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县区模式构建与实践

2021-03-24 11:01陶瑜唐信焱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2期
关键词:镇街县区晋升

陶瑜 唐信焱

 

通过对国内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综述研究,基于实践经验反思,构建县区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区镇校三级联动实施开展针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和教育家型教师孵化培养的四大工程,并以“人才孵化、荣誉评选、针对性培养和搭建专业晋升平台”四位驱动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构建形成了顺德区“三联四驱·梯级成长”县区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

在县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管理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无序状态明显,通过调研发现,顺德八成以上的教师对专业发展具体目标模糊,七成以上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建设和保障力度有待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方向不清,专业发展动力不足,从而制约了县区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探索新时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举措,构建县区有效促进模式尤为迫切。尽管目前国内已有关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但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中小学教师素质整体水平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手段、新机制、新做法等日益多样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也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尤其是素质教育的实施,对高素质的教师需求更加迫切。如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路径、机制和保障,形成科学的发展模式,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成为国内理论和实践研究关注的主题。

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的现状与特点

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结构和途径,其研究的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诸因素的最佳结合与构成。国内诸多学者针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从不同研究视角出发,形成了系列观点、主张和实践经验做法,主要集中在六大方面。其一,基于教师某个发展特长的模式研究,如以“福建首届微课堂大赛”为例开展基于微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验证基于微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1]。其二,基于某个发展群体的教师发展模式研究,如高圆圆从理念、内容、路径三个维度构建切实可行的新教师专业发展3C模式[2]。其三,基于机制改革探索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如杜德栎、罗嘉文提出的“四方协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即是由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基金会、中小学校四方协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运作下,把社会力量引入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3]。其四,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如赵罡提出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发展校本模式,通过八个要素、四个层次搭建教师发展校本模式框架[4]。其五,基于学校管理视角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如徐光杰提出构建教师自主性发展的新型教师发展模式,应遵循发展性、校本性、自主性原则,实施愿景引导、分层发展、任务历练、评价激扬、智力支持、项目攻坚等策略,并以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制度变革保障支撑[5]。其六,基于国际比较视野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如王铄、包华影从新加坡经验出发,研究新加坡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专业机构的大力支持和中小学校的积极参与塑造了新加坡多元化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6]。

上述关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为分析和判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特点和价值提供了思考和借鉴。模式研究是以一种简约、抽象、结构的方式对复杂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分析的研究,从而在整体上和本质上把握事物存在的主要形式、特点、结构及运动规律。[7] 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可从路径建设、管理机制、驱动机制和项目实施多个主要维度进行构建和研究,创设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应用的良好环境,创新群体发展模式和个性化发展模式,创新教师发展评价机制,在理论构建和实践应用中揭示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从而清晰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形式、特点、机构及其运作机制。

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实践类型划分

1. 个体与群体专业发展模式

从学习主体划分,可以把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划分为个体(自主)专业发展模式和群体专业发展模式。其中个体专业发展模式下可分为学科教师自主发展模式、班主任自主发展模式、管理者自主发展模式,按照教师不同发展阶段,可再划分为青年、骨干、名师和教育家型教师个体发展类型。个体专业发展模式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个体,突出教师个体的自主规划、自主发展、自主评价、自主成长。群体专业发展模式下可分为学科教师自主发展模式、班主任自主发展模式、管理者自主发展模式,但是关注的是某个學科教师群体,如小学语文教师群体的发展、小学班主任群体的专业发展、中学中层行政管理者群体的专业发展。

2. 基于不同发展阶段水平的五种模式

从教师的发展阶段水平划分,可分为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优秀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名师专业发展模式和教育家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每个类型又可划分为学科教师、班主任和管理者专业发展模式。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侧重新教师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优秀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侧重实践能力转化为教育经验,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侧重把的教育经验转化为实践智慧,名师专业发展模式侧重把教师实践智慧转化为教育思想。

3. 基于实践策略的五种模式

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策略方式划分,可以把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划分为教师培训模式、工作室培养模式、晋级晋升激励模式、教育讲坛模式和竞赛评比模式。教师培训模式可根据管理层级不同分为区级培训体系和机制构建、镇街级培训体系和机制构建、校级培训体系和机制构建。工作室培养模式可分为名师工作室建设(名学科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和园长工作室;省级名师工作室、市级名师工作室、区级名师工作室、镇校级名师工作室)和特级教师工作室建设。晋级晋升激励模式可分为专业成长晋升(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教育家)和职务岗位晋升(后备干部—中层干部—校级领导)。教育讲坛模式可分为校长讲坛、班主任讲坛、学科教师讲坛、区、镇和区外讲坛等。竞赛评比模式可分为学科类教师竞赛、班主任类教师竞赛、教师素质和技能比赛(如科研素质、职校教师技能比赛等)。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县区模式构建与实践

顺德在探索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中,构建了“三联四驱·梯级成长”县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具体见图1。“三联”是指学校、镇街教育管理部门、区级教育管理部门之间形成的联动管理运作机制,即区、镇和学校三级联动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管理、项目协同运作等。“四驱”是指采取孵化教师人才、评选教师人才、针对性开展教师培训培养、促进教师人才晋升获得持续发展,通过四位驱动促进教师逐级成长,即让教师从新入职教师成长为优秀青年教师、再成长为骨干教师、名师,甚至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在区、镇和学校三级联动管理基础上,形成“孵化+评选+培养+晋升”四位驱动机制,实施开展青蓝工程、骨干工程、名师工程和教育家孵化工程,推动全区中小学教师遵循阶段发展规律梯级成长,具体见图2。顺德通过实践探索发现,整体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县区模式,能更系统地策划和开展教师人才培养,改善、解决传统培训造成教师学习动力不足、降低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问题。在教师专业发展县区模式运作的实践中,学校层面是基础性环节,镇街层面是关键,承担着促进教师成长“上下联结”发展的功能,区级层面要发挥宏观统筹与引领,通过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和区级项目驱动等为学校和镇街提供保障,以区级荣誉评审、区级培训项目撬动学校和镇街构建起以孵化、评选、培养和搭建晋升平台的联动机制。

