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探究

2021-03-24 01:26:59王玉霞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6期
关键词:阅读人文素养

王玉霞

【摘要】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任何他人都无法替代阅读主体的阅读感受。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塑造学生的文学素养?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阅读;教学;人文;素养

一、用丰富的内涵,唤醒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并通过人文知识体现出丰富的人文内涵。因而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的、文化的、人生哲理的知识,也可以使学生受到高雅的审美情趣的熏陶。因此,我们要努力开发课本中文学作品的多重功能。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文学作品

本身对学生产生感召力、震撼力。我执教《安塞腰鼓》时,充分发挥它自身激情澎湃的优势,通过热情洋溢的范读和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相结合,让学生如临其境,热血沸腾,从而体验到西北风情的阳刚之美,更深刻领悟我们中华民族的坚强和不屈不挠的民族之魂。

2、以作品吸引学生走进作家,走向更广阔的文学之旅。具体做法是以“文”引“文”,由学生读课文引导学生到文学名篇。学习李白的诗,我就利用自习时间给同学们阅读《不老的青春》,学习苏轼的词就引入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就这样一个个丰富的立体的作家,站在了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3、讓学生在解决开放性问题中张扬个性。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所以在文本教学的设计中,放手让学生读文章,放手让学生在精美的文章中领悟,在精美的文章中探宝。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在文本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总体目标读书,解决相关问题。写评注、作摘抄,写心灵感悟。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只有善于发现问题的学生才有创新的意识,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为放飞思想、阅读实践活动,张扬学生阅读和欣赏的文学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

二、找准突破口,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段话正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教育观。

1、正确熟悉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个人尊严和非凡个性的人,教育核心是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尊重学生的精神自由,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精神的故乡,一个心灵的家园。在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就要求语文老师要把学生当“人”看。因为学生是主体的人,有他自己的独立人格,有他自己的主体意识,要相信他们,尊重他们。

2、教材学习中提倡和培育人文精神。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和丰富的人文知识。如何看待、如何处理、如何利用这些作品,对语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对培育人文精神来说至关重要。教材所选的作品中可以涉及到多方面的精神,有孟子的“舍生取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对自我追求,对人性的熟悉,有对真善美执著的追求······因而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从精神培育的特点出发,注重从心灵的体味,精神上的薰陶,来促成学生的人格、信仰等的形成。

3、开展多彩的阅读活动,张扬学生阅读和欣赏的文学个性

(1)组织读书笔记展评活动。班级内,每两周展评一次,有各阅读小组推荐好的再参加每月一次的展评,,以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保证阅读课的持续高效的良性循环。

(2)师生互荐。教师或学生读了一本好书,推荐给其他人,每周一次好书推荐交流会。利用阅读课以名著推荐的形式,让班上的每位同学给他人推荐一部文学作品,并进行简练的介绍。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从古到今,从长篇到微型,从中国到外国,学生们的阅读面之广,见解之独到,让老师也瞠目。还提倡课堂五分钟读书演讲,努力做到师生同读,师生共荐。

(3)将优秀的影视作品、电视散文引入课堂。我校“班班通”进课堂的使用,我们在教学中能够便捷的,适时穿插播放中外名著和电视散文,我们利用阅读课的时间播放《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片段,然后让学生对照阅读文本中的相关描写,来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个性化阅读的展示平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来读好书,并且建立了阅读贴吧,搭建班级QQ群为同学们开辟了敞开心扉说真话的阅读平台,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与阅读向课外延伸。

4、在写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写作是一种高度综合化的精神活动,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往往能折射出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风格。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人文性的渗透。从日常生活,从自我、个性等出发,打破作文创造的条条框框和思想禁锢,是鼓励学生写真话、写真情、写实感,真心倾注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文学创造的快乐和艺术美的享受,让学生在文学创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视觉和审美情趣。

总之,我们在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课堂格局,优化教学方式,创造民主和谐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对个性化阅读本身的理论有一定的认识。学生通过不断阅读,在感受、体验中表现自我,张扬自我,传承我们人类优秀文学成果,在语文的诗情画意的世界里受到美的熏陶,人文素养得到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文娟.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88-89.

[2]王翠莲,张春龙.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35):28.

猜你喜欢
阅读人文素养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2:30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9:29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