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英
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由于这一学科知识非常抽象,单纯地依靠语言进行讲解,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基于此,通过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促使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体验中,完成理论知识的内化,提升课堂学习效果,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效提升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了这一学科的育人价值。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切入点,对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开展现状和改进措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式;问题;对策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该课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情教育和法律知识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体、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最终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基于此,在新课标下,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重新审视,明确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完善措施,不断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这一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已经逐渐走进课堂,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情境体验创设不当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教师在开展情境体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思想道德价值要求,最终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等”。要真正实现情境体验教学的价值,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教学情境,进而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体验中开展学习。但是在研究中发现,部分教师在开展情境体验教学的时候,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设置教学体验情境的时候,完全是下意识的行为;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创设情境体验,只会打乱原有的教学秩序;也有一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教学体验情境就是在具体的教学中,不用花费太多心思进行设计,只需要引用一些素材、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可达到情境体验教学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所设置的教学情景常常不够科学、合理,难以满足教学的要求,无法保障情境体验式教学的顺利开展[1]。
(二)情境体验课趋于形式化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展开教育,最终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调查和研究中发现,部分教师在开展情境体验式教学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为灌输知识服务的,为了知识教学而创设情境,并将与实际教学内容无关的情境进行排除。在这种情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仅仅只是短时间内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关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是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却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可以说,在这种情景体验下,学生并未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体验中,受到真正的触动,无法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难以实现情景体验式教学目的,使其逐渐趋于形式化。
(三)情境体验的内容无法引起情感共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下,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在设置体验情境的时候,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其实际生活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但是在研究中发现,教师在创设情境体验的时候,并未对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处理,致使所创设的情境内容常常与学生实际生活、认知能力不相符,致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难以理解其中的问题,根本无法感受情境中的内容,难以达到预期的情感体验教学效果。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情境体验式学讲课堂的建构策略
(一)坚持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式教学创设原则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构建情境体验式课堂的时候,为了保证情境体验模式的应用效果,在创设体验情境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原则一:趣味性与真实性结合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个性的形成、发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的阶段,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具有探索的热情。基于此,教师在创设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的时候,必须要围绕学生的兴趣点,在情境中设置一些与学生观念形成冲突的问题,以达到吸引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思考、解决中[2]。
原则二:开放性和民主性相统一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情境体验教学中,最终目的就是借助一定的情境,促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触动自身的心灵,最终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面对这一要求,教师在设计体验情境的时候,就不能将其局限在课本案例中,应从教材中扩充到生活实践中,从学校中扩大到社会中。引导学生在开放性的情境内容体验中,发展自己的思维,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原则三:整体性与层次性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设置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情境的时候,应紧紧围绕“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知识,设置一些具有层次性的体验情境。具体来说,教师在设置体验情境的时候,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几个具有层次性的问题,确保这些问题之间具有由浅入深、由具象升华到抽象、阶梯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挑战中,获得相应能力的发展。另外,在设置体验情境的时候,还必须要注重不同层次的问题之间,必须要具备极强的整体性,确保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一个中心:教學目标[3]。
(二)把握体验情境创设标准,科学创设体验情境
科学创设体验情境是开展情境体验式教学的基础和关键,体验的情境创设科学与否、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实施的效果。因此,为了保障情境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应注重以下四个标准:(1)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体验情境。教师在创设体验情境的时候,为了确保实验情境的有效性,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创设体验情境。(2)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获得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得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和素材创设情境,确保所创设出来的情境具有极强的生活气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情景体验学习中。(3)适时创设情境体验。新课标下,教师必须要明确情境创设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了课堂教学所服务。因此,教师在创设体验情境的时候,可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中,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途径为学生创设情境。另外,在创设情境体验的时候,还必须要遵循适度的原则,不可过多使用,也不能使用过少,以免制约情境教学开展的效果。(4)营造情境教学的氛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中,为了彻底摆脱传统教学中虽然设置了情境,但依然无法摆脱教师教学生被动听的现状,还必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确保情境体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创设不同的体验情境,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具体来说,在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遵循以上的原则,立足于上述标准,精心设置出不同的体验情境,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1.课堂情景剧表演。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的特点来说,由于其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探索热情,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这一心理,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给学生安排一些情景剧展示的环节,引导学生在情景剧表演的过程中,融入特定的情境中,并对情境中体现出的理论知识进行更加透彻的理解,形成更加深刻的记忆。
2.借助生活素材创设情境体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情境体验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创设体验情境的时候,必须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亲切的、熟悉的情境体验中,获得有效的认知,并产生更加深刻、良好的学习体验。
3.结合多媒体创设体验情境。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景体验教学的时候,为了最大限度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需求,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情境体验学习中,教师可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片和音乐等途径,给学生建构一个更加丰富的、精彩和立体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获得轻松、快乐的学习体验。
4.结合实践创设体验情境。在新课标下,教师在创设情境体验的时候,必须要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具有极强实践性的特征,通过设置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在真实的实践场景体验中,也实现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真正实现了情境体验教学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运用。但是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致使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基于此,教师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科学、合理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更好地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军.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20(5):98.
[2]林贵阳.借力教学情境,助力深度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60.
[3]裴玉芳.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學中的作用及应用[J].甘肃教育,2020(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