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波
云南省开远市人民医院,云南 开远 661699
肝胆胰恶性肿瘤是临床腹外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常采用手术切除治疗,因手术复杂、侵入性较强,对患者的血管壁及周围组织的伤害较大,加之患者机体免疫力较差,血管壁越脆弱,术后长期卧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极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1]。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下肢静脉管腔内形成通路阻塞,进而引发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2]。该症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并发肺栓塞等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预后构成很大威胁。为此,加强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护理尤为重要。本研究对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施予围术期规范护理,分析其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1研究对象
选定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患者均临床检查均被明确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研究协议书,排除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重大心理或精神疾病、免疫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手术禁忌症患者。按照住院尾号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31)与研究组(n=31),两组的男女比例分别为16:15、17:14;年龄分别为36~74(46.54±7.63)岁、35~73(46.49±7.56)岁;胆管癌比例为4:5;肝癌比例16:17;胰腺癌比例11:9。一般资料中,两组差异不大(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均对两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同时给予患者规范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接收患者时,履行“首迎负责制”,主动进行自我介绍,主动与患者交流,态度真诚、友好,多用敬辞敬语,耐心倾听,了解患者情况,同时带领患者熟悉病房,如卫生间、水房、护理中心以及病房内的病友、软硬件设备等,搭建患者间的友谊,并干预患者心理,消减其负性情绪,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树立患者与病魔斗争到底的决心;加强健康宣教,告知恶性肿瘤形成的原因、危害、治疗、术中注意事项等等,并发放健康手册。②术中护理:严格按照示范基地纲要对患者进行规范护理,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尽量减少阿片类镇静药的使用;指导患者保持合适、舒适体位;保障手术室温湿度;加强患者的保暖工作;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减少液体量的摄入,避免发生水肿。③术后护理:密切监察患者的病情发展、体征;遵照医嘱,给予硬膜外安置镇痛泵、静脉止痛等止痛方式,缓解患者疼痛。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规范的饮食计划及术后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进行活动训练。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QOL)量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分值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2.1凝血指标变化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变化:护理后的PT、aPTT、TT均较护理前低,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的Fbg均较护理前高, 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
2.2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常规组有发生8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80%;研究组有发生2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45%。研究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常规组的低(P<0.05)。
2.3生活质量情况 常规组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为(78.26±1.58);研究组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为(96.15±3.19)。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常规组的高(P<0.05)。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三大要素为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3]。手术治疗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时,会相应的损害患者的机体组织及血管壁,且手术时间较长,患者的凝血系统会发生应激反应,血液促凝因子增高,增加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术后患者因机体受限、长期卧床,下肢血流滞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进而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倾向[4]。下肢静脉血栓的危害不容小觑,尤其是对术后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更是雪上加霜。为此,应加强规范临床护理,以预防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5]。
本课题研究结果显示: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变化:护理后的PT、aPTT、TT均较护理前低,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的Fbg均较护理前高, 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常规组的低(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常规组的高(P<0.05),与朱芳琴[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施予围术期规范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状态,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