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春假期间,编者曾经到过南京一趟,在来回的车厢中,看见有六七个男女青年在看《中学会问题解答》《大学入学考试题目汇编》之类的书籍。他们都似乎很厌倦,很烦躁,不时搔搔头皮,抬起头来闭一阵眼晴,但是一会儿,又支撑着看下去了。不知道在这来回两趟列车中,因为不坐在编者近旁,没有给编者看见的看这种书籍的青年共有多少;又不知道坐在家里坐在学校里,看这种书籍的青年共有多少。猜想起来,大概不少吧。
对于在学校中所修习的功课,有人说样样都重要:因为这些功课,好像生理学家卫生专家所定的一张食单中的许多食品,必须完全吃下去,青年才会成为知识上能力上都很健康的人。另外一些人却说这还不够:因为我们生在一个非常的时期里,所要训练的所要懂得的不比平时,要比平时更多,而学校中的功课仅是平时的食品,显见得不很济事。前后两派人的说法不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所修习的功课必须像吃东西样,在嘴里嚼得极细,在胃里磨得极烂,在肠里吸收得极充分。总之一句话,要让东西消化掉,化为自身的血肉。
所修习的功课如果能够完全消化,应付考试是不用临时预备的。我们可以来个比喻:一个提得起五十斤重量的人,他在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总提得起五十斤,除非他病了或是衰老了;他有这力量是平时练成的,临到提东西的时候他不需要什么预备。现在一部分青年却需要临时预备,在揣摩以前的考试题目之外,再要看书局里请人编出来的《解答》,不是表达他们平时对于所修习的功课还不能够完全消化吗?我们以为这比较起毕不成业或是考不上大学来,在青年本身更是严重的问题:因为不能够把所修习的功课完全消化,在知识上能力上就多少有点不健康,这不健康会影响到青年整个的生活。
我们也知道现在中学毕业会考以及大学入学考试,有一些主试者往往出些超出应试者的程度的題目,使应试者不得不“临时抱佛脚”,以期在群集的竞赛中不致落选。这是最没有道理的事情,应该用舆论的力量和教育行政当局的制裁使它改善。在没有改善之前,青年为“志在必胜”起见,临时抱一抱佛脚,自是人情之常,未可厚非。但是,如果意不在此,而只为程度还没有达到水准,所以不得不匆匆忙忙临时预备,这就很可虑了。一个青年应当知道:所修习的功课犹如食物,必须随时把它消化,让它化为自身的血肉。一个青年更应当知道:考试只是一种测验的方法,并不是修习的目的;他必须为自身受用而修习,不该为对付考试而修习。
(摘自《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名篇精选》,福建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有改动;原文刊发于《中学生》,193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