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瑞 李欣颖 侯幸刚 王璐瑶
摘要:对博山地域的村落文化进行剖析、整合和再生,研究博山“颜文姜”这一地域文化的典型性主体形象元素,将地域文化元素应用在文旅互动的服务设计当中,以物联动经济,从而带动传统村落发展。通过文献查阅、田野调研、时事资讯等方式研究博山“颜文姜”孝文化资料,结合民俗特点和记忆优势,采用以物承情理念规划设计文旅产品。文章探索特色地域文化互动传承的实体展示形式,通过设计服务理念的融入,从文化入手拉动经济产业的发展,寻找更优的传统村落发展方向,同时,反作用于文旅互动产品设计在文化价值和设计内涵的挖掘,更好地践行以物承情的理念。
关键词:传统村落;博山孝文化;颜文姜;文旅互动服务;颜线旅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2-00-03
博山是山东省淄博市的县区,作为一个群山环绕的小镇,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维持着绿水青山本来的面貌,其辖域内有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颜文姜祠,又因为典型性代表人物——孝妇颜文姜,所以博山又名颜神。针对博山这一特定地域的孝文化探索,不仅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多元文化的需要,更能探索文化、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物承情,拉动内外供需,在增强当地人的文化自信和荣誉感的同时,更好地保留和传承本土村落文化。文旅互动产品在增强用户代入感的同时满足用户对汲取地域特色文化的需求,增强用户对文旅产品探索式的用户体验设计创新点。
1 孝文化在传统村落传承过程中的表现形式
颜文姜祠的历史渊源与博山的孝文化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博山孝文化在建筑、礼仪、祭祖等方面的体现,随着社会进步和观念的转变,在细微之中发生变化,也是博山地域孝文化独特性的关键所在。
1.1 实体建筑
通过实地调研和对各时代古建筑风貌的比对,发现颜文姜祠的香亭整体呈现明代风格,山门与大殿在地盘、梁架结构、斗拱用材上延续了辽金元时代的风采,在斗拱做法、屋顶举折、用材上则体现明显的清代风格,呈现出多向的特点[1]。传承下来的颜文姜祠在规制上拥有鲜明的等级制度,在风格上也有较重的朝代更替痕迹,但正是因为年代久远,其不仅在建筑艺术上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还弘扬了以孝为本的当地文化美德,体现了较强的现实意义。
1.2 节庆聚会
博山作为鲁中地区,其独特的节庆交际酒桌文化也有相应的礼仪规矩,在不断的社会变迁和时代演变中,烦琐的节庆礼仪也逐渐简化精简,就现在的聚会饭桌礼仪来说,最让人在意的是入席前的座席位置。座次被认为是能够利用空间位置表示個人地位、人际关系的重要形式,从娱乐宴饮到会晤会议,座位安排得不合理很有可能造成社交场合的尴尬,甚至关系着社交最终的成败[2]。在《周礼·乡饮酒》中对酒宴礼节和活动规范的安排细则已经有了翔实记载,尤其在长幼次序、尊卑贵贱、身份地位、配乐致辞都有明确的体现。
1.3 守孝祭祖
孔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短短八个字就体现了山东文化中祭祀文化的重要地位,早在商代就有用龟腹甲图片记载用四只猪牲祭祀四位已故母辈来攘除灾祸病患的事情。守孝祭祀的文化从古时流传至今,最开始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权力。“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源于古人对神鬼灵魂的信仰。人的夜间思维会产生幻梦因素,加之佛家思想提出的因果循环,更为人们对“身后事”的重视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子女以不同规制祭拜已故长辈,以表达思念、尊敬、孝顺等情感。而孝在祭祀行为中是主要的情感驱动属性,虽然互联网时代崛起,“代扫墓”“代祭祀”的新兴产业出现,但在博山这座小城,人们还是保持亲力亲为的祭祀态度,在清明、寒食、忌日、辰日等祭奠先辈,在子女对先辈尽孝的同时,缓解对先辈的思念,为后代祈福,以此求得血脉传承、家庭和睦、家人顺遂。
而守孝祭祀的场所也从古时家族宗庙祠堂转变为如今的集体墓园,不再进行私人墓地处焚烧祭礼,而是响应国家号召在统一的焚烧处焚冥镪、燃爆竹。在传承中作出符合当代社会要求的改变,在政策和孝道两方面做到周全顾及。
2 孝文化在博山地域的文化记忆
