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芳
摘 要:在新时代的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十分重要,既关系到我国的长远发展,也与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化人格培育密切关联。本文以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究作为研究题目,具体论述中,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与对党政方针的学习,概述了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理想信念教育方案设计、理想信念教育教育模式探索、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创新四个层面,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展开具体讨论。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中圖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2-153-002
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社会的改革获得了明显成果,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管理中的顶层设计方案,在全球发展中产生了深远影响,明确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方案。然而,由于发展过程中,理论的深奥性与改革的高效性,以及社会变化的快速性等特征相对突出,而大学生党员在心理接受方面,受到“动态性变化因素”的影响,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提出的各项理论、推行的各项政策,了解不全、理解不深。因此,在总体经济体系建设的新时期,有必要增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1.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随着中国“经济奇迹”的出现,中国已经成全球化时代,推动全球发展的中坚力量。一方面,要在国际关系层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另一方面,要在国家管理层面,为实现“中国梦”而积极实践。因此中国共产党设定了明确的事业目标,担负着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艰巨的任务。在总体经济体系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受人瞩目的“明星国家”,而要真正起到引领其他国家共同推进伟大事业的“领头羊”作用,是一项长期而高远的工作。进一步讲,只有将这种伟大事业镌刻在每个大学生党员的心中,通过一代代人才的前仆后继与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向这样伟大的目标逐渐迈进。与传统时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相比,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持续性推进,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水平,使其在思政教育认知方面,上升到较深层次的崇高事业之视野,进而推进高校思政教育走向新阶段。所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之后,于高等教育中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2有利于提升高校人才综合素质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世界观、人生观纷纷出现,既有积极影响,也包括消极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建构的关键时期,接受不同意识形态,必然会对其职业生涯、人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这个关键的思想塑造与价值定型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一方面,可以抵抗那些消极价值观的诱惑与腐蚀;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大学生党员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投身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梦”努力奋斗。另外,崇高的价值观,将牵引大学生党员在当前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中,始终具备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大学生持续完善所学专业的知识、技能,创建远景美好的未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所以,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在实质上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通过实践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3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能力在世界党派之林中首屈一指,而这种组织能力的载体以党的事业“接班人”与“生力军”为主。培育此类“接班人”与“生力军”,需要通过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来实现。但是,在中国共产党不同的发展时期,在国家管理的顶层理论设计、行政政策、党员教育、政治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始终带有“与时俱进”的特征,所以,在培育“接班人”与“生力军”的过程中,要求相对严格,需要通过“接班人”与“生力军”,把中国共产党呕心沥血研究得来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以宣传、传导、解读、分析、转换、实践等多元化的方式,带到基层去,落实到基层实践中。而大学生党员作为能够担当此任的“接班人”与“生力军”,首先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真正推进党组织能力向基层实践的转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因而在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明确的实践意义。
2.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推进措施
2.1理想信念教育方案设计
与传统时期相比,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吸收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面的顶层设计思想。一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思路,始终按照大学生党员成长的不同阶段、大学生党员群体在不同时代的心理状态,选择适用性较强的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方案。另一方面,应该从顶层设计思想中产生的总体经济体系框架,学习、吸收其中的系统性思维,将中国共产党创新的治国理论、行政政策,用“大思政”的格局吸收到具体的理想信念教育方案设计之中。具体如下:
首先,需要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方案中,明确提出“大思政”的格局理念,划分出全球发展中中国共产党的“大思政”观念与中国发展中中国共产党的“大思政”观念,并通过理论解读阐明理论的创新之处、理论的内在逻辑。比如,在全球发展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在抓住人类生存根基的前提下,将“生存危机”的重大问题,转换成了具有积极意义的“人类命运”主题,进而通过理论创建与意义诠释及发挥,创建了有利于促进人类休戚与共的共同价值,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以及具体的个体,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明确而精炼的提出了“同一个目标”,给人类后续的发展规划起到了“向导”作用。
