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歌《卜算子·咏梅》 的演唱探究

2021-03-19 08:25
歌唱艺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卜算子咏梅音色

陈 淳

由孙玄龄以毛泽东诗词谱曲的《卜算子·咏梅》自问世以来,以其特有的京剧唱腔备受广大听众的喜爱。本文中,笔者将从不同演唱者的演唱版本和它的风格入手,通过对歌曲的分析,力求以它为例,更加直观地探究民族声乐演唱中对京剧元素的吸收与借鉴,为广大演唱者今后更好地把握此类“戏歌”的演唱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不同版本的演唱研究

一首好的歌曲受到大家的喜爱,除了词曲作者的一度创作之外,演唱者的二度创作也相当重要。演唱者化谱为声、声情并茂的演绎,才能使作品深入人心。《卜算子·咏梅》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首唱,在当今的舞台上,也成为众多京剧演员的保留曲目。除此之外,这首歌也成为众多歌唱演员青睐的对象,当中以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为代表。本文将以李维康和吴碧霞的演唱版本进行分析。

(一)演唱版本介绍

1. 李维康

李维康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是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梅兰芳金奖大赛金奖得主。她的嗓音宽亮甜美,尤其在行腔方面富有创新,融梅、程、张等各大流派的声腔艺术于一体,同时也借鉴了地方戏曲与歌曲的演唱方法,兼收并蓄、声情并茂,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

2. 吴碧霞

吴碧霞是我国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通过多年的系统声乐训练和对大量声乐作品的演唱实践,她的演唱集民族、美声唱法及中国戏曲唱腔于一体。她清澈、纯净、甜美的声音和高超的演唱技巧,在中外两类声乐作品的演唱中游刃有余,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近年来在国内外的演出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国际上获得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

(二)演唱版本对比分析

1. 共性表现

一位是著名京剧演员,一位是著名歌唱家,演绎同一首作品,都很好地表现了毛泽东笔下梅花傲视霜雪、自强不息的高贵品格,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让听者深受鼓舞。而在演唱中,两位都非常讲究字的谈吐、归韵及气息的控制,且注重高位置的用声,很好地把握了歌曲的演唱风格。

2. 个性表现

对于李维康来说,这首作品有着特殊的意义。这首歌曲由她首唱,至今已唱了40年。曲作者孙玄龄说道:“在《咏梅》创作时,李维康还不到20岁,她是当时京剧科学生中的佼佼者,嗓子好极了,音色清脆漂亮,高低没挡儿,多高也不觉得高,好像还有余地;低也不觉得低,照样宽、亮,上下音色统一,好像没有不能唱的。在这样的印象中创作的唱腔,也就没有任何顾虑了。所以,这个唱段虽有听着比较熟、顺耳的感觉,但是,唱起来并不是很容易。”①“由于是李维康首唱,而且唱到了今天,李维康也就与《咏梅》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的演唱,几十年来也有了些变化。我认为,最大的变化,就在于她对诗词内容和唱腔的理解更加深了,唱得更加成熟和自如。她理所当然地可以作为《咏梅》这个唱段的代表,而且,我觉得,她也应当是维护这个唱段完整性的责任者。”②

作为一位京剧演员,李维康在演唱中,对声、腔、调的把握,更加符合戏曲的演唱和审美要求,更加注重戏曲的“身眼手步法”。李维康演唱的《卜算子·咏梅》③,唱出了梅花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道出了梅花在傲雪中绽放的精、气、神。从一开始的“风雨送春归”的平静铺陈下孕育的磅礴张力,到“犹有花枝俏”,一朵迎寒绽放且充满生命力的梅花,仿佛就在眼前。接下来第二段的深情陈述,让人感受到梅花的动人姿态,又在收音时处理得干净有力,推进到下段重复递进般歌颂梅花“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高尚品格。最后一句娓娓道出梅花“她在丛中笑”,华丽又不失大气,让主题得到升华。她的演唱行云流水,以情带声、神形兼备,对每个音、每个字的处理都落在点上,干净利落、铿锵有力,把毛泽东笔下的梅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经典。

歌唱家吴碧霞的演唱,更加注重运用科学的演唱方法,同时借鉴戏曲的演唱特点来演绎,更趋向于演唱一首“戏歌”。吴碧霞演唱的《卜算子·咏梅》④给人展示的是梅花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高洁形象。吴碧霞的演唱大胆借鉴美声唱法的技巧,并结合民族唱法、戏曲唱腔,声音柔韧而富于穿透力,音色更加通透,气息悠长,给人感觉轻松、幽默,把梅花的“花枝俏”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吐字方面,她讲究每个字字头和字尾的延长,结合语言的韵味进行润腔,有轻有重,妥帖得当。她在节拍、节奏允许的范围内对演唱做了很多细节上的处理,如第一段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传神地表现出梅花傲雪绽放的一派美丽景象。气息控制方面,她结合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在几个高音的长音拖腔保持上,都是以饱满的声音稳稳唱出,唱出了梅花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高贵品质。

二、把握歌曲的风格运用

作为一名民族声乐的学习者,对戏曲风格声乐作品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经过反复训练演唱和仔细推敲,以及结合诗词内容和各个版本的演唱特点,对歌曲《卜算子·咏梅》的演唱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字腔正

