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
【摘要】微課导学是指在实验教学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环节中利用微课视频或自主学习任务清单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学生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提出问题,展示任务、进行学习结果的总结和提炼,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合理分组、答疑解惑和评价反馈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高实验课的效率和质量,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强调微课导学的策略和方式有助于学生合理利用个人时间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或巩固,提高化学知识的学习水平和效果,提升整体学习素质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课导学;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吸收到的知识也更加丰富,教师不能再以传统的理念和教学观念看待学生的成长,应当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技术为学生提供从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有效指引,并应用新科技手段丰富自我教学技巧和教学组织形式,弥补教育资源及个人专业技能方面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展开有针对性的巩固学习和技能的锻炼,实现新时代课程标准下对于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制作或引用微课导学时要注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为基础,探寻更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和理念的形式,突破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让学生将学习化学学科知识从以任务为出发点,变为以爱好和志趣为出发点。
二、微课导学对初中化学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帮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教师的教学方向,跟上教学节奏;生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帮助学生锻炼交际能力,提高思考水平,在讨论中吸收好的学习方法,而微课导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及时的完成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学习中发现学习的不足,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态度、观点和学习感悟与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和讨论,学习应用更灵活的方式应对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既可以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又可以在有效互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更可以充分体现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有利于丰富化学实验课程资源
原有的教学形式下,教师的课程资源往往来源于教材内容和仅有的可挖掘的生活素材,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思维空间都十分有限,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充分应用制作微课视频的机会,下载各种资源、分析热点现象与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既可以扩充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策略,也可以丰富实验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开拓眼界,引导学生在创新思维和科学意识的带动下观察生活、吸取知识、整理信息,实现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并让课堂教学环境更的轻松、和谐、融洽。
三、微课导学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具象化演示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中的演示实验主要是针对一些化学反应具有危险性、操作条件较为严格、操作顺序和注意事项较为苛刻的内容进行操作演示,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事故,而课上的演示实验一方面还是容易将可能存在的危险化学物质进行扩散,另一方面由于场地的限制,部分学生在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时容易产生偏差,对细节现象掌握不到位,而有了微课的帮助,教师可以借鉴视频向学生展示实验,帮助学生对重点需要观察的部分进行放大或时间的延长,增加微课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的时候,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进行燃烧时,可能会挥发不同的气体,在较为闭塞的空间内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进行实验的展示,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总结燃烧条件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在充分认识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总结化学规律,并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提升探究实验的有效性
探究式实验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科学思维为基本目标的实验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资料,进行知识或背景信息的扩充,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创新实验形式,在实验中验证各自的猜想,最后得出结论,提高探究实验的能动性和效用性。
例如,在教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如食品中的某些成分实现氧气的制取,在设计活动形式时,注重和其他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先从理论层面验证实验的可行性,再用简单实际操作实践自己的猜想,通过观察、分析、假设、实操、总结等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精神和实践意识。
(三)充分开发课外实验的效果
课外实验其实是对于课堂知识和课上实验的完美补充,教师应当充分应用其作用实践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感受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外应用简单的工具实现二氧化碳的制取,鉴于实验的安全性,课外活动可以在自己家里进行,家长可以帮助学生以录制视频的方式进行有效记录,鼓励学生充分观察身边的现象,实现实验的简易化、内容的多样化和趣味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意愿,利用实践的机会检验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微课是扩充实验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有效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验内容应用不同的微课导学形式,鼓励学生在自我探索与思考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完成对化学知识的有效掌握和实际应用的技能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科学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淑聪. "微课导学"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中的应用[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8(4).
[2] 丁远志. "微课导学"在初中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J]. 速读(中旬), 2017, 000(0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