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艳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掌握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3.体会总一分一总的写法和描写顺序,抓关键词感受重点段落,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2.难点:掌握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谈话导入,复习巩固
1.复习课文生词。
(1)学生齐读课文,完成看拼音写词。
(2)以一个学生的助学单为例进行集体复习环节。
2.回忆课文结构。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忆文章结构。
(2)学生进一步明确分述部分的写作顺序,以及找出概括文章内容的段落。(教师板书:总、分、总、春、夏、秋、冬、花园、宝库)
设计意图:通过看拼音写词的复习环节,使学生重视掌握基础知识,养成每日复习的好习惯。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文章的结构、写作顺序、概括段落等概念,为段落学习过渡到篇章学习打基础。
环节二:深入学习,感受“春”美
1.环境创设,引导学习。
(1)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春季的小兴安岭描写了哪些景物?圈画景物,初步感受春天的印象,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
预设:梳理出春天的景物有树木、春水、小鹿。
(2)引发学生对景物反思。师:这些景物怎么体现春天的美呢?学生汇报、交流景物特点,教师相机引导。
预设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师:这句话里哪个词写得特别生动?请同学做一个动作来体现。课件出示图片感受春天的生机。
预设2: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出示图片并播放流水的声音。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对,这就是春的气息。
预设3:小鹿在溪边散步,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映在水里的影子。师:你觉得小鹿还会干什么?
2.整体感受春天,激发学习动机。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在品词品句基础上,整体感受小兴安岭的春天,并用词语概括出它的特点。
(2)学生作为导游介绍小兴安岭的春天。师:如果你是小导游你会怎么介绍小兴安岭的春天?谁来试试?其他同学根据学习单的评价标准评定。
(3)师生总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教师随机板书:自读段落,圈画景物,填写表格,品析词句,实践运用。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默读段落,圈画景物,初步感受春天的印象,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其次,通过换词、句式训练、恰到好处的图片和声音引入,发散学生的思维。再次,通过小导游活动设计,锻炼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展现了清晰的学习步骤,从而使学生掌握写景文章的阅读方法。
环节三:合作探究,汇报美景
1.分组探究引导,唤醒身体认知。
(1)教师布置分组活动任务。师: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里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内容,然后汇报。于是学生组内完成任务并交流感受。
(2)教师以组员身份助力。教师出示图片,带领学生体会重点字词“封”“浸”的用法,感受夏季大雾弥漫的神奇景象。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夏季的美吗?
再次出示图片,带领学生感受“献”字的用法。师:还有什么词可以表示出“恭敬、庄严地送”?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秋天的美吗?
2.小组具身体验,持续互动。
(1)夏季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同学根据评价单评价。体会第3自然段重点词语,并概括夏季景色的特点。秋季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同学评价,感受秋天的丰收景象,理解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的含义。冬季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同学评价,欣赏冬季美景,并用词语概括出美景的特点。
(2)教师以评委身份出现,点评冬季学习小组的汇报,出示图片并配乐,请学生欣赏冬季美景,并用词语概括冬季的特点,并板书。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激发兴趣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学習第2自然段后,迁移学法自学3一5自然段,先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由被引领到主动学习,体现帮、扶、放的教学步骤。
环节四:介绍家乡,赞美祖国
1.生成内化,共享家乡美景。
教师提问,学生介绍家乡。师:经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美。我想,你们的家乡
一定也很美。谁来告诉大家,你的家乡在哪?(指名发言)
2.教师引导,激发爱国情感。
(1)教师追问学生。师: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哪些景物很美?
(2)教师引导修正并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教师总结,带领学生回归单元主题,一起朗诵“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
3.分层作业,强化认知。
巩固型作业(必做):以小导游身份向家人介绍小兴安岭的美景,任选一个季节,并根据评价标准自评。拓展型作业(选做):写一段话描述家乡哪个季节最美,有哪些景物很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所学描写景物的方法介绍家乡美景,是阅读教学向习作教学的延伸。学生在介绍家乡后,教师借机总结,回归单元主题,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责任编辑:林彦刘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