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新
长沙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湖南 长沙 410004
在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相关因素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属于“头号杀手”,而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整个行程、发展过程中,炎症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会引起破裂致使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1-2]。有研究表明,对于活体动脉硬化炎性反应,采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DCE-MRI)可进行定量分析和成像,但其局限于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重度者,在定量分析和检测早期动脉硬化炎性反应方面还需深入探讨[3-4]。本文即分析了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行黑血动态增强MRI技术诊断的可行性,现阐述如下:
1.1建立模型 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选择五指山小型猪30只,雄性已势,雌雄不限。体质量(29.3±1.3)kg,连续编号后,每天分2次饲喂,实施高脂高胆固醇,即10%猪油+6%胆固醇+基础饲料,饲料量为体质量的3%,基础饲料与高脂饮食比例逐渐增加,预计目标量在10d后达到。达到目标量后继续喂养4w,行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术,麻醉药物为30mg/kg3%戊巴比妥钠,经股动脉穿刺,将超滑导丝在刺入4号穿刺针后送入,将6F直径球囊导管在造影下送入,气囊充气自腹主动脉肾动脉水平,球囊扩张的局部血管在造影下显示显著膨隆,30s/次,每次间隔30s,重复2-4次,最后撤出导管,按压止血。
1.2影像学检查 制备模型前后行黑血动态增强MRI序列扫描,具体为:(1)采用3.0T核磁共振扫描仪,取仰卧位,扫描前24h禁食,采用小动物专用表面相控振线圈。根据TOF判断血管位置,采用二维黑血多加权MR成像扫描血管壁,成像序列为轴位T2WI、T1WI,黑血动态增强扫描序列为T1WI FSPGR,层厚3.4mm,矩阵259×259,扫描层面为3,相位数为15,经耳缘静注马根维显对比机,速度为1mL/s,之后将20mL 0.9%氯化钠溶液以同样速度注入。(2)分析和处理图像,并利用软件测量和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血管外细胞外容积(Ve)、血浆容积(Vp)、血管壁容积传输常数(Ktrans)、管壁面积(WA)、管腔面积(LA)等。与病理结果对照,对巨噬细胞、微血管与MR图像数据相关性进行分析。(3)行病理免疫组化分析,对斑块内炎性细胞采用TNF和IL-6染色标记,以细胞胞质内着色强度高于背景强度,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对病理切片采用BA400显微镜观察,对每张切片的巨噬细胞数目和新生血管数目进行计算。
1.3统计学分析 汇总并分析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百分比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当P值低于0.05时,说明存在统计学价值。
2.1建模情况 本次成功建模25只,建模成功率为83.33%。
2.2建模前后相关指标对比 下表1显示,建模前后AUC、Ve、Vp、Ktrans等图像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个组别相关指标观察对比
2.3两个组别观察对比 以病理结果为对照,巨噬细胞数目和微血管数目均与Ktrans具有相关性(r=0.781/0.913,P=0.000)。
在临床上,稳定斑块和易损板块具有不同的增强曲线表现,而采取MRI对斑块进行不同的强化扫描,则可对其性质予以判断。对于斑块内新生血管,可采用DCE-MRI灌注强度反应其中的对比剂强度,但此种方式包含了细胞外基质中弥散的对比剂,所以会引起过度评估[5]。而在动力学模型中,DCE-MRI可获取一些反映通透性和血管供应的相关参数,通过开展黑血DCE-MRI,其优势在于较高信号噪声比和空间分辨率;可去除管腔边界和血流信号的干扰,此种方式可对巨噬细胞数目与新生微血管数目同 Krans的相关性予以较好的判断,所以可对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予以较好的反映[6]。本文的研究中,本次成功建模25只,建模前后AUC、Ve、Vp、Ktrans等图像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以病理结果为对照,巨噬细胞数目和微血管数目均与Ktrans具有相关性(P<0.05)。可见,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可经黑血动态增强MRI成像具有显著优势和价值。
综上所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可经黑血动态增强MRI成像予以反映,且可作为影像指标对炎性反应予以定量测量,值得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