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为“先”,教好“快乐读书吧”

2021-03-23 21:59钟培金
新教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篇目课外阅读读书

钟培金

“快乐读书吧”是统编教材全新的栏目,是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品位的重要载体,是打通学生课内外阅读通道的桥梁。那么,如何教好“快乐读书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五个“先”入手,把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列入教学计划,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解读领悟“准”为先

统编教材强化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快乐读书吧”三位一体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推进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根据这一编排理念,“快乐读书吧”的内容在小学各年级各册教材的编排中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抓住教材编排的侧重点、着力点,准确解读教材“有什么”,教学该“教什么”,并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怎么教”的大致路径,这样就能使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整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如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读书真快乐”,它是由4幅场景图和4段提示语构成。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快乐”一词,准确解读并领悟这4幅图和4段提示语的作用:分别指向了阅读方式——和爸妈读、和同伴读、自己读;阅读的途径——书店、图书馆、阅览室;阅读的成效——了解很多故事内容,能讲故事给同学听;阅读的期待一学了拼音,就可以认更多的字,读更多的书了。准确解读后,在教学时就能围绕主题设计问题,开展活动,指导学生阅读了。

二、目标制订“实”为先

“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目标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等相对完整、明确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它的目标不是在一节课里完全呈现的,有些目标甚至要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来慢慢落实。因此,在每学期开学初,教师要先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学段阅读目标,针对“快乐读书吧”的主题内容,制订实实在在的相应的学段阅读目标,该目标既要指向课堂,又要指向课后延续阅读的过程。然后教师再根据目标,设计出富有长远性、拓展性的阅读活动,让学生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例如,第一学段“快乐读书吧”阅读目标的制订要着力在“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上,以兴趣、习惯为抓手,从童谣、儿歌、童话故事等入手,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第二学段“快乐读书吧”阅读目标的制订要着力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体验更多的阅读乐趣”上,以方法、习惯为抓手,从童话、寓言、神话、科普作品入手,引导学生阅读时要边读边想象,要体会故事中的道理,等等。通过这些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读得更深入、更投入、体验到更多的阅读乐趣。第三学段“快乐读书吧”阅读目标的制订要着力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扩展阅读量”上,从古典名著、小说、民间故事、世界名著入手,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厘清人物关系,记住故事中性格各异的人物,等等;要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还要规定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三、设计活动“趣”为先

“快乐读书吧”的教学,必须借助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感受阅读的趣味,体验阅读的快乐,推动他们课后的持续阅读。那么,如何在“趣”字上做文章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像总导演一样,把“快乐读书吧”的一堂课当作一场剧,要熟悉“剧本”,生动“说戏”,为学生搭好“戏台子”,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熟悉“剧本”,就是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合理安排教学,选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觉得自己“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从而增加他们往下读的动力。生动“说戏”,就是要求教师用语言表达、肢体动作、辅助讲解、组织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进入情节,快速入“戏”,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搭好“戏台子”,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为学生搭建不同的阅读交流平台,如情节讨论平台、写法切磋平台、情景诵读平台、人物形象交流平台等,让学生能更好地与人分享阅读,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四、內外链接“勤”为先

“快乐读书吧”的教学更注重延展性和持久性,教师要将学习内容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从一堂课的阅读向日常阅读延续,做到勤布置、勤指导、勤交流,确保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融为一体。

1.勤布置。教师要根据各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及围绕主题配套的相关篇目和书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布置。比如,每天读多长时间,一周读几个故事,一月要读完多少章节,一学年要读完哪几本书,这些都要根据各年级、冬册的实际情况做详细的布置,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才能落到实处,才不会流于形式。

2.勤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快乐读书吧”的课型特点以及读物的特点进行多方位指导。如:指导学生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方法阅读书目;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以及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以及想象和创新的能力等;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好书;指导学生如何分配阅读时间;等等。

3.勤交流。教师要定期开设阅读交流课,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和体会,分享阅读的快乐,特别是分享精彩段落带来的快乐体验,同时评出“优秀读者”,并给予表扬。教师要在各类交流分享中让学生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评价激励“活”为先

为了让“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目标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就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让评价激励“活”起来。笔者认为,可以设计方便操作的“自我评价表”“小组评价表”“教师评价表”“家长评价表”,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查评相结合,采用星级制的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积累、阅读能力。通过评选“书香小队”“书香班级”“书香家园”等,充分发挥评价功能,形成激励—提高—再激励—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过程,让评价体系更完整、更灵活多样,也更有据可循。

1.评“阅读兴趣”。阅读态度自觉认真得三颗“★”;有时需要提醒,比较认真得两颗“★”;经常需要提醒,阅读态度一般得一颗“★”。

2.评“阅读习惯”。每天进行课外阅读得三颗“★”,课外阅读时做笔记再得两颗“★”,课外阅读时勤动脑、多思考、多探究再得三颗“★”。

3.评“阅读积累”。按规定时间阅读完规定篇目得三颗“★”,阅读篇目超过规定阅读篇目再得两颗“★”,阅读篇目超过规定篇目,并能主动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段再得两颗“★”。

4.评“阅读能力”。用精读、跳读、速读、浏览等阅读方法阅读课外读物的得三颗“★”,用查字典、翻阅资料、网络检索等方法解决阅读障碍的再得两颗“★”,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机圈、画、评、摘的再得两颗“★”。

总之,教师要用心教好“快乐读书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努力找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加快课外阅读课程化进程,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

(作者单位:福建省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篇目课外阅读读书
我爱读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我们一起读书吧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
军事志的篇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