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芳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1)
高血压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内科慢性疾病,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压会随着内外部环境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当收缩压不低于140 mm Hg,和(或)舒张压不低于90 mm Hg,即可判定为高血压[1]。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胸闷、心悸、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若不及时控制,将会逐步累及肾脏、心脏、脑等器官,影响其功能。高血压性心脏病(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HHD)是由于高血压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而引发的心脏病,对于患者生命有较大威胁,应及时诊断,及时治疗,但该疾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诊断难度较大[2]。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比较心电图与心脏超声检查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疑似病例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疑似病例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情况为:男性57例,女性45例,年龄最小者51岁,最大者78岁,平均年龄为(63.92±3.27)岁;病程最短为2年,最长为18年,平均病程为(9.51±2.06)年。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收缩压不低于140 mm Hg,且(或)收缩压不低于90 mm Hg,经临床综合检查发现心肌肥厚。②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相关标准[3],患者心功能代偿期表现出一般高血压症状,心功能代偿不全时期左心衰竭,或实验室检查发现左心室增大。③此次试验在医院所属医学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下展开,患者知悉试验内容后,自愿将临床资料用于医学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4]。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的患者。②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患者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后,接受检查,具体方案为:①心电图检查。此次试验选用采购自日本光电医疗的1250 P心电图机,取平卧位,检查心功能及心脏结构,打印心电图,由2名专业医师描记患者心电图。②心脏超声检查。此次试验选用采购自荷兰飞利浦公司的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由超声科资深医师操作,取左侧卧位,探头频率设置为2.0~3.5 MHz,进行常规心脏超声检查,充分显露胸前位置,涂抹耦合剂,用探头扫描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仔细观察心肌厚度、心室收缩功能,观测、记录舒张期血流频谱,计算左房内径、左房/主动脉内径、E/A、射血分数。
1.4 判定标准 在心电图检查中,若患者心电图Ⅱ导联P波时长不短于0.11 s,出现双峰,且其间隔>0.04 s,宽度/P-R段>1.6 s,判定为阳性,在心脏超声检查中,若左房内径>3.4 cm,判定为阳性[5]。记录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计算其检出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其中,准确率=(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00%,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00%[6]。记录8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后左房内径、左房/主动脉内径、E/A、射血分数,计算平均值,记录诊断为左室肥厚、左房增大、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退的例数,计算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此次试验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的形式表示,两组采用χ2检验进行对比;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两组采用t检验进行对比,若P<0.05说明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心电图诊断效能分析 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指标,结果显示阳性者80例、阴性者22例。经心电图检查出阳性60例,阳性率为58.82%(60/102),阴性42例,阴性率为41.18%(42/102),准确率为66.67%(68/102),灵敏度为66.25%(53/80),特异度为68.18%(15/22)。见表1。
表1 心电图检查诊断效能分析(n)
2.2 心脏超声检查诊断效能分析 心脏超声检查出阳性70例,阳性率为68.63%(70/102),阴性32例,阴性率为31.37%(32/102),准确率为86.27%(88/102),灵敏度为85.00%(68/80),特异度为90.91%(20/22)。见表2。
表2 心脏超声检查诊断效能分析(n)
2.3 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心脏指标比较 心脏超声检查左房内径指标为(4.16±1.62)mm,左房/主动脉内径为(1.58±0.37)mm,E/A为(1.57±0.24)%,射血分数为(57.24±7.21)%;心电图检查左房内径指标为(2.28±0.36)mm,左房/主动脉内径为(0.18±0.06)mm,E/A为(1.53±0.26)%,射血分数为(57.30±7.06)%。结果显示,心脏超声检查左房内径、左房/主动脉内径指标数值均小于心电图检查,差异显著(P<0.05),两组E/A、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4 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心脏超声检查出左室肥厚40例,左房增大33例,主动脉扩张11例,主动脉弹性减退9例;心电图检查出左室肥厚23例,左房增大16例,主动脉扩张1例。结果显示,心脏超声检查各项比率均高于心电图,差异显著(P<0.05)。
当前,临床上并无治愈高血压的有效方式,仅可应用药物将血压降低至合理水平,若未得到有效控制,机体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引发体循环障碍,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引发高血压性心脏病,早期心脏会出现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室肥厚等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心肌功能收缩功能减退,最终将导致心力衰竭,并增加合并冠心病、心房颤动的风险,危害甚大。因此,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治有着重大的意义[7]。
高血压性心脏病最常用的检查方式是心电图,优点为安全无创、操作简便,可观测到心肌组织机械性收缩情况,当患者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时,可检测出ST-T变化,观察到患者心脏、供血情况,但对于左室肥厚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低,早期诊断效能不理想[8]。目前心脏超声检查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检查中,优点为操作简单、安全无创、可重复性、经济性好,通过探头向心脏组织发射超声波,根据回声强度成像,直观、清晰地观测到心腔结构、血流状况及功能,准确判断出心脏病变情况[6-7]。此次试验结果表明,心脏超声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高于心电图检查,二者所检测出的左房内径、左房/主动脉内径差异显著(P<0.05);且心脏超声检出左室肥厚、左房增大、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退的比率均高于心电图(P<0.05)。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心脏超声的检出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心电图,可准确获取心脏病变信息,为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