在博山区镇内有一条自南向北的孝妇河,其源头是镇南长城山脚下的一汪清泉。孝妇河得名于本地远近闻名的古时人物——孝妇颜文姜。清朝康熙年间《益都县志》中记载:“颜文姜,颜子之后。初,许聘李氏。夫亡,悯舅姑之失养也,往事焉。尝远汲新泉,以供姑嗜。诚感灵泉,生于室中,文姜常以缉笼盖之。姑怪其取水即得,值姜出,姑入室发笼观之,水即喷涌,坏其宅。俗一名笼水,今孝妇河也。”后人为了更好地感念颜文姜孝顺、勇敢、善良的品格,设颜文姜祠,供后人祭拜,流传至今。
2.1 颜文姜文化民俗记忆
颜文姜在民间不只有以德报怨、舍生救亲的美名,在关于颜文姜的传说故事中,世人为颜文姜的神迹编织了一幅具备考究意义的组织关系图,通过颜文姜与更多神灵的关联性,来加深颜文姜的神性[3]。
颜文姜庙会作为博山最盛大的集会,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或五月三十日当天举行迎“颜奶奶”回娘家的庙会仪式,俗称回娘家省亲,最早先迎、送“颜奶奶”都以晚上12点为时间节点,后为了契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要求,尽量在不耽误正常工作、休息的同时,完成这一场盛会。在娘家为期一月的住日子习俗,于六月二十九日举行送“颜奶奶”回婆家的庙会仪式。在颜文姜庙会游行仪式中,阁子前村一直以“颜奶奶”的正经娘家人自居,在庙会游行中规模最大,更加规范,并且作为打头队伍启动庙会游行仪式。在传统的庙会流程中,更有各个村落中选出的神式工作的老奶奶作为指引迎、送“颜奶奶”描绘的礼仪规制,在不同的时间段举行不同的仪式。繁杂系统的仪式流程彰显出颜文姜在博山民众中的信仰地位,虽然随着对社会安全和人民财产安全的考虑逐渐加深,现在的颜文姜庙会规模不如早年间万人空巷的盛况,但在博山民众的心目中,“颜文姜”文化仍占据首要地位。
2.2 “颜文姜”文化实体表现
在博山小镇西南境内凤凰山下还保留着颜文姜祠旧址。张宜轩研究颜文姜祠的建筑历史,通过对遗址文献的资料整理,认为颜文姜祠始建应该在后梁乾化年间之前[1]。颜文姜祠建筑历史久远,为后世对古代建筑风格的研究提供了极富价值的研究资料。其由山门、香亭、正殿、寝殿、土地祠、火神祠、三公祠、王爷殿、公婆殿、爷娘殿、郭公祠、白子殿等组成,加上东西两庑,左右配院共四个院落,八十三间房屋[3]。森严的庙堂使民众对庙堂的神圣情感油然而生,同时以物寄情,起到了重要的文化渲染作用,本地人从小耳濡目染刻画在骨血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村落文化。
2002年,蒋衍山在颜文姜祠的北侧塑起了一座高达17米的巨身文姜石像,更好地宣传颜文姜形象,感念颜文姜精神的同时表达了当代人对其亘古的崇敬。同时以其独特的人物经历感染着整座城市的民众,在弘扬孝文化的同时,打造出了辐射范围极广的区域特色文化品牌。
2.3 孝文化传承的地域优势
博山孝文化具备独一无二的孝文化载体——颜文姜,以德报怨、乐善好施的孝妇形象在民俗故事及历史史料记载中得到了正面的肯定,同时各个时代对颜文姜进行了不同的解读,更加肯定了颜文姜形象在博山地域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实体形式存在的颜文姜祠、颜文姜雕像和孝妇河这三种与人们社会生活轨迹高度重合的地标性文化,是树立博山这一独特地域孝文化的决定性因素,使孝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更易被当地人接纳,也因与其他地域的孝文化定位方向不同,易形成品牌特色,便于振兴传统村落文旅产业。求同存异,以传统的儒家孝文化方向传承优秀中华文化,以独特的颜文姜形象作为各地孝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支撑养分,坚持探索传统村落在地域个性发展的互动传承研究方向。
3 以颜文姜特色文化为主进行地域性互动传承探索
以颜文姜形象作为探索孝文化在博山地域中互动传承创新的探索伊始,通过以点连线再成面的方式,以互动传承孝文化理念为宗旨,以振兴传统村落为目标进行文旅互动服务设计。博山不仅有极具文化考察价值的颜文姜祠,还有国家4A级原山国家森林公园、鲁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中国最古老的齐长城遗址等景区和众多适用于文旅产业的景点,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43%。
3.1 颜文姜孝文化整合策略
传承探索颜文姜形象所传达的孝文化理念,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针对自身地域的文化优势、地理优势和产业优势进行三位一体的统筹规划整合,以发展当地文旅产业的互动服务,创新性发展当地经济,调整产能结构,以物联动经济,以经济促发展,以文化带经济。新征程、新作为,正值国家大力推动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的当打之年,在具备优越的差异文化——“颜文姜”文化的资源优势前提下,对孝文化扫尘,重启博山新文旅时代。