其次,应该在理念信念教育方案中,以专业设计的方式,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设置一系列专题,借助专题讲解,使改革方案与改革成果,以明确的数据形式、影像形式、图片形式等展示于大学生党员面前。比如,在政治专题方面的“反腐”、“铲除黑恶势力”;在经济专题方面的“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总体经济体系”;在文化方面的“家风建设”;法律方面的“法治改革”等。再如,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梦”,把深藏于每个中国人心中复兴中华民族的心愿,言简意赅的讲了出来,并且通过近年来的一系列改革方案,使“梦”变成了“现实”,真正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现代化转型,走向了“小康”,就可以根据改革成果反向设置相关专题,论证理想信念的功能等。
2.2理想信念教育教育模式探索
教育模式與模式化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路径,在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也可以根据这种教育路径的效用与特点,探索一些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符合的模式。比如,以课堂为中心的多元化教育模式,以大学生党员组织团体为中心的一体化教育模式等。具体如下:
首先,可以将课堂作为教育中心,突破传统时期的“由上到下”的传导思路,根据“思路决定出路”的基本原则,在不同的思政教育专题下,选择开放式方式,建立一种新型的“问答”教育模式,在教师进行主题讲解后,运用讨论的方式,赋予理想信念教育以思辨性,把理想信念教育本身转换成一种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辩证思维论证,进而使在大学生党员通过逻辑途径,论证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价值,阐明其意义,提供支持其成为信念的事实依据等。这样有利于形成具有多元化特征的课堂教育模式。
其次,可以将大学生党员团体作为教育中心,把党建与思政教育、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大学生党员组织活动等结合起来,借助“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主题研讨、党课专题辅导等,创建一种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比如,把“理想信念”作为一个具体的研讨对象,将其贯穿于这种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之中,使大学生党员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不同的学习层次、不同的学习角度,通过辩论、演讲、报告、论文,甚至书籍的创作方式与“路演”方式,逐渐深化“理想信念”,并为其赋予不同的“内涵”,进而逐渐突出理想信念的“意识形态”,将它变成大学生党员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思想。
2.3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群体之中,理想信念具有明显的差异化表现。因此,为了在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有必要发挥高校中作为共产党员的教师与职工的组织作用与教育功能。按照“教育主体”与“学习主体”,抓住教职工与大学生党员的群体性特征,开展具体的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具体如下:
首先,应该在教职工群体中,对自身作为党员的理想信念进行“资源分享”,通过教职工交流会等形式,调动作为党员的教职工积极性,出谋划策、分享经验、共享心得,挖掘出具有共性的“党员理想信念”表现特征,并将其融入到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方案设计之中,比如,A教师是通过“奉献”理论,巩固、坚定、持守了自己作为党员的理想信念;B职工作为党员是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了理想信念。这样,就可以根据理论分析、实践经验总结两条途径,建设理论优势明显的工作队伍与实践优势明显的工作队伍,然后,在理念与实践的两条途径下,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
其次,需要在大学生党员群体中,通过严格的考核评估,选拔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党员,通过理论阐释与实践经验传导的方式,培养起一支能够激励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队伍。通过大学生党员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建立一条相对高效的教育传导通道。使教职工与大学生党员工作队伍,更为高效地实践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2.4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创新
目前的大学生党员信念教育实践方式相对多元,但是,在形式方面基本以“线上”与“线下”教育为主导,其中也包括“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混合教育形式”。经验表明,无论哪种教育形式或实践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都需要具备直观化、形象化的特点,使大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的接受层面,能够深入浅出地吸收。以应用相对较多的“混合教育形式”为例,在“线下”教育中,可以通过视频录像的方式或音频录像的方式,将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内容记录下来,进而上传到校园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网页、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微信群,使大学生党员在亲身学习理想信念教育之后,可以通过视频或音频单独的倾听教育内容,进而在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党员个体之间建立起一种“独立交互”;同时,在社交软件中,通过讨论区与评论区,建立起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赋予一种“话题”属性,把它转变成社交中能够产生影响的内容。
总而言之,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任重而道远。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总体经济体系建设的新时期,大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面临着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双重竞争环境,一方面,容易受到消极思想的影响,进而产生与其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塑造需求不一致的“异化”现象;另一方面,在价值多元的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很难找到一种价值归属。结合以上分析,通过在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既可以化解此类问题,也能够为我国大学生,建立一种与国家发展及民族发展相符合的世界观、人生观。建议在现阶段的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积极吸收总体经济体系框架中的系统性思维,通过理论建设、实践探索,细致入微的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抱负、管理理论、行政政策等,传导至大学生的身心,为其建立起坚定、完整的党员理念信念。
基金项目:宿迁市社科研究课题项目“新时代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SYC-55
参考文献:
[1]王娜.入党宣誓仪式在高校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功能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9,14(23):116-120
[2]朱秀芬.重大疫情应对中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依据[J]经济师,2020,17(10):208-210
[3]刘瑞明,宋利国.基于“互联网+”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0,08(2):26-30
[4]陈丽.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学理论,2020,16(4):110-112
[5]王孙琳,秦宗槐.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4(12):67-68
[6]吴江六,袁翠翠.浅析“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4):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