明代魏良辅在《曲律》中提及,“曲有三绝:字清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其中“字清”是指发音准确,字音清晰无误,且把字放在了首位,可见咬字吐字的重要性。无论演唱什么风格的作品,都应该把字唱准确、唱到位,“字正”才会“腔圆”。这首《卜算子·咏梅》是由诗词结合京剧的西皮腔创作的,在演唱中对“字清”的要求非常高,要对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仔细研读。一开口就要咬住字头,不能太“死”也不能太“松”,要“搭”在点儿上,力度的大小要把握好。在一些拖腔,即对字腹的延长与保持中,要唱清母音,并保持母音位置性质不变,这需要很好的气息作为支撑。在最后的字尾上,要让每个字都归韵,不然会给人感觉似是而非、字不清晰。最好在演唱之前,把每个字的拼音都写出来,慢读朗诵,这样更加有利于掌握字的韵律声调和演唱中对字清的把握。例如,第一句“风雨送春归”的字头、字尾:“f-ēng-y-ǚ-sòng-ch-ūn-g-uī”。还有同样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演唱时字头、字腹、字尾的演唱都在同一条线上,并根据散板和快板的速度要求进行演唱。

(二)音色美

在演唱中对音色的把握,既是表现歌曲情感的需要,又是音乐表现的需要,可以通过对气息和共鸣的调节来实现。用靠前的声音来演唱时,给人感觉较为甜美、清脆;用比较靠后的声音演唱则音色较为浑厚,容易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意境。对于民族声乐学习者而言,演唱中借鉴美声唱法的技巧,如真假声混合和腔体打开的程度是由作品的演唱风格和内容来决定,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卜算子·咏梅》本是一首京剧唱腔的作品,作曲家运用西皮腔和旦角的唱腔进行创作,所以在演唱中应该运用明亮、通透、干净的音色来演绎,应尽量用假声成分稍多的声音,且要“挂”住高位置,并集中在一个小点,腔体“开”小一些,使音色显得华丽又不做作。同时要做到每个字都在同一处出字,让每个字犹如串在一条线上的珠子,音色统一。这首作品的音域从小字一组的降e到小字二组的降b,高声区不能过强且音量太大,低声区不能出白声和音色不统一。这首歌有好几处高音拖腔,如第一段的“俏”字(见谱例1)和最后一段的“中”字(见谱例2),演唱每个高音时都要开好腔体,把声音搭在气上唱,不要过猛。低声区的演唱,尤其是第二段“俏也不争春”的抒情段,可以稍微带些胸腔的共鸣,但也要保持高位置,不让声音过于“惨白”。

谱例1

谱例2

(三)气息稳

唐代段安节撰《乐府杂录》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可见,对于演唱者而言,合理运用气息是非常重要的。演唱一首京剧风格的作品,不要为了刻意追求音色明亮而使声音变得“吊”和“挤”,更应该吸好气,合理运用气息来演唱。很多时候,我们总会以气息不够为由乱换气,其实这样会破坏歌曲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在《卜算子·咏梅》这首歌曲中,尤其在长音拖腔上,要合理安排好气口,稍不注意就会提气或气不够。在演唱中应该恰当地换气和学会偷气,做到声断气不断。除此之外,这首歌曲还有很多速度和节奏的变化,由快到慢、由慢到快,在每一次的转换之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吸好气再演唱。

(四)声韵美

在《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论》一书中讲道:“润腔是民族声乐独特的一种表现形态,主要对声控进行美化、装饰和润色。它不仅能使声控圆润流畅,更重要的是能使声控具有特殊的风格和韵味。”⑤润腔这种特有的表演形态,为中国声乐所有,在演唱中加入润腔的特殊处理,音高与字音的声调能够相对一致,不仅能够做到“字正腔圆”的歌唱咬字要求,而且能使歌唱中音乐进行更加平稳流畅,表现出特有的风格。民族声乐学习者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尤其在行腔过程中对旋律适当加以装饰,能使歌曲听起来更加有韵味,京剧风格更突出。在第一段“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的“归”字(见谱例3)、“到”字(见谱例4)出口时,可以加上一个上倚音唱出,避免让整个拖腔显得“惨白”。京剧中常讲抑扬、顿挫、疾徐,也就是京剧的演唱中非常讲究尺寸和轻重劲儿。在这首作品中,要唱出京剧的风格韵味,就不能在强弱、快慢上过于死板。在第一段的“俏”字拖腔时,可以先强后收回弱,再强收。在第三段的开始由慢转快的地方,也可以做一个渐快的处理。

谱例3

谱例4

(五)情意深

《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一书中讲道:“‘情’是指演唱声乐作品的感情。在音乐艺术中,歌唱的表现力最强、最感人,最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因为歌声能够直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用心去歌唱,也可以理解为用情去歌唱。这就是我们经常在教学中所讲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⑥在演唱中,不能只关心声音的技巧,还要通过理解歌词内容和主题思想,深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在演唱这首《卜算子·咏梅》之前需要查阅相关书籍,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可以先用高声朗诵的方式练习并多次诵读,体会诗人笔下的梅花不畏严寒,开放在坚冰悬崖的动人景象的同时,又以梅花象征革命者,表现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除此之外,还要分析歌曲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划分层次、找出重点,尤其在开头、结尾和段落过渡处的连接转换,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要对作品的谱面内容了如指掌,方才能将作品化为歌唱者内心的音乐,才能唱出动人、感人的音乐来。

注 释

①孙玄龄《关于〈卜算子·咏梅〉京剧曲调唱段的创作》,《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②同注①。

③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空中剧院》节目中“李少春纪念馆开馆京剧演唱会”上李维康演唱的交响乐伴奏版《卜算子·咏梅》为研究对象。

④本文以“第四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之“中国音乐学院声乐专场师生音乐会”上吴碧霞演唱的钢琴伴奏版本《卜算子·咏梅》为研究对象。

⑤李萍《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8页。

⑥金铁霖、邹爱舒《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第72页。

猜你喜欢
卜算子咏梅音色
赏梅时节品咏梅诗联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屈炳水
出人意表的音色与音质表现 Cambridge Audio剑桥|AXC25 CD机 AXA25合并放大器
卜算子·寄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