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丽
【摘 要】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征,培养聋校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丰富其情感世界,使其学会与人相处,方便日后融入社会。本文将结合聋校的教学特点,讨论创设趣味性情境、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入信息化技术、增加活动时间等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为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特殊群体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6-0006-02
【Abstract】The Chinese subjec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ity and instrumentality. Cultivating the language ability of deaf students can enrich their emotional world, enable them to learn to get along with others, and facilitate future integration into society. 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s for the deaf to discuss the creation of interesting situations, the use of group cooperation way, respect for the main status of students, the introd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crease activity time and other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Life-oriented teaching; Special groups
新时期背景下,聋校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把语文教材上的逻辑性知识点转化为生活化的素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断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量,使其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意识,为日后学习奠定基础。
一、生活化教学特点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小学生的年龄普遍在6~13岁,身心发育比较稚嫩,学习能力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也多来源于现实生活。而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是实现交流、交际的关键信息载体。因此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这门学科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聋校的学生听力受损,所以只能依靠视觉、触觉来感知外物,如果教师仅靠灌输式的方法教学,学生的生活经验很难支持其充分理解文本内容,会造成认知脱节,再加上手语本身有一定局限性,所以聋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迟迟得不到提升。而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后,教师可以依托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够感受到语文课堂与生活的关系,并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放松精神,主动学习。
二、创设趣味性情景
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言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可见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上,而是要深入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性情境,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例如:甘肃省某聋校教师在讲解到“认识水果”一课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模拟超市的情境,配合实物来辅助教学,让学生扮演顾客挑选自己心仪的水果,并鼓励学生表达出“我爱吃香蕉”“我爱吃苹果”等句子。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表演活动融入生活化教学活动中,将教材文本内容转化为生活中的场景,并让学生深入情境当中,通过表演、互动达到学习知识的效果。
三、采用小组合作方式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在使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首先,根据班级人数和学习情况将学生划分为4-6人的学习小组,人数不能过多或过少,过多的话不容易管理,过少则会导致课堂气氛分散。然后,可以按照本堂课学习的内容给学生设定一个小组任务,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包括哪个同学负责记录、哪个同学负责收集资料、哪个同学负责上台用PPT、文本、图片等方式展示小组成果,等等。规定每个小组都要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合作、讨论、分析得到一个最终答案。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同学之间的想法和意见得到传达,充分实现了知识的内化,每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中,也能更充分地理解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模式,并在课后根据课堂的反馈来调整教学结构,达到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很多时候,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日常授课时,都习惯以自己为主导,带领学生去思考问题。从聋生角度来说,对课堂的参与感不强,只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被动接受信息。如果仍使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更加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长此以往对课堂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而且学生很容易对课堂知识的印象浅薄,尤其是重难点问题到了课后更容易遗忘,不利于聋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新教改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其视为独立发展的个体。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法。聋生因为先天缺陷所以心理普遍更加敏感,情感需求和学习方法都有特殊性,因此教师要注意对聋生的心理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观察,深入了解每个聋生的性格特點和学习基础,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五、引入信息化技术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信息化科学水平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以计算机、大数据、多媒体为代表的技术开始逐渐被应用到教育行业当中。为了顺应“互联网+”的建设理念,聋校在开展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时,也需要积极使用信息化技术。尤其是对于聋校低年级学生来说,想要理解逻辑性、抽象性的知识比较困难,而且低年级学生的感知能力较弱,所以其對直观化、可视化的信息会更感兴趣。巧妙使用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素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提高对语文课堂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到人教版第四册《春天,天气暖和了》一课时,很多学生对于四季变化的感知并不深刻,这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收集一些图片,包括皑皑白雪、秋天的落叶等等,这样四季的特点就不再是抽象的了,而且教师还能用影音素材来刺激学生的视觉。这样理解课文就会变得更加简单,而且还能在朗读文本的时候,感受到文章蕴含的美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增加活动时间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在《人是教育的对象》一文中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逼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见兴趣是主导学生学习的第一驱动力,同样在聋校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引导。聋生因为听力或语言能力的缺失,所以往往对理论性知识学习容易感到吃力,反而对直观性、趣味性、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十分热衷。因此教师可以对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激发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另外,在学习到《秋天》一课时,甘肃省某聋校教师会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去收集一些能表现秋天感觉的物品,如落叶、菊花等等,从视觉上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到秋天这个季节的美感,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要严格把控学生的安全,所以活动要在有保护措施的前提下进行。
七、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心智发育仍比较稚嫩,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在形成的重要阶段,尤其是特殊儿童的心理更加脆弱敏感,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来带领其学习语文知识。积极引入生活化情景,减弱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畏难心理,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
注:本文为2020年度定西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聋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号:DX[2020]GHB089)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汤步敏.特教学校中聋生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18(06).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