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育惩戒的学生视角

2021-03-22 02:28张廷芳吴丹颖罗羽乔
中小学德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体罚惩戒学业

张廷芳 吴丹颖 罗羽乔

摘    要

回归教育惩戒初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保证《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落地的关键。从学生视角出发,围绕初中生对教育惩戒的认知与态度现状展开的深度调研发现,学生对于教育惩戒的手段、惩戒场合、惩戒的频率以及受戒时的情绪均具有主体性意识。基于此,在《规则》落地时,建议能够尊重学生的意愿,选择合适有效的惩戒手段;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进行情感沟通与交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戒。

关 键 词

教育惩戒;惩戒规则;因材施戒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2-000-04

近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正式发布。那么,如何才能讓惩戒发挥出应有效果?

马卡连柯提出的“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提示教育者,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方式的选择、策略的实施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与学生实际相匹配,避免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受到伤害。然而,教师无法做到全知全能,对事实的认定与学生的感受之间可能存在出入。要想让学生从心底产生幡然悔悟的痛苦,就应以学生需要为中心,明晰教育惩戒的边界,优化教育惩戒的过程,通过适度的“惩”来实现最大效果的“戒”,最终指向生命的充盈与完善。[1]

一、实施教育惩戒:倾听学生的心声

既然教育惩戒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那么倾听学生的心声,从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教育惩戒,从而提出实施教育惩戒的方法策略,就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此,本研究编制了“初中生对教育惩戒认知与态度的调查”问卷,征询专家意见之后,形成了正式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于教育惩戒的必要性的认识”“学生接受教育惩戒的原因”“学生对于教育惩戒手段与方式的认知与态度”“学生受到教育惩戒的频度”“学生受到教育惩戒的场域”等方面,由16道选择题和1道简答题构成。经随机抽样,在广州市内选取初中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733份,回收有效问卷1733份。基于数据分析,从学生的视角,实施教育惩戒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合适手段:来自学生的声音

实施教育惩戒,选择正确手段是关键。那么,学生们能接受的惩戒方式是什么?厌恶的惩戒方式又是什么?调查结果如下(见图1)。

“如果需要进行教育惩戒,以下哪些手段你认为是合理的?”针对这一问题,学生选择“班级管理方面”“学业相关类”“体育锻炼类”分别占比68.6%、 54.2%和 41.3%。此数据说明,大多数学生最能接受的惩戒方式是与班级管理相关的“调整座位”“打扫卫生”等,以及与学业相关的“罚抄写、背课文、增加额外作业”等。但是,与学生能接受的惩戒方式不同,初中教师使用最多的惩戒方式是写反思检讨,显然学生对此并不认可。

调查还显示,学生最不能接受的教育惩戒方式就是体罚(如图2所示)。

可以看到,选择“体罚类”的学生达80.5%,占比非常高。但调查发现,仍有2.31%的学生反映老师经常使用体罚。如此看来,体罚虽然不被允许,但现实中依然屡禁不止。事实上,《规则》将教育惩戒与体罚[2]区分开来,明令禁止的7类行为中就有体罚和变相体罚。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惩戒和体罚有着本质的不同,正如夸美纽斯所说,“严格的纪律是必备的”,不过也要用爱来教育儿童。[3]在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即尊重儿童,反对体罚。

(二)选择合适空间:维护学生的尊严

我们对“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惩戒的场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选择“教室”“办公室”“教学楼走廊”作为惩戒场域的占比分别是68.38%、54.53%、35.49%(如图3)。

数据表明,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时,并没有注意场域的选择。要知道,在教室、走廊进行惩戒,被惩戒者需要面对众多学生;在办公室,则需要面对其他教师。这非常容易导致受戒者自尊心受到伤害,进而做出过激行为,甚至引发悲剧。因此,教育惩戒的实施场域需慎重选择。

(三)把握惩戒频率:呵护学生的心灵

古人有云:“过犹不及。”如果教师实施惩戒的频率过高,容易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伤害。对“老师大概多久会对同学们实施教育惩戒”这一问题的调研结果如下(见图4)。

如上图所示,在学生看来,当前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频率还是比较合理的。偶尔实施和极少实施的占比总额达到了79%。这意味着,大部分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比较注意“度”的把握。

不过,相比之下,依然有15.57%的同学认为老师进行教育惩戒的频次过高。要知道,惩戒使用过多往往是教师对学生鸡毛蒜皮的小事表现出高强度的惩戒。[4]这种小错大惩的行为使得学生处于紧张、压迫的环境之中,身体与心灵、健康与尊严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5]因此,教育惩戒的实施必须警惕“过犹不及”。

