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黄相怀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 吕红娟)
改革攻坚能力彰显担当精神和开拓意识,是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和国家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的进度与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改革攻坚能力。面向未来,我们要全面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尤其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走在时代前列,仍然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动力、求突破。”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是在不断开拓中前进的,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期,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重点应在如下方面提高改革攻坚能力。
认识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是改造事物的前提,同样的道理,认识把握发展规律是年轻提高改革攻坚能力的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进,是受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同支配和约束的。这就使得中国的发展既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要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推进改革发展既要坚持一般性,又要坚持特殊性,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这样的视角下理解改革攻坚,就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本质性要求,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合理统筹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于领导干部认识和把握其发展规律又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些矛盾不存在了,但新的矛盾不断产生,其中很多是我们没有遇到、没有处理过的。”正因如此,中国改革发展的各项事务越来越逼近原理性、原创性,离开对基本理论的深刻把握,离开对现实状况的了解熟悉,要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是不可想象的。
更具体地说,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从规律性上更好认识和把握。而新发展阶段最显著的规律性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这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优势条件所在。另一方面,我国发展环境也面临深刻复杂变化。胸怀两个大局,放眼世界大势,我国已经是一个深度参与全球化的国家,是一个具有重要全球影响力的国家,也是一个人口众多、国情复杂、外部压力日益增大的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前所未有,重大挑战和潜在风险也前所未有,没有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任何一个共产党面临过这样的局面。在这样一个“未经勘察的水域航行”,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需要建立在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之上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国理政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与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把握往哪里走、往哪里改才是正确的,更好把握在什么阶段和什么情形下改到什么程度才是合适的,而不至于犯下无可挽回的错误。
全面深化改革,从来都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新时代改革攻坚,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改革攻坚。在不否定首创精神和各方积极性的情况下,任何改革攻坚,都应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而不能偏离中央精神的大方向、大原则。应当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都具有十分深刻的认识。严格遵照中央的精神不偏离,已经成为全党上下的共识。但是,改革攻坚又并非机械照抄照搬中央精神,因为中央精神是管全局管整体的,并非为哪个地方或部门“量身定做”,不顾地方或本部门实际照抄照搬中央精神必然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照抄照搬是不愿动脑、不敢负责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隐性障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提高改革攻坚能力以对中央精神的深刻领悟为前提;缺乏对中央精神的深刻领悟,想要很好地推进改革攻坚是不可能的,领悟吃透中央精神是提高改革攻坚能力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要提高政治领悟力,主要就是从增强能动思考、科学认知等方面向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
然而,领悟吃透中央精神也并非易事,需要加强学习。加强学习,指的是要对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很好的把握理解,而尽量减少或者不出现大的偏差。比如,在全面从严治党问题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态度是明确的,措施是得力的,效果也是明显的,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地方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解出现偏差,有人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影响发展软环境,从严治吏影响党员干部积极性,严厉反腐败影响政商关系亲近等。出现这样的情况固然与全面从严治党中出现的个别偏差现象有一定关系,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对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立意主旨和重要意图未能深刻理解所致。同理,“层层讲核心、层层搞看齐”,更是对中央精神的严重曲解,是万万要不得的。吃透了中央精神,就如同获得了改革攻坚的“心法”,其持也正,其进也锐,其守也坚。如此就可以更好地推进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就可以抵御来自各方面的诋毁和攻击而立于不败之地。再比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实际工作中会面临很大阻力,一些阻力来自于一时的不理解,更多的阻力则来自于工作中旧的利益关系格局的牵绊;而打破这种牵绊既不能过于强硬,又不能止步不前,这时候就需要创造性地落实中央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要通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顺利解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发展变动的适配问题,而又不陷入西方政治发展的陈旧套路和话语陷阱,这就体现了相当高明的改革智慧。
不讳言斗争,勇于进行斗争,切实开展斗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突出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但准备进行而且实际上已经进行了许多“伟大斗争”,为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扫清了障碍、开辟了道路、创造了条件。比如,在声势浩大的反腐败斗争中,我们党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打“老虎”、拍“苍蝇”斗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推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最为密集的各项改革举措,集中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面对一些国家搅局中国南海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展示了中国不畏惧军事斗争的实际行动。面对不断出现的“杂音”“噪音”,我们党自上而下“举旗”“亮剑”,奏响了掌控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最强音”,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斗争实践,对于领导干部为什么和如何在工作中增强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作出了教科书式的示范。
更进一步看,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勇于并善于进行伟大斗争,实际上也是提高改革攻坚能力之必需。从一般原理上看,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认识和把握社会矛盾运动规律,坚持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斗争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成就自己,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也是事业成功的一条经验。从工作现实看,改革攻坚所碰到的难题,一般都是“动奶酪”“拆藩篱”的事情,不可能是皆大欢喜、一帆风顺的。当工作矛盾复杂严峻到一定程度,就迫切需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对矛盾熟视无睹,甚至回避、掩饰矛盾,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坐看矛盾恶性转化,那就会积重难返,最后势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和隐患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与过去相比增加了许多新的风险和隐患。对于这些风险和隐患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出现我们最不希望出现的局面的心理准备和实际准备。实际上,这样的要求归根结底要体现到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上来,防止出现“黑天鹅”“灰犀牛”等事件。并且,从政治上说,只讲同一性而不讲斗争性,只讲和谐而不讲斗争,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非斗争的手段也好,斗争的手段也好,都是发展中国、强大中国必须具备的基本手段。仅仅会使用非斗争手段,而忘记甚至害怕斗争,必定难以推进改革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