1.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县区模式构建的基础性环节

三级联动管理机制中,学校的任务主要包括校本人才孵化、校级荣誉评选、校本培训培养、搭建晋升平台四大方面。校本人才孵化是学校教师人才管理的基础,从教师人才发展观出发,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可建立不同发展类型教师的孵化机制。荣誉评选是教师人才孵化的自然结果,是撬动教师积极参与孵化项目的重要举措,学校通过孵化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人才,再通过制定评选制度,把孵化过程中优秀教师群体遴选出来,一方面充分肯定了优秀教师人才获得的专业发展成就,另一方面激励了全体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孵化项目。评选结果是学校产生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优秀学科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管理者教研骨干等。这些优秀教师人才在不同的教师群体中、不同的岗位类型上、不同的学科领域中发挥着校本示范引领作用。传统的学校荣誉评选制度是结果性荣誉,教师获得荣誉仅是获得证书或者津贴,从教师专业发展持续性看缺乏有效的促进力。为此,结合孵化和荣誉评选机制,学校把培训培养也纳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体系,把评选出来的优秀教师人才通过师徒结对、组建学习共同体、教学研讨、集中培训、工作室研修等多种形式,进行周期培训,推动优秀教师群体获得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校本培训培养的结果是促进优秀教师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学校在完成孵化、评选和培训培养三个管理任务后,为教师专业发展找到突破晋升的空间。因此,镇街教育管理机构与学校建立联动机制十分关键,需要在更高层级教育管理部门创设孵化、评选、培训培养和晋升机制。

2. 镇街的联结功能:教师专业发展县区模式构建的关键环节

镇街教育管理机构是学校的上级管理机构,学校开展的校本孵化、评选、培训培养需要通过镇街管理给与晋升通道,搭建学校优秀教师人才发展的新平台。在镇街与学校联动管理机制下,镇街任务举措也包括了教师人才孵化、荣誉评选、培训培养和搭建晋升平台四大方面,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高阶平台。镇街管理不同于学校基础性管理,在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构建中,其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是县区教师专业发展区、镇街和学校三级联动管理机制的关键。镇街人才孵化管理区别于学校人才孵化需求的个性化特点,镇街需要从区域学校整体特点出发,研究所辖区域的学校类型、办学层次、办学特色和条件,考虑不同学校教师的特质、发展类型、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差异性,探索建立起符合镇街学校及其教师群体特点的专业发展孵化制度。一方面需要衔接学校孵化管理制度,配套镇街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的孵化管理,并组织开展相应类型镇街教师人才的荣誉评选。另一方面要统筹镇街学校和教师发展实际特点,有侧重地孵化教师人才类型、层次。如考虑教师群体规模,结合教师年龄结构分布情况针对性孵化教师人才,考虑教师发展水平群体需要,结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名师分布情况,针对性孵化教师人才,考虑教师岗位类型需要,结合学科教师、班主任、管理者分布情况针对性孵化教师人才等。在镇街教师人才孵化管理制度上,组织开展镇街教师荣誉评选,评选类型与学校评选保持一致,形成上下联动机制,即对应设置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名师。通过镇街孵化和评选,产生的镇街教师人才开展专项培训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与水平在提升;并与区级教育管理机构形成上下联动机制,确保镇街教师人才能持续获得更高层级的晋升发展。

3. 区级的统筹与引领作用:教师专业发展县区模式构建的顶层设计

县区教育管理部门处于三级联动管理机制的顶层,以宏观统筹管理和项目驱动方式,联动镇街和学校管理,从而形成三级联动机制提升管理实效。县区任务举措主要包括研究制定县区政策与方案、提供指导与咨询,以及开展区级教师人才孵化、評选、培训培养和搭建更高阶专业发展晋升平台。研究制定区域政策和实施方案是实现县区统筹管理的重要手段,且区域政策研制要与镇街和学校实施开展的教师人才孵化、评选、培训培养和专业晋升相互关联,即镇街和学校实施开展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名师的孵化、评选、培训培养和搭建专业晋升平台,需要通过区级教育管理部门出台相应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以期加强规范和指导,如制定相关方案,规范和引领区、镇街和学校三级联动加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专业的孵化、评选和培训培养管理,清晰三级管理职责和任务,加强考核评价并确保教师依照管理层级获得专业晋升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卉. 基于微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2013.

[2]高圆圆. 中小学新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18.

[3]杜德栎,罗嘉文.“四方协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探析——兼谈社会力量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变革中的作用[J]. 教育评论,2019(04):3-7+155.

[4]赵罡.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发展校本模式构建[J]. 教育现代化,2017,4(17):59-60+63.

[5]徐光杰. 新型教师发展模式的内涵与特点探索[J]. 教育科学论坛,2018(07):65-67.

[6]王铄,包华影,刘远霞.新加坡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17,39(02):87-92.

[7]李盛兵. 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之反思[J]. 教育研究,2005(11):55-58.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县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0YQJK169)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镇街县区晋升
腐败潜伏期官员何以得到晋升:基于干部任用权的分析
补齐能力 短板打通安全管理“神经末梢”——连云港市大力提升镇街安全生产管控能力
蓬莱市人大:“三抓”实现镇街人大工作全面提升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完善镇街财政体制“新样本”
北京街乡公务员职级晋升通道打通了
县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职责探讨
县区基层干部职业焦虑及应对策略
多元晋升,助推员工职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