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1-03-24 11:57赵小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期
关键词:通率病死率心肌梗死

郭 伟 赵小丽

(1 大连市急救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2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二部,辽宁 大连 1160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急性的、持续的供血下降与缺氧,缺血区心肌有严重急性心肌缺血是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因素[1]。相关研究发现,病发1 h内的猝死率达50%,多数患者经及早发现并给予针对性救治可挽救生命,改善患者的预后[2]。院前急救通过高效、快速的院前护理和安全转运,将患者及时送到院内接受相关室治疗,对患者预后改善效果明显。辅以院前急救护理对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价值[3]。本研究旨在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此提高患者院内救治的成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大连市急救中心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进行分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45~80岁,平均(68.54±10.63)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46~80岁,平均(69.25±10.1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入选对象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4]中疾病相关诊断标准,患者表现出持续心前区疼痛,合并胸闷、心悸、气急、心绞痛等症状;经血常规检查有心肌坏死血清浓度改变;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生命体征不稳、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由家属自行送到医院,在患者入院前,未得到医务人员院前抢救护理干预,在入院后才接受临床抢救护理。观察组由120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院前急救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120急救中心主任、医师、护士组成。针对120急救中心实际情况、工作人员资历,查找大量文献资料,咨询各大医院科室专家后,制订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根据干预计划在120急救出动时实施各项救护措施[5]。②急救前准备工作。出诊前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的1~3 min内出车,以电话的方式联系家属,了解患者病情进展和症状表现,指导家属为患者实施简单的急救,指导相应的处理方案。对有供氧设备的,指导家属及时为患者供氧,安排家属将患者摆放平卧位,保持患者休息,避免活动和其他干扰,切忌搬动患者,避免患者受到刺激,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通过电话再次确认患者家庭地址后,告知到达时间,嘱患者家属做好接车准备[6]。③急救现场的救治工作。急救车到达现场以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瞳孔、神志等情况进行观察,监测生命指征、心电图、脉搏,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及时为患者输氧,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可选择鼻导管输氧法,对病情严重患者维持5~6 L/min的供氧量,维持氧气浓度在40%,帮助患者改善心肌缺氧情况,控制心肌梗死面积,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按患者病情轻重程度,考虑是否要建立2条及以上静脉通道。为患者注射血管活性、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等药物,及时为患者补充水循环,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应用利尿、强心等药物治疗,必要时用镇痛药物帮助患者缓解胸部的疼痛感,药物可选择硝酸甘油,对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面色、四肢肤色等进行观察,对存在异常表现的患者要及时上报医师处理,可能形成血栓的患者要为患者活动下肢[7]。④运送途中护理工作。将患者搬运到救护车后,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的吸氧管、输液管和监护仪导线等管道和线路状态是否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通过语言和动作的安慰,使患者减轻恐惧情绪,以此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避免患者不良情绪影响抢救的各项操作,保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平稳。在转运途中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急救人员要以电话的方式联系医院急诊科工作人员,做好急救准备工作,告知患者病史、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将患者送到医院后,与急诊科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以此保证抢救的连续性。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急救时间、血管再通率(以持续胸痛2 h内消失,ST段检查2 h内回降>50%,CK-MB峰值时间提前到病发后14 h内)、病死率与护患纠纷率。记录两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概率[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救时间比较 观察组急救时间为(23.82±4.61)min,短于对照组的(52.81±4.9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902,P=0.0000)。

2.2 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 观察组血管再通41例,不通3例,血管再通率为93.18%;对照组血管再通31例,不通13例,血管再通率为70.4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389,P=0.0057)。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两组病死率与护患纠纷率比较 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表2 两组病死率与护患纠纷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病情危急,病死率高,主要表现出剧烈持久胸骨后疼痛,部分患者会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休克等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和心电图均有异常表现,若不及时进行干预易导致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十分重要,只有及早为患者开展有效的救治,才能稳定病情,改善预后效果。院前急救是急诊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通过高效快速地将患者运送到医院,护理人员以可预见、主动的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准确及时的实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效果[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与他人研究结果相符[10]。可见,明确操作流程后根据计划操作、细化抢救流程,缩短抢救时间,可合理安排抢救操作各项工作,提高抢救效率。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猜你喜欢
通率病死率心肌梗死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