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琼
大理州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云南 大理 671000
带绦虫病是一类常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根据2014-2016年第三次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带绦虫加权感染率为0.06%,推算感染人数约为37万,而云南省加权感染率为0.12%[1]。大理市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当地居民有吃“生皮”、烧烤,生食猪、牛肉和内脏,生熟砧板不分等不良饮食习惯,易引起带绦虫病的流行[2]。方文等[3]报告2003年大理地区带绦虫病感染率为0.44%~1.57%,而原卫生部于2001-2004年开展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人群带绦虫病感染率为0.28%[4],由此可见大理地区带绦虫感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控制带绦虫病流行的关键措施之一是使用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患者和感染者[5]。长期以来,带绦虫病治疗药物有吡喹酮、槟榔、南瓜子、氯硝柳胺(灭绦灵)、阿苯达唑、甲硝唑、甲苯咪唑等[6],其中西药以吡喹酮、中药以槟榔-南瓜子治疗效果最佳。中西药物治疗各有优缺点,临床上一般根据治疗目的、治疗条件、患者病情等具体情况选择不同药物治疗。为了进一步观察吡喹酮与槟榔-南瓜子的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提高治疗水平,笔者随机抽取了2014-2019年大理州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治疗的250例带绦虫病患者资料,整理后分析如下。
1.1治疗对象 从2014-2019年大理州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治疗的带绦虫病病例中随机抽取25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带绦虫病的诊断》(WS 379-2012)[7]中的确诊病例诊断标准(即病原学检查发现带绦虫成虫、节片或虫卵),其中吡喹酮片治疗142例,槟榔-南瓜子治疗108例。所有病例均来自云南大理州12个县市,既往有进食生的猪、牛肉或内脏史,平素家中生熟砧板不分。224例(89.60%)患者治疗前半年内发现粪便中有白色节片,26例(10.40%)患者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体重减轻等症状。168例治疗前行粪便检查,发现带绦虫节片及虫卵131例(77.98%)。吡喹酮治疗组142例,年龄6~72岁,平均年龄(34.42±15.62)岁,其中男82例,女60例;少数民族119例,汉族23例;农村126例,城市16例。槟榔-南瓜子治疗组108例,年龄5~76岁,平均年龄(35.69±15.65)岁,其中男69例,女39例;少数民族96例,汉族12例;农村100例,城市8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P>0.05),两组患者性别、民族、户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1.32、1.05,P均>0.05),两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1日疗法。治疗前1天清淡饮食,20:00后禁食。患者8:00-9:30空腹服用药物治疗。吡喹酮组疗法:顿服吡喹酮片20 mg/kg(南京制药厂有限公司),2 h后服用硫酸镁粉25 mg(南昌华鑫医药化工有限公司),随后饮用温开水1 000~1 500 mL。若治疗出现吡喹酮导致的神经系统及眼部等不良反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进行诊疗,行头颅CT/MRI、眼部B超等检查,确诊为囊尾蚴病则进行抗囊虫治疗。槟榔-南瓜子组疗法:120 g带皮生南瓜子于15 min内咀嚼服完,1.5 h后服用槟榔煎剂100 g(由大理州中医院药剂室统一煎制),30 min后再服用硫酸镁粉25 mg,随后饮用温开水1 000~1 500 mL。儿童及年老体弱患者服用药物酌情减量。
1.3疗效考察 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卫生宣教,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嘱患者忌食生的动物肉和内脏,忌食不净凉菜,生熟砧板分开使用,以防再次感染带绦虫。治疗24 h后开始计时,满3个月时医务人员电话随访,询问患者排绦虫节片情况,仍排虫患者进行粪便检查。
根据治疗后24 h粪便检查结果以及随访3个月患者大便排出绦虫节片的情况判定是否治愈。治愈:①治疗后留取24 h粪便,检查获全虫(完整虫体或含头节的绦虫节片);②24 h粪便检查未获绦虫头节,治疗后满3个月随访,未再排出绦虫节片或虫卵。治疗无效:24 h粪便检查未获绦虫头节,治疗后满3个月随访,仍排出绦虫节片或虫卵。
1.4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据疗效考察标准,吡喹酮组治愈133例,治疗无效9例,治愈率为93.66%,槟榔-南瓜子组治愈99例,治疗无效9例,治愈率为91.67%,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6,P>0.05)。吡喹酮治疗组133例治愈患者中,治疗24 h~1周内仍排出绦虫节片者有17例(12.78%),1周~3个月内治愈患者均未再排出绦虫节片;9例治疗无效患者,治疗24 h~3个月内间歇性排出绦虫节片。槟榔-南瓜子组治愈99例,治疗24 h~1周内仍排出绦虫节片者有15例(15.15%),1周~1个月内仍排出绦虫节片者有2例(2.02%),1~3个月内99例治愈患者均未再排出绦虫节片;9例治疗无效患者,治疗24 h~3个月内间歇性排出绦虫节片。
