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沉香大京果

2021-03-24 09:51王树贵
莫愁·小作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江师傅

在江苏仪征市刘集镇古井街道,看年近七十岁的满玉宝老先生制作大京果,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场精神慰藉。

我们到满师傅作坊的时候,前期费事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包括挑选上等糯米,浸泡四十分钟,酥十来个小时,用粉碎机打成粉,再按九比一煮芡——十斤粉面拿出一斤煮成芡汁,这是和面的引子。繁复的准备是为了大京果的口感。

走进角角落落摆满花草的厢房,只见穿白围裙、戴白护袖的满师傅正在案板上与一堆粉面较量,揉、搓、拨、抖,那堆散乱的糯米粉在老人的调教下一一归顺。老人拿起糕刀,将一大团米粉利索地划拉成几大块。满师傅的这把糕刀,从进店当学徒起就用,几十年时间,跟长在他身上一样灵便。划拉下的几大块,我用眼睛一数,不多不少,整十块,大小匀称,准头让人惊叹。不由得屏气敛息,看满师傅施展七十二变。

大块的面垛用擀面杖擀成两指厚度的长方形,厚薄均匀,这个过程叫擀条。用糕刀拉成三寸左右宽的面带子,這是拉条。拉过条的面带,两条一层,两层一摞,一刀下去刚好四根,糖果形,手指长,白白粉粉,暄软有韧劲,这是大京果的雏形。老人说,一会儿下油锅更可爱呢,个个跟蚕果子似的。说这话时,满师傅眼里溢出的欢喜特别感染人,我们更期待了。

他用糕刀把那些方头方脑的“白胖子”往筛子里一搂,捧起筛子转着圈颠着。你挤我,我挤你,“白胖子”们渐渐圆滚滚了。

终于要进油锅。一大一小两只锅坐在灶上,盛的荤油早已烧好,左边的有六七十度,右边的有七八十度。能不能炸好大京果,油是关键,不能冷,也不能烫。满师傅用大钢丝笊篱将满满的京果雏儿沉入左边锅里,没入油中,果子的颜色渐黄,很慢,不起气泡。油里三四十秒,端上来冷却三四秒,重复数次。这是给大京果打气,让它们慢慢中空、成型,避免一下子炸焦炸老。不是机械控制,一切全凭手感。没有油烟四起的吵闹,安静得出乎想象。

满师傅埋头做事,很少说话,这些诀窍都是他老伴给我们讲的。左边的锅里炸个七八成熟,再放到右边大一点的锅里荡一荡、养一养,直至整个大京果熟透,色泽灿亮,然后用熬好的糖汁上浆、风干,最后才好销售。

我吃着大京果,问满师傅,外面那层白花花的衣子是不是面粉。满师傅说万万不能,那样煮出来的汤是糊的,不清爽。从前的大京果煮着吃是正道。

满师傅老伴还说,那种焦糖色的京果,茶食店里叫大江,满师傅做的这种粉白色的京果,叫小江。它们是一对姊妹,看各人喜欢。我对这个闻所未闻。小江大京果煮的话,会全部成茸,其他京果怎么煮,都有面疙瘩。小江尤其受七老八十的缺牙老人喜欢。

满师傅介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茶食店过年才做一百来斤糯米,大概有三百多斤大京果,人们要买,得凭条子。糖计划供应的年代,一块烧饼煮一把大京果,吃了定心。大京果承载了许多人的回忆,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可能不再感兴趣,但这门手艺依然能温暖人心,仔细闻闻,小时候吃的大京果,甜味还在呢:生气委屈哭得再声嘶力竭,若有大京果在眼前一晃,立马止哭;隔壁小媳妇生娃,用大京果煮鸡蛋补养,看得人口水滴滴;过春节拜年,收回的大京果要藏起来,长绿毛了都敢吃……老实说,今天的大京果算不上好吃的东西,但它是几代人的记忆,里面藏着最朴素的岁月,最纯真的光阴和最简约的乡愁。

王树贵:文化传媒单位文案,爱好写作,作品见于多家报刊。

编辑    乔可可

猜你喜欢
小江师傅
手机上瘾的消解
雨天路滑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一斤红薯三斤葱
师傅,师傅
兄弟
小江和小方
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