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构建优质班级

2021-03-21 21:26李艳马玉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7期
关键词:德育班级班主任

李艳 马玉涛

摘 要:班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班主任付出很多的精力,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班主任的有效管理能够为学生营造稳定的学习环境。针对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而言,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教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7.056

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具有综合性,班主任涉及的教学工作十分繁杂,因此需要教师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从整体上对班级进行把控。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不断改进管理方式。教师也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创新班级管理模式,以满足实际的班级发展。在制定班级管理模式时,需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且完善的管理体系,为后续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一、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德育管理是贯彻落实新课改发展方向的需求,落实了以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综合性人才。基于新时代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现阶段的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师应该积极培育多元化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班主任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其次,通过对班级有效的德育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缓解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在小学阶段组织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能够预防控制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班主任,应该配合学校完成德育工作,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和生活过程中,引导青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其构建健康的思想价值体系。

最后,加強对班级的德育管理可以抵御不良文化对青少年思维的侵蚀。基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冲击着青少年的思想。不良的电视文化和网络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传播,诸如暴力信息和沉迷于网络游戏等情况,严重阻碍了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班主任应该立足于改变这一现状,加强德育管理工作,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护屏障,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二、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的策略

尽管当前我国的小学德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会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良现象,阻碍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比如暴力信息和网络游戏的侵入导致青少年的思维呈现出不良的发展方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德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方面策略。

1.教师严于律己,树立良好榜样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智尚未成熟,对于外界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缺乏较强的认知力。在面对外界信息时,学生会表现出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以及社会外界各种信息都可能对学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时刻规范自身的言行,以文明的语言、端正的姿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实现言传身教。

比如,教师可以定期清洁教室,在学生走进教室前对讲桌进行清扫,检查班级内的卫生,遇到地面上有垃圾时应该主动弯腰捡起垃圾,并扔进垃圾桶。学生在观看到之类的行为时,不仅会产生对教师的钦佩心理,也会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积极践行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做好言传身教的教化作用。

2.落实家校合作,促进德育共同管理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不同的学习与成长环境,造就了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由于生活的环境大不相同,班级内的学生拥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以及生活习惯。部分学生在学校中表现出性格腼腆的一面,而在家庭则愿意与父母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更加活泼调皮。部分学生在学校中性格较为活泼,而在家庭中则表现出乖巧的一面。因此,为了从多角度了解学生的特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班主任需要与家长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建立健全完善的沟通机制,针对学生在家庭和学校内部的不同表现调整教育计划。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因此,家长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在德育管理工作过程中的辅助性作用,巩固教师在校教育成果。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不局限于正式的教学课堂,家长也应该为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德育实践空间。

比如,在周末带领学生走入养老院,看望老人;在乘坐公交车时,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为老人让座等。这一系列生活中的小事都能够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辅助小学班主任的班级德育管理。

3.全方面德育,促进多学科渗透

基于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体系需要遵循德育的方向,为德育提供载体。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的教学任务,也是各科教师需要分担的教育方向,因此,班主任应该积极与其他教学科目的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在潜移默化中将德育教学内容融入教学体系中。

比如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阅读爱国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家意识,不断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劳动与生活课堂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保持卫生,爱护家园,环境等意识。通过学科体系的交叉与融合,将德育真正落到实处,能够从多角度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4.遵循学生心理,采取科学交流方式

小学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心理状况,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看待问题和开展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在组织开展主题班会的过程中,应该丰富组织形式,不能够简单地为学生播放视频或演讲内容。这一过程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为学生播放社会中的典型事件,并提炼出相关议题,鼓励学生进行辩论。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的思想,此时教师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传播正确的观念。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营造民主的辩论,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展开交流与沟通,并以温和笃定的语气对学生进行鼓励。通过营造积极向上且放松的学习环境,能够降低班级德育管理的难度,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5.营造民主氛围,引导大于教导

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学习能力较弱,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欠缺,因此,班主任的引导和督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班主任需要制定明确的班级规范,引导学生遵循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也需要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给予學生足够的关心与爱护,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后勤保障。

班主任应该对学生进行耐心地辅导,带领其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恰当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与主动性。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热情。当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则会进行深入思考,养成深入探索问题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小学班主任的有效带领下,学生能够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成就感,与班级内的其他同学共同进步,遵循教师的指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进行班级德育管理的过程中,坚持引导大于教导,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并实现理想的教学管理目标。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班主任,应该抓住小学教育这一关键时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成长进行科学的指引,采用合理的方式规范学生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行为方式,树立科学的“三观”。在具体实施德育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广泛集合其他科任教师的力量以及学生家长的支持,通过家校合作、学科共育,最终实现理想的德育管理目标,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 毕研亮、王学启《以德育活动为载体提升班级凝聚力》,《中国教师》2020年第S1期。

[2] 王涛《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浅析》,《中国教师》2020年第S1期。

(李艳,女,任职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二实验小学。马玉涛,男,任职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河湖中学)

2405500783352

猜你喜欢
德育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四小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