提出“颜线旅”概念,以“互联网+”的形式进行线上线下的联动规划,线上针对传统村落文旅服务设计,以各传统村落的当地人为主要的线路规划师,凭借自身实地经验设计多条旅游线路,在后台提交审核后正式提上备选线路,同时完善交通规划、环境预警、特色產业。消除文旅壁垒,以当地人的视角,体验文旅活动的真实性,将未知的风险系数降到最低,避免了人生地不熟的情感焦虑。从用户体验、交互和谐和高效适用等方面提供最具兼容性的“颜线旅”APP产品,以博山作为“颜线旅”APP第一阶段的目标文旅地域,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和用户使用度中不断探索方向,从而覆盖更多的传统村落文旅服务设计。
3.2 颜文姜文化设计元素提取方法
以博山孝文化独有的代表人物为主要吸引力,以点带面呈辐射状推动文旅互动传承产业活动,以文旅产业拉动内外双需。不仅要针对颜文姜这一作为博山孝文化的主要代表元素进行线性现代化设计,还要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对博山地域内其他景点形象进行统一化的线性现代化设计,从而更好地美化设计博山地域的文旅互动传承项目。
通过对颜文姜实体雕塑形象的线条流畅化概括,以线性美学作为触点设计,在契合“颜线旅”概念的同时形成具备现代美学的颜文姜主形象。在“颜线旅”微信小程序产品中形成系统的设计风格,体现出博山孝文化特有的产品语义。
3.3 互动传承切入点
在开发文旅产业前期要完善基础设施,在政策制度上先一步缓解博山当地的自我压力,预设餐饮、住宿、交通和其他未知的情况,以良好的城市面貌展示博山孝文化风貌。
在博山地区推动孝文化互动传承的文旅项目,不仅要进行自我调适,结合不同程度的博山“颜文姜”孝文化的宣传,通过线上传媒宣传和报纸、杂志等线下纸媒宣传,最大限度覆盖宣传渠道,吸引群众对传统村落话题的注意。结合国家现阶段对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新要求,将理念落实到行动上。
针对博山颜文姜孝文化进行针对性的微信程序开发设计,将“颜线旅”更好地贯穿在互动传承设计服务中,通过多维度、多视角、多线路的综合信息筛选,使更多人了解认识以博山颜文姜事迹为代表的区域孝文化的独特性,以及践行和发扬孝文化的必要性。同时能够在宣传互动传承理念过程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探索传统村落的发展。
4 结语
文章对在独特地域条件下进行互动传承文旅服务设计的创新性探索展开讨论,首先分析了颜文姜作为博山独有的文化形象在博山地域的影响地位,在此基础上对多样孝文化的形式进行文化价值探索。在意识层面包括举办一年一度的大型迎、送“颜奶奶”庙会活动;在实体层面包括极富研究价值的颜文姜祠古建筑群、直接可视化的巨型颜文姜雕塑和源远流长造福一方百姓的孝妇河。其次,提出了以“颜文姜”文化为落脚点,依据博山地域内的特色景点、产业提出“颜线旅”微信小程序产品项目,基于文化互动传承的理念,通过对交通、线路、安全和特色产业的优化整合,以文旅产业带动当地经济,不仅实现了对传统村落中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柔性需求,更满足了在特定地域中传统文化混淆化、模糊化、散乱化的刚性需求。最后,以颜文姜主形象为例设计文旅服务的同时,验证“颜线旅”微信小程序产品对地域性互动传承的可行性,具备一定的以物承情应用型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宜轩.山东博山颜文姜祠建筑历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0.
[2] 王毅.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山东酒文化中的非语言行为研究[J].智库时代,2020(7):155-156.
[3] 陈杰.颜文姜庙会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作者简介:李雪瑞(1988—),男,山东烟台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协同创新设计、文化传承设计。
李欣颖(1998—),女,山东淄博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文化传承设计、服务设计。
侯幸刚(1997—),男,山东临沂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工业设计理论与实践。
王璐瑶(1997—),女,山东临沂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产品设计理论与实践。
3372501908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