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乐
(阜新市中心医院口腔科,辽宁 阜新 123000)
先天性缺牙作为现阶段口腔科最为常见的发育异常口腔疾病,指的是在牙胚形成过程中未能正常发育和形成的牙齿,以缺失下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以及上颌侧切牙等情况最为常见。临床依据有无出现其他器官发育异常的现象,将其分为单纯型和综合型先天性缺牙2种[1-2]。由于先天性缺牙病症极易影响患者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外观不美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3]。目前,临床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以口腔修复为主。本研究旨在探究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可靠、合理的理论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40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病例21例,女性病例19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55岁,平均年龄为(30.25±3.08)岁;安氏分类:安氏Ⅲ类5例,安氏Ⅱ类16例以及安氏Ⅰ类19例;缺牙数目:缺失1颗牙14例,缺失2颗牙10例,缺失3颗牙8例、缺失4颗牙5例以及缺失4颗牙以上3例;缺牙部位:上颌第二前磨牙16例,上颌第二磨牙9例,上颌侧切牙11例以及其余部位4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先天性缺牙的相关诊断标准[4]。②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治疗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①因后天撞击、生理脱落而出现的缺牙者。②伴有意识障碍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口腔X线全景和X线侧位检查,同时通过上下颌模型的方式来获取患者牙齿状况,由临床医师对其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缺牙状况(位置及数量)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给予口腔修复,随后实施正畸治疗。应保证患者上下牙排列整齐,使用标准的方丝弓和HX直丝弓来正常覆盖其牙齿,目的在于矫正患者异位、倾斜和扭转的牙齿。在处理缺牙之间的间隙时,应注意先调整患者基牙位置,再使用链状橡皮圈进行关闭间隙处理,注意应尽量保证患者牙齿上中下线处于一条直线。一旦完成正畸修复,则需修复患者牙列缺失缝隙,通过制作临时性冠桥来保护患者基牙,佩戴义齿。另外,在治疗结束后应主动告知患者先天性缺牙的相关知识,并讲解护理相关情况,注意饮食合理,禁止食用生冷、坚硬以及辛辣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 比较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其中语言功能评分和咀嚼功能评分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越好;生活质量采用自制量表评估,设置进食、语言、社交等15个问题,每题满分15分,得分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成正比,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治疗效果越好。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对外部美观的满意度,该调查问卷内设10道相关问题,以8道以上选择满意则表示非常满意,以6道以上选择满意则表示满意,以5道及以下选择满意则表示不满意。分析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体疗效判定标准[5]:①患者牙齿排列处于整齐状态,且前牙覆牙合和覆盖处十分正常。②患者第一恒磨牙已接近中性牙合关系,甚至已达到该目的。③具有较为稳定的牙合关系,且患者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均已处于正常水平。④患者牙齿排列整齐、自然、美观,未见不适。⑤通过X线检查发现患者牙根较为平整,尚未出现牙尖吸收的状况。⑥治疗后1年内,患者无任何不良状况发生。治疗效果包括治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4个方面,其中上述6项疗效判定标准均满足即表示治愈;上述6项疗效判定标准满足5项即表示显效;上述6项疗效判定标准满足4项即表示有效;上述6项疗效判定标准满足3项及以下即表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功能评分比较 本组40例患者在治疗后,治愈21例(52.50%),显效14例(35.00%),有效3例(7.50%),无效2例(5.00%),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生活质量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对外部美观的满意度比较 治疗前患者对外部美观的满意度为37.50%,治疗后患者对外部美观的满意度为97.5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1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2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对外部美观的满意度比较[n(%)]
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先天性缺牙的发病原因,加之遗传因素具有不可逆性,继而导致未能及时治疗先天性缺牙,仅能够通过口腔修复来改善患者牙齿的美观度[6-7]。相关研究指出,10~14岁是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最佳时期[8]。在一般情况下,治疗周期为1~2年,患者越早接受口腔修复治疗越有助于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案,进而加快患者口腔功能的恢复,保证高度咬合,加快患者面部肌肉等软组织的发育,使患者牙齿更为健康、美观,达到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本研究对象经过口腔修复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治疗后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对外部美观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由此可见,采用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具有十分确切的临床疗效,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降低牙齿缺失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患者对自身面部美观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与相关报道一致[9-10]。
综上所述,针对先天性缺牙患者,临床给予口腔修复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