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艺与手艺
——浅析“僧帽壶”的美学价值

2021-03-24 07:09闵荣彬
江苏陶瓷 2021年1期
关键词:壶嘴宜兴紫砂壶

闵荣彬

(宜兴214221)

真正的润物细无声,是不动声色,是目光所及皆为细节,是阅尽千帆之后,依然能静静地进入永恒与经典,这是宜兴紫砂留给后人的守艺定义;在喧嚣的世界,在历史和时光中打磨作品,以执着书写匠心、守住寂寞、耐得平淡,这是宜兴手艺人的工作常态。

何为紫砂? 它已是陶土之名、行业之名、艺术之名,更重要的它是中华瑰宝:因势而运、因茶而生、因泥而优、 因文而兴, 最终在艺人的心手之间水土交融、薪火相传。

1 经典:致敬永恒

紫砂发展史上有很多熠熠生辉的经典作品,代表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一个艺人标签。 经典之所以永恒,有着造型的黄金比例,有着历史的文化折射,有着美学的壶中呈现,更有着绵绵不断的时代根基,而所有的永恒都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石瓢壶”平衡、“仿古壶”敦厚、“水平壶”轻盈、“半月壶”雅韵、“西施壶”精致等等,一把把造型独特的紫砂壶经典作品,能独步千秋而流芳百世,必有其悠长的韵味和魅力。 独特的“僧帽壶”是我从艺以来一直喜欢的紫砂经典造型,僧帽,顾名思义为出家僧人所戴的帽子。 对紫砂而言,大自然和生活中的诸多事物都可以成为创作的源泉和题材。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想象从未曾停止。 天青色等烟雨,寺庙香火淼淼,晨钟暮鼓间佛教之于华夏是精神的寄托和信仰,于是乎,僧帽作为创意素材表现在紫砂壶上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僧帽壶”壶口形似僧帽,制作工艺繁琐,注重基本功的扎实和后期装饰的搭配, 与其它紫砂壶造型有着明显区别的是:该壶壶口上翘、前低后高,壶嘴微鸭流形,壶盖巧妙地隐藏于僧帽造型间,具有明显的识别度和制作难度。

2 传承:前人巅峰

对我而言, 制作一把好壶的前提不仅仅是沉得住心性,更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要了解它的文化属性、前生今世,以及美学时代价值,唯有带着心手创意的作品才会有温度和深度。

历史缓缓打开记忆,五色砂土带着尘埃被翻阅,紫砂历史上有很多资深艺人挑战过此壶型, 各有千秋。 公元1577 年,紫砂高手李茂林制作的“僧帽壶”嘴短而直,他充分运用当时流行的嵌盖工艺,别具匠心地在壶肩上装饰一圈文字, 正读、 反读均通顺流畅。 莲瓣花纹的装饰同样具有别样寓意,把渴望风调雨顺的美好心愿融于壶中,寓情又寓意,也代表着佛教在百姓中的地位之高。

二十年之后的公元1597 年,另一位紫砂高手时大彬制作的“僧帽壶”又有了新的亮点:他把该壶壶身设计成六瓣,依然是鸭嘴造型的壶嘴,而莲瓣装饰已经延伸到壶冠,最特别的是他充分运用美学比例,在耳型的壶把设计一个小飞把, 在层层递进的造型中加入了灵动之感。 因为壶嘴、壶把造型之奇特,赋予“僧帽壶”刚劲、挺拔之感,创造性地把该壶推至新的高度。 “大彬,天生为制壶而生”,这是坊间对他至高的称誉。

3 创新:时代所唤

紫砂艺术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更包容、更多元的人才注入, 这样才能在这场无形但持久的文化创意中更好地守住心意与工艺。 新时代,新起点,在亘古的紫砂发展中,在前人经验上,我通过创意赋予这把“僧帽壶” 温度和深度,成为近年来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件作品(见图1)。

图1 僧帽壶

壶底和壶身被均匀设计成五份,带着“心似莲花开”的禅意韵味。 壶身稳健,从壶底缓缓延伸出的棱角至壶肩处微鼓,壶口处是五瓣莲花,似僧人帽子的顶部,壶盖创意为服帖的正五分,如一朵隐隐约约绽放的莲花;佛钮状,于一抹方形造型中融入圆润和调和;壶嘴适中,于花瓣处留下一缺口,让实用性胜出;壶把稍作飞流状,赋予稳健造型灵气之笔,壶身和壶肩连接处一气呵成,不留多余线条。 温润的泥色,是对厚重历史的致敬,也吻合了该壶的人文意蕴。 整体造型可读、可赏、可品,达到了期待中的效果。

紫砂历史的发展和艺人的不倦追求,书写了“僧帽壶”在制作工艺、设计创意不断蜕变的历程,见证着一把小小紫砂壶在时代中的美学价值。 在手艺和守艺之间,“僧帽壶” 同样演绎出它的同频共振,守艺,是传承和延续,是旷日持久的坚守;手艺,是积累和磨炼,是心手之间的呼应。 通过传承和创新,紫砂带给观赏者内心的现实映射。 壶里乾坤,有容乃大,宜兴紫砂的魅力在于——它是折射中国文化传统和历史的一面镜子。

猜你喜欢
壶嘴宜兴紫砂壶
宜兴陶瓷博物馆举办“知识慧侨·宜兴非遗体验基地”揭牌仪式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语法填空
泡壶
邹蕴芳
购买紫砂壶4忌
历 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