(四)把握教育惩戒的准确性:关注学生的情绪

教育惩戒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意识到错误行为并予以改正,这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情绪。20.9%的学生表示,自己在被教师惩戒时,产生了如惧怕老师、反感学校等负面情绪。最容易受伤的情形之一就是被冤枉。然而在询问学生“你有没有被老师误会或者冤枉而受到教育惩戒”时,却有17.2%的同学表示“有”。而对相关词频分析可以发现:在作业、课堂表现、与别人讲话三方面被冤枉的情况较多,如“老师硬说我拿了同学的笔”“误会我和同学说话”“冤枉我没背书”等等。由此看来,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要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做到对事不对人。

(五)对待惩戒的态度:学生之间差异显著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促成了彼此的独特性(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中的学生差异分类,仅依据学业成绩标准,并不代表学生整体素质的优等与后退)。那么,他们对于教育惩戒的态度是否也存在差异?(见表1)。

如上表所示,优等生和后进生在受惩戒原因“学业未完成类”方面和受惩戒手段“学业相关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受惩戒原因的“社会交往类”和受惩戒手段的“体罚类”“班级管理方面”也同样存在差异。在“受惩戒原因”方面,选择“学业未完成类”的优等生占比为51.9%,而选择“社会交往类”的优等生占比则为46.5%,低于后进生的 53.5%。由此看来,对于优等生,教师可能更关心其学业表现,而对后进生,则更重视其社会交往。

在“受惩戒手段”方面,选择“学业相关类”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分别占比62.0%、38.0%,选择“班级管理方面”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分别占比60.1%和39.9%。这表明,当前教师更愿意使用“罚抄写、背课文”等与学业相关的惩戒手段和“调整座位、打扫卫生”的“班级管理类”等手段来惩戒优等生。而后进生则表示自己更容易受到教师“体罚类”的惩戒手段,比优等生高出了17.4%。

调查还显示,优等生相比后进生而言,受到惩戒的频率更高(见图5)。这可能是因为,优等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在“老师大概多久会对同学们实施教育惩戒”一题中,我们发现优等生和后进生选择“C.偶尔+D.经常”的人数分别占比40.5%和27.7%,可以看出优等生更容易受到老师的教育惩戒。

二、有效实施教育惩戒的路径:从学生出发

《规则》指出,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6]。然而,如果实施不当,非常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对教育惩戒施受双方都带来影响和伤害。为此,教育惩戒的实施,必须重申学生立场,倾听学生的声音,从学生出发。

(一)尊重学生的意愿:选择合适有效的惩戒手段

教师的每一次教育惩戒,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都是不可逆转且产生重要影响的活动。因此,一切教育惩戒的实施都应该考虑受教育者——学生的看法与感受。在惩戒手段的选择问题上,教师更应该去研究适合孩子以及孩子能够接受的有效惩戒方式。如调查结果所示,学生普遍愿意接受适度的教育惩戒,其中最愿意接受的是在促进班级管理、学业提升、体育锻炼等方面的惩戒手段。而学生最不愿意接受的则是“体罚”“言语过分辱骂”以及“见家长”等方式。可以说,《规则》的有效落实,要求教师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问题,选择恰当的惩戒手段。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进行情感沟通与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每一次尊重和宽容,都会使学生终生难忘,都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7]事实上,任何实施教育惩戒的过程,都会产生情感与情绪问题。学生在受惩戒过程中,一旦情绪和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和平衡,极有可能带来负面效应,甚至导致悲剧发生。因此,无论何时,实施教育惩戒,我们都必须正确把握学生内心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一方面,在实施惩戒中及实施后,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引导、交流和情绪安抚;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注重平时与学生的交往与情感交流,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产生“向师性”,尽量消弥教育惩戒对学生的伤害。

(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教育惩戒必须因材施戒

学生的个性差异与生俱来。调查研究结果也表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其对教育惩戒的认知、态度以及情感情绪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我们应该提倡“因材施戒”。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个性特点、品性修养、家庭环境等,进而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惩戒手段。例如,优等生自尊心强,应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对其惩戒,避免小错大罚,并要注意进行惩戒后的辅助工作;后进生多是“调皮大王”,长期遭受来自家庭、学校和外界的谴责和批评,因此,建议减少对缺爱学生的惩戒,对于行为性质恶劣的则需要让惩戒措施产生效度。

综上,作为教育惩戒的受体,学生的主体性不容忽视。我们必须真正深入孩子的内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更有效地实施教育惩戒。

参考文献:

[1]管晓蓉.让教育惩戒真正促进学生发展[J].江苏教育,2020(50):1+3.

[2][6]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S/OL].[2020-12-23]( 2020-12-2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2012/t20201228_507882.html.

[3]李跃进.对体罚说"不"关爱每个孩子健康成长[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6.03.

[4]周勇,袁盼,杨黎,彭佳娴,江玉琳.2011-2015中小学生遭遇教师体罚的网络舆情事件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7(10):57-61+91.

[5]崔印.教育惩戒中的"应为"与"不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10):1-4+22.

[7]魏永田.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之路 班主任凭什么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7.166.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体罚惩戒学业
忘却歌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有些伤痛,爱也无法抚平
体罚容易让孩子精神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