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我喜欢去附近的清凉山公园避暑。或许是心静自然凉,走在林荫大道上,一阵清凉迎面而来,包裹住我的等待与喜悦。呼吸着负氧离子,肺泡渐渐张开,一些历史的记忆也随着光合作用,重新泛起了青翠的光泽。
清凉山本名石头山。据说,诸葛亮在南京考察地形时,见钟山如龙盘于东南之地,石城似虎踞于长江之滨,惊觉“此乃帝王之宅也”。为联吴抗曹,便力谏孙权迁都于此,在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建了石头城,清凉山因此得名石头山。而“虎踞龙盘”也作为一个成语,在中华文化的词典里传承了下来,熠熠生辉。
进门便是山路。石阶整洁宽阔,斑驳的树影倾斜其上,使得石阶的脸“阴晴不定”——既不显得幽深,也不过于直白,反添了些灵动的清净之意,吸引着脚步的投奔。头顶上,一盏黑白相间的路灯擎着“崇正书院”四个字,在或青或黄的树冠的映衬下,显得素雅而古意盎然。
沿路而行,走出密林,可见崇正书院,其名取自文天祥“天气有正氣”之意,此为明嘉靖年间时任督学御史的耿定向讲学所筑,后于1980年由南京市政府拨款重修。“进门左为监院公馆,右为乡绅公社,再进为讲堂,东西有学舍30环之”。文房四宝氤氲着渗透时光的墨香,花草竹木点缀着自然与人的亲昵,实乃崇本正源、精心修身的最佳去处。
在这儿,时不时还能拾得些野趣。一只站在巢里静静守望的鸟,一只懒懒趴着感受大地清凉的猫,一群隐而不见居高声自远的蝉……它们是公园埋下的惊喜伏笔,等待与人们的邂逅,来揭开这一季的安谧与美好。春天的时候,绣球花开,团团簇簇拥在枝头,热热闹闹地张罗着最美人间四月天。而现在,是花的空档期,绿树荫浓夏日长,在枫叶红于二月花之前,清凉的绿意是唯一的主题。
书院共三进,前两进有回廊相连,第三进称“清凉胜境”。桐城派散文大家姚鼐曾写到,“其前有竹轩,窈然幽都,可以忘暑。后倚山作小室丈许,启窗西向,则万树交翳,树隙大江横带,明灭其间,为登眺之胜”。虽然如今大江拍岸的景色已然不再,但这份清凉之喜却依旧清风徐徐地在院内萦回,吹过人们的青丝白发。
在西侧山坡上,还有一座扫叶楼,为龚贤(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和诗人)旧居,因其自画像中手执扫帚作扫落叶状而得名。据悉,清军攻占南京后,龚贤悲愤出走,漂泊半生,晚年回南京购清凉山荒地半亩,建屋四椽,号“半亩园”。楼前篁竹拂碧,古树流绿,一枚黄叶落下与世相忘的悠然自得。南京女诗人康雪莲曾题诗,“纵有西风频扫叶,敢教香草护清凉。”小楼把暑气都挡在了石阶之外,楼内只有遗世独立的清凉,一场大梦,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在清凉山,安享清凉,静抚文脉,千万重绿意荫蔽着心田,久违的诗情与画意便喷薄而出。提笔处,有水纹荡漾,也有一枚落叶,静静地飘动……
仇士鹏:江苏省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多家报刊。
编辑 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