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杰
【摘要】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其高效性与便捷性使得其在社会与国家发展进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育各界关注到其重要价值,推进了教育信息化进程。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学生形成的學习观念以及掌握的学习方法对于其后续学习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数学科目是主要教学科目之一,其一方面对于学生成绩具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其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阶段;数学科目;结合策略
教师在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前,经研究发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以下三方面不足:首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感知到数学科目的乐趣,并且因为其难度产生退避心理,长此以往,其学习热情逐渐下降;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过于传统,仍旧过分强调知识的讲解过程,教学结构无法得到优化,教学效率较低;最后,教学活动未形成完整闭环,缺失教学反馈环节,教师无法进行科学的教学反思活动,从而教学策略无法调整至最优,教学成效较低。为此,本文作者从运用媒体资源、引入微课形式以及构建评价机制三个角度阐述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方法,充分释放其教育价值。
一、运用媒体资源,调动学习热情
媒体资源在当前的时代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将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形象,将其运用至数学教学中,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从而消减学生对于数学科目的消极情绪,以达到调动其学习热情的目标。为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媒体资源,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内容时,结合其作为几何类知识的特点,首先,教师寻找包含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的视频及图片资源,并且将其播放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对课程知识形成初步印象,便于其在后续学习理论知识时提高理解效率;其次,教师运用幻灯片展示长方形与正方形慢慢出现的动画效果,并且将其特点整理在幻灯片中,一方面便于学生在动态形式中加深对课程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将知识点提炼出来,便于学生把握课程重点,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见,教师运用媒体资源,将数学知识的难度降低,并且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科目乐趣,两方面共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推动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具有较大意义。
二、引入微课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微课是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发展而出现的新型教学手段,其将课本中一整节知识内容打散,运用短时间针对性讲解某一知识点,并且依托于视频形式存在,因此教师可以将其灵活运用至课堂教学环节中。为此,教师应引入微课这一形式,不断优化教学结构,例如:教师在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程内容时,首先,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三至五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随后播放讲解课程知识的微课视频,要求学生在观看中自主学习与总结课程中涉及的运算规则与方法,并且思索教师所列算式的运算过程,以此教师省出了教学时间供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此种方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有助于提高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教师在课程讲解活动结束后,再次播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加深对已掌握知识的理解,并且完成知识查漏补缺过程。由此可见,教师引入微课形式,与传统讲解模式相结合,有助于省去时间推进学生自主掌握知识,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
三、构建评价机制,实现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环节是教学活动的最后一环,是学生获取教师指导以及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对其加以重视,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为此,教师应构建双向评价机制,实现教学反馈,例如:教师运用数据储存与分析技术建立对学生的长期记录,首先,记录学生每次课堂表现以及考试成绩,综合分析出其在学习中的优势与劣势,并且将其作为数据进行保存,通过对比了解学生的进步或退步情况;其次,教师固定以月为周期与学生展开交谈活动,通过得出数据为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指明方向,与此同时,教师询问学生对于教学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建议及意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记录并分析,得出当下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随后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保证教学活动的完整性;最后,教师运用网络空间与学生进行适时评价反馈,将其每日表现反馈给学生,并从学生处获取感受,保证教学调整更为及时与有效。由此可见,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评价机制是实现教学反馈的高效方法,是持续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教育各方的重视,将其运用至教学进程中是当前时代下不可逆转的趋势,与此同时,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奠基期,并且数学科目对于其全面发展进程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阻碍其良性发展。为此,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重视小学数学的教学价值,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从而保证教学有效性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田艳丽.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探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19):1.
【2】李晓燕.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策略探索[J].教育界:综合教育,201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