2.2两组治疗后24 h粪便检查比较 治疗后留取患者24 h粪便,吡喹酮组总获虫病例数(完整虫体或节片)为120例,占84.51%,槟榔-南瓜子组为88例,占81.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P>0.05)。但槟榔-南瓜子组获全虫率(完整虫体或含头节的节片)为75.93%,吡喹酮组为31.69%,槟榔-南瓜子组高于吡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5,P<0.05)。
2.3两组驱虫后不同时间段获虫率比较 驱虫药服完后24 h内获虫结果显示,吡喹酮组平均获虫时间为(82.41±51.36)min,槟榔-南瓜子组为(236.20±173.49)min,两组患者平均获虫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9,P<0.05),槟榔-南瓜子组驱虫用时比吡喹酮组长;其中吡喹酮组病例在1~2 h获虫最多,占54.93%,而槟榔-南瓜子组病例在3~4 h获虫最多,占49.07%,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驱虫后不同时间段获虫情况[例(%)]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中两组病例均有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吡喹酮组发生9例(6.34%),槟榔-南瓜子组发生15例(13.89%),槟榔-南瓜子组发生例数较吡喹酮组多,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P<0.05)。吡喹酮组患者症状较槟榔-南瓜子组普遍严重,槟榔-南瓜子组患者经休息或口服药物(胃复安片)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而吡喹酮组中5例患者经输液处理后症状才缓解。另外,吡喹酮组有7例患者(4.93%)出现头痛、头昏、昏迷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经进一步诊断,其中5例患者为脑囊尾蚴病,但槟榔-南瓜子组无病例发生此类反应。
寄生在人体的带绦虫有猪带绦虫、牛带绦虫、亚洲带绦虫3种,人因食用含有活囊尾蚴的猪、牛肉或内脏,或食用被囊尾蚴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囊尾蚴在人体内受胆汁刺激翻出头节附着在肠壁,2~3个月后发育为成虫并开始排出孕节和虫卵,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常表现为大便中见白色节片,少数可有腹部不适、腹胀、饮食增加、易饥饿、体重下降等表现,重者可致肠梗阻、肠穿孔[8-9]。通过治疗发现,吡喹酮与槟榔-南瓜子治疗带绦虫病驱虫率均超过90%,效果显著,与既往报告[10-13]治疗效果接近。
吡喹酮作为一种广谱抗寄生虫药物,长期应用于带绦虫病的治疗,口服后1~2 h达吸收高峰,半衰期1.5~4 h。本研究中吡喹酮治疗组治愈率达93.66%,平均获虫时间为(82.41±51.36)min,54.93%的病例在1~2 h驱出虫体或节片,具有方便快捷、疗效肯定的特点[14-15]。但吡喹酮治疗获全虫率仅为31.69%,与饶灿德等[16]报告接近,原因可能是吡喹酮对虫体的破坏程度严重,虫体容易破碎,不易找到头节,从而不利于治疗效果的评估[12]。吡喹酮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头昏、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囊尾蚴病患者常合并猪带绦虫感染,使用吡喹酮进行驱绦治疗时,药物强烈作用于囊尾蚴,会使脑囊尾蚴病患者出现头痛、头昏不适,甚至诱发颅内高压、昏迷、抽搐,可致眼囊尾蚴病患者失明。因此,尽管吡喹酮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是考虑到有少数患者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必要时需行头颅CT/MRI、眼部B超等检查,严禁吡喹酮服用禁忌症患者服用,并建议在医院进行治疗,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可采取积极的治疗处理,以免酿成严重后果。槟榔-南瓜子治疗带绦虫病是传统中医学的经典方法,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1956年冯兰洲[17]报告用南瓜子-槟榔煎剂治疗带绦虫病,而后广大医务工作者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沿用至今。中药驱绦机制认为,南瓜子使虫体的中段和后段麻痹,槟榔使虫体的头部和未成熟节片瘫痪,两者联合治疗导致整个虫体变薄、变宽、变软,借助肠蠕动,随粪便排出体外[18-19]。本研究中槟榔-南瓜子治疗组治愈率达91.67%,平均获虫时间为(236.20±173.49)min,较吡喹酮治疗用时长,可能因为南瓜子和槟榔服用后作用于虫体不同部位,导致药物起效慢、耗时长。但获完整虫体及含头节的绦虫节片率高达75.93%,与龙昌平等[20]报告接近,这也表明槟榔-南瓜子治疗更利于判定带绦虫具体种类。治疗中有13.89%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较吡喹酮治疗组发生比例高,但症状轻,经对症处理可缓解。此外,可能因槟榔、南瓜子对囊尾蚴无杀灭作用,未发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病例。总之,槟榔-南瓜子治疗虽然存在驱虫耗时长、药物准备繁琐、药物服用口感差等不足,但具有疗效好、获全虫率高、无严重不良反应的优点,因此笔者认为,在摸清带绦虫病/囊虫病的流行趋势以及具体感染种类的普查方面,槟榔-南瓜子治疗是安全理想的选择。
志谢本文得到了大理州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陈凤副主任医师的指导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