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厚 张萌君 侯芳
烹饪是通过对食物的加工使食物由生到熟的一个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在食物美味的基础上兼顾营养价值,最大限度保留食物营养。对烹饪原料进行初加工、切配、调味、加热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烹饪活动。现在鸡肉颇受大众喜爱,在烹饪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烹饪工艺,但不同烹饪工艺对鸡肉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如何利用烹饪工艺提高鸡肉品质,现已成为烹饪加工关注的焦点问题。鉴于此,笔者从烹饪工艺出发,针对不同烹饪工艺对鸡肉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相关思考。
一、鸡肉烹饪前的处理方式
鸡肉的做法有很多,炒、炖、煮、烤等均可,但无论何种做法,烹饪原料的加工都至关重要。鸡肉本身会有一点腥味,腌制之后再进行翻炒,鸡肉也会变得更加香嫩、爽口,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食物营养价值的降低。将新鲜的鸡肉买回来之后冲洗干净,反复地冲洗几遍。在购买的时候要可让商家将鸡肉剁成块,减少自己的劳动力。洗好之后浸泡起来,在浸泡的过程中,将其他食材切好剁好。在烹饪鸡肉之前,要将泡好的鸡肉沥干水分,然后用准备好的作料进行腌制,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二、烹饪鸡肉的常见误区
营养学将肉类分为“红肉”和“白肉”,“红肉”是指畜肉类,包括猪、牛、羊肉等;鸡肉属于“白肉”,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并且脂肪含量低。在烹饪鸡肉的过程中,有些常见误区应尽量避免。
误区一:鸡皮很油,含脂肪多,应在烹饪前去掉。鸡皮很油是烹饪鸡肉的常见误区之一,烹饪鸡肉的时候对鸡皮的处理应综合来看,鸡皮和鸡肉之间有一层薄膜,对鸡皮处理不当会影响鸡肉的营养成分,烹饪前去掉鸡皮还会使鸡肉中的脂肪外溢。所以,为了确保鸡肉的营养,正确的做法是在烹制后去皮。
误区二:鸡胸肉的脂肪和卡路里含量要比鸡腿肉低,所以鸡胸肉比鸡腿肉更健康。这一认识误区有局限性,并不是绝对的。鸡腿肉和鸡胸肉相比,造成脂肪和卡路里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鸡皮,其实只要把鸡皮去掉,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误区三:黄皮鸡要比浅色皮鸡的脂肪含量低。仅凭鸡皮的颜色来判断脂肪含量显然过于武断,一般来说,鸡皮的颜色是由饲料决定的,不同饲料饲养下的鸡会呈现出不同的鸡皮颜色,应从饲料因素方面找脂肪含量的差距。
误区四:烹制好的鸡肉,如果鸡骨周围发黑,就说明熟鸡肉变质了。在判断鸡肉变质问题的时候,应从多个角度观察,不能仅凭鸡骨发黑下结论。一般来说,在烹饪鸡肉时,黑色的营养素会从骨头中渗出,这部分含铁是可以安全食用的,因此鸡骨周围发黑并不意味着熟鸡肉变质。
三、烹饪鸡肉的不同方法分析
处理好的鸡肉可以通过电磁炉、电压力锅和其他做法进行烹饪。
一是电磁炉烹饪鸡肉的方法。打开电磁炉,在锅中放入三分之二的水。放料和鸡下去,大火180℃(电磁炉显示)煮制5min,水烧开后,换最小火100 ℃(电磁炉显示)慢慢熬,煮制90min。
二是电压力锅。将一份鸡肉样品放到电压力锅中,加入一定量的纯净水,把事先准备好的料汁淋在鸡上面,电压力锅选择“肉/鸡”键进行煮制。
三是烹饪鸡肉的其他做法。其他做法包括烤制、煮制、蒸制等,如烤制,当烤箱预热到200℃时开始计时,将鸡肉置于烤箱中烤制30min。煮制是将鸡肉放入煮锅中,利用水受热后产生的温度对流作用制作鸡肉,水沸后开始计时,将鸡肉煮制30min,使制品成熟。蒸制是将鸡肉放入蒸锅中,利用蒸汽导热的方法使制品成熟,同样水沸后开始计时,蒸制30min。
四、利用烹饪工艺提高鸡肉品质的策略
1.优化烹饪工艺的合理化搭配。优化烹饪工艺的合理化搭配,对提高鸡肉品质有着重要作用。现代人对食品的品质要求较高,在鸡肉烹饪过程中,运用营养知识来优化烹饪工艺,通过合理化搭配来提高鸡肉品质,可以降低烹饪工艺对鸡肉品质的影响,从而取得较好的烹饪效果。以电磁炉烹饪鸡肉为例,电磁炉烧菜温度可控,烧出来的鸡肉味道大众化,但是却没有煤气灶和农村的大锅烧的菜好吃,因为煤气灶和农村的大锅烧的火是四处都有,而电磁炉只是底部发热,会影响鸡肉的口感。如果非要用电磁炉来制作鸡肉,可以在烹饪前的处理上多下点功夫,同时在搭配时遵从菜品样式多样化、搭配粗细化、搭配荤素化的原则。
2.合理选择烹饪方式。合理选择烹饪方式是雞肉烹饪的关键,以上不同烹饪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可灵活选择,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鸡肉烹饪方式。烤制菜肴丰富了品种,改善了口味,可以滋补身体,达到养身的效果,但烤制对鸡肉的香气和滋味影响较大,吃多了容易上火,不利于人体健康,不建议经常采用。电磁炉加热鸡肉的感官品质最好,但电磁炉是通过快速变化磁电使锅体加热,会影响鸡肉的水分含量和脂肪含量。其他烹饪方式中,以蒸制对鸡肉品质的影响最小,能使鸡肉质感鲜嫩、熟而不烂,保持了菜肴的整体美感,最大化地防止营养流失,保持原汁原味、营养丰富。
3.合理控制烹调的时间和温度。在鸡肉烹饪过程中,合理控制烹饪的时间和温度至关重要,烹制时间过长会影响鸡肉的营养成分,因此不宜采用长时间的高温烹制。不同的鸡肉烹饪方法中,电磁炉和电压力锅利用高温加热的方式,对鸡肉品质和口感有一定的影响,会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逐渐降低。对肉制品进行烹饪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在100℃左右,中心温度要达到75℃以上,这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中的营养价值。此外,鸡的不同日龄和品种也决定着其适合什么样的烹饪方式,比如生长速度较快的快大型肉鸡就比较适合爆炒,用这种方法做成的鸡肉吃起来才鲜嫩;而农村放养的、肉质风味较好的地方品种老母鸡则适合煲汤,通过慢炖让鸡肉中的风味物质充分降解析出,这样鸡汤会更鲜香浓郁。
总之,鸡肉肉质细嫩、滋味鲜美,在烹饪加工过程中,烹调方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鸡肉的风味。为最大化获得鸡肉的营养价值并保持美味,在利用烹饪工艺提高鸡肉品质方面,要注意优化烹饪工艺的合理化搭配、合理选择烹饪方式、合理控制烹调的时间和温度,在尽可能保留鸡肉的营养和品质的同时,也赋予鸡肉更好的滋味。
作者简介:李一厚(1974.7-),男,山东龙口,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烹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