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静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依据学情,不断激发、调动和推进学生的课堂学习,加深学生使用微课、利用微课资源的情感,形成教学活动的生动、有趣,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生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实效性,达成教与学效率的提升。基于此,以下对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引言
为了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使学生在更为鲜活生动、多元丰富的认知视域内学习数学知识、提升认知能力、发展综合素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微课的应用与实践。使微课深度投射至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内学习、课后复习等领域借助微课充分强化自身的认知能力。以借助微课作用的发挥,助力于学生完备认知体系的构建与健全人格的塑造,使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更具延展性与发散性,更好作用于学生认知需要的满足。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指按照认知规律,运用信息技术,将碎片化的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进行呈现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对于微课而言,教育学者看法不一,笔者在这里将各位学者的观点进行整理总结,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诠释其内涵。首先,视频是微课呈现的主要媒介手段,教师通过视频来呈现与该教学主题有关的知识点。其次,微课教学主要是用来讲解重难点及其拓展知识,比较具有针对性;最后,微课是围绕某一主题知识点而展开的整体性教学,区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等,是有课后练习、拓展学习等辅助性教学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并且教师开展微课教学,其目的更多地是希望学生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开展自主学习,进而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依托微课进行课后复习,塑造學生的核心素养
必要的课后巩固,不仅能强化学生的素养塑造,且可以使学生在“温故”中“知新”,以慢慢构建起更为完备的认知体系,来落实对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因此,在落实课后复习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等制作出一些辅助性微课,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巩固。并在巩固中适当融入一些对应的测评试题、训练习题,组织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在弥补不足、查缺补漏中获得认知迁移。此外,为了提升课后复习的效率,教师还可即时就复习领域的具体要求、重点项目等制作成微课,发布至课外师生交互平台,让有需要的学生开展自学与回查,在拓宽教学路径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塑造。例如,在开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复习中,针对部分学生仅能进行分子减法运算,却对分母不变的计算掌握不足这一现状,教师可通过对复习指导微课的制作,并在其中融入一些辅助性习题,继续强化训练,在扩充学生课后复习容量的基础上,帮助其查缺补漏,以塑造其数学核心素养。
(二)在课堂导入中使用微课
好的课堂导入是引发小学生求知欲的导火索,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将微课应用到课堂导入中,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小学生快速融入学习状态,提升“教”和“学”的效果。微课集图像、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小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表现的内容生动形象,跟直白的讲述相比对小学生更具吸引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这一特点,制作故事型的微课视频,将数学知识融于情节丰富的故事情境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置悬念导入型的微课视频,把问题贯串于整个微课,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巧妙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唤起小学生的求知欲。小学生年龄小,对于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生活型的微课视频,将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生活事例、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等制作成微课,让小学生根据情境展开丰富的联想,激活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三)在拓学中应用微课
微课短小精悍、趣味十足,不仅可以应用在数学学习前、数学学习中,也可以应用于数学学习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不能随心所欲,要根据教学需求,针对教学目标,合理选用不同微课,以彰显其价值。因此,教师在运用微课时要注意一些要求,掌握一些策略。在新知探究时运用微课,应当做到“聚、美、深”,即微课要聚焦核心主题,突出知识重难点;微课要完美,能够完美呈现演示过程,让学生看懂;微课要有深度,让学生印象深刻。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为了拓展学生的认知,我们设计研发了一节关于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微课,引导学生探究“表面涂色正方体个数以及其中隐藏的规律”。用微课给学生演示:将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沿着棱长分割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并且将3面涂色、2面涂色、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分别归类,然后将所有小正方体进行归位还原,恢复成原来的大正方体。借助直观形象的演示,学生很快发现了规律。微课的应用让学生突破了空间视觉的障碍,点亮了学生思维的盲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记住了规律。
(四)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在应用微课进行教学时,要善于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更多的关注,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高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同时,教师要借助微课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使学生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并鼓励每个学生进行相应发言,要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树立起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善于用微课活跃课堂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良好的性格。
结束语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的确能够为教学实效的提升提供裨益。微课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产物,其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等有颇多助益,但其在运用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存在着一些缺失。小学数学教师既要把握微课的价值意义,又要认识到其不足与缺失,运用微课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孔美雪.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