进完善了该定律的“定量实验”,让学生经历问题与猜想、收集证据、交流等探究环节,使学生成为规律的“发现者”。同时,引发学生关于实验数据偏差的思考,帮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追寻真理的科学信念。

[關键词]库仑定律;定量实验;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5-0057-02

一、教材实验分析

库仑定律反映了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电荷量、距离之间的定量关系,教材中关于实验的内容特征为以下两点。

1.教材回避了定量实验方案,演示实验为定性实验:“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如图1所示。通过本实验能够直观看出电荷量越大,相互作用力越大;距离越远,相互作用力越小。课本之所以回避了定量实验,是因为实验难度很大,天气潮湿程度、实验材料、器材大小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实验数据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是没有定量实验就少了规律探究步骤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所以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定量实验”方案,使得规律不仅仅是课本中的黑体字,而是在科学探究中“自然生成”的。

2.课本着重介绍了库仑实验装置以及在实验过程中的困难处理,进而给出定量表达式,其中用“半分法”定量测量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实验方法。在定量实验过程中也着重介绍和应用了该方法,并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实验数据偏差”。

二、定量探究设计

1.问题

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且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遵循什么规律?根据生活现象和熟悉的实验合理推测:电荷所带电荷量q越大,相互作用力F就越大;电荷之间的距离r越大,力F就越小;对于定量关系的推测一定是从最简单的关系开始,可以先假设F和q成正比,F和r成反比,即F和r的乘积为定值。

2.证据

(1)组建实验装置:实物图和示意图如图2所示,绝缘细线一端拴包有锡箔纸的圆柱形小物体,另一端固定在量角器的圆心处,量角器与上方直尺固定相连,这部分装置架在两根竖直杆上,且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大金属球固定在绝缘支架上,支架可以在下方的水平木板上移动,实验操作时让两个金属物体带上同种电荷,由于小物体受到排斥力,细线会偏离竖直方向一定的角度。

(2)F、r、q的定量测量。①库仑力F的测量:由小物体的受力分析图(图3)可知,当小物体重力G一定时,它所受到的作用力F与[tanθ]成正比,当θ很小时,θ的弧度值与正切值近似相等,所以作用力F与θ成正比,可以用θ的测量来替代F的大小。即验证F和r(或r2)成反比,就是验证θ和r(或r2)成反比。②电荷间距离r的测量:由于小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很少,所以我们近似地认为大金属球所带的电荷会在其表面均匀分布,测量距离r时,测量的是球中心位置到小物体的距离。为方便测量,可以将大金属球的位置定为“零”刻度线,如图4所示,那么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标识(标识随着小物体的位置改变而改变,始终保持在小物体的正下方)直接读数;若根据实验需要大金属球不在零刻度线上,同样也可以通过两个刻度测量距离。③电荷量q的测量: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提问:在物理定量实验中,有时候对不方便测量的物理量可以采用让其“成倍”增加的方法探究定量关系,此方法在之前的探究过程中是否用过?如何用的?

回答:在探究“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实验中运用过,通过用不同根数相同的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得到W1、W2、W3……的变化,看动能的增加量。

讲解:通过第一节课“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学习,我们知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相碰,电荷量就会在这两个金属球之间平均分配,那么我们如何定量改变这个大金属球所带的电荷量呢?

回答:若让一个金属球带上一定量的电荷q,再用一个和它完全一样但不带电的金属球与之相碰,那么q就会平均分配,使每个球带电q/2,放掉一个金属球的电荷再次相碰,就可以得到q/4的电量,以此类推,可以得到q/8、q/16……

总结:这种“半分法”在定量实验中,常用于不方便测量的物理量,给成比例定量关系的测量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即验证F和q成正比,就是验证q逐渐减小时,θ是否成比例减小。

(3)操作实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给大金属球和小物体带上同种电荷,由于小物体受到排斥力,悬线偏开一定角度;保持大金属球位置(零刻度线)不动,移动直尺和量角器,使小物体逐渐靠近大金属球,将θ与r的数据收集在下列表格中,如表1中的实验数据是课堂演示实验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的情况下r2·θ更接近定值,即可感受到F与r2成反比。接下来观察电荷量变为q、q/2、q/4、q/8时偏角的大小,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到偏角减半的变化,记录数据于表2中。

3.交流

定量实验的数据虽然有偏差,但是课堂上有限的探究已经使我们能感受到电荷之间的F与r2成反比、与电荷量q成正比,即可得出库仑定律。那么科学家们的实验数据是不是就是完美契合的呢?如表3所示。关于实验偏差,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提问:数据并不完美,那科学家为什么还坚定地认为这个“距离平方反比”的结论一定成立呢?

学生自主讨论,并提出观点:(1)偏差越来越小,从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条件的“理想化”,测量工具的“精确化”,或许这个偏差越来越接近零,直至没有。(2)人们始终相信自然界中的规律是简单、统一的,在库仑定律之前万有引力定律已经发表,并被人们广泛认可,那么从万有引力和静电力的相似性来看,这个结论一定成立。(3)也许这个偏差不会否定库仑定律,但是说不定有什么别的原因,这个原因会不会是另一个发现呢?

三、实验注意事项与反思

1.注意事项:首先,根据控制变量法在探究F和q之间关系时需要保持r一定,当电荷量逐渐减半,细线偏角已经减小,此时需要调节(增大)两个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保证与第一次实验的距离r一致,方可读出此时θ的数值。其次,实验过程中由于所处地域湿度较大,太阳灯最好一直处于打开状态,且可以用打火机加热或砂纸轻轻摩擦的方式减少大金属球上的“毛刺”,减少电荷损失。最后,实验时间不宜太久,以减少电荷量损失所带来的影响,所以请学生在读数之前要熟悉刻度,做到精准读数,以利实验顺利完成。

2.反思:首先,定量实验是探究库仑规律的核心,尽可能创造条件做一个引导者,带着学生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这样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也成为“发现者”。在发现规律的同时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及合理的数学运算……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其次,探究的“交流”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学生的回答与科学家的做法不谋而合,时隔多年后,现在又有科学家在关注库仑定律验证实验,对偏差进行分析。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对科学家除了钦佩之外,还有些许共鸣,甚至产生“如果有机会,我也可以成为发现者”的念头。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华,张健,李春密. 渗透物理学史,促进规律建构:以“库仑定律”为例兼谈物理定律教学[J].物理教师,2017(7):9-11.

[2]  吴慎勇. 借助问题情境促进高中物理规律教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24.

[3]  王慧,邢红军,陈清梅.库仑定律教学的高端备课[J].物理通报,2014(5):49-52.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库仑定律科学探究
库仑定律那些事儿
探析静电场问题的重要题型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高中物理静电磁场教学中要弄清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