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晋华
[摘 要] 参变分离是求解不等式恒成立取值问题的常用方法,可有效规避分类讨论,部分情形中需引入洛必达法则,同时参变分离法求解时会涉及不同阶求导情形. 文章对一道试题加以探究,并深刻剖析参变分离法,提出相应的学习建议.
[关键词] 函数;恒成立;参变分离;导数;不等式
[⇩] 问题初探
参变分离法是求解函数与导数问题常用的解法,但对于其中一类与恒成立相关的问题,初步解析来看可用参变分离法,但后续可能产生一些附属问题,如计算求值时出现分母为零无法计算、函数极值无法确定等,下面进行深入探究.
问题:已知函数f(x)的解析式为f(x)=lnx-,如果f(x)≥0在x≥1时始终成立,试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f(x)是含有参数a的复合函数,问题可归为不等式恒成立问题,需要使用导数的相关知识,若用参变分离法解析,则过程如下.
参变分离时需对分母进行讨论,当x=1时,有f(1)=ln1-=0,所以f(1)≥0成立.
当x>1时,参变分离原不等式,可得a≤,求不等式在[1,+∞)上恒成立时a的取值范围,构造函数利用导数来研究取值.
构造函数g(x)=,对应导函数为g′(x)=. 令h(x)=x--2lnx,则h′(x)=≥0,故函数h(x)在[1,+∞)上单调递增,所以h(x)≥h(1)=0,则g′(x)≥0,可知g(x)在[1,+∞)上单调递增,进而可知a的取值范围应为a≤g(1),而当x=1时,g(1)的分子、分母均为0,此时必须使用洛必达法则才可解决问题,但会存在两个问题:洛必达法则是高等数学知识,属于超纲内容,部分省份阅卷可能得不到满分;对于一般学生而言,洛必达法则难以理解,并不能灵活使用.
对于该种情形,开展解题探究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关注该种题型的基本特征,二是关注问题的基本解法.
[⇩] 深入解读
1. 方法解读
上述问题属于不等式恒成立的取值范围问题,求参数的取值需要借助导数知识,必然离不开切线思想,即如果f(x)=0,则f(x)≥0在区间[x,+∞)上恒成立的必要条件为f′(x)≥0,显然函数在x处应不减,通常实际问题所给的定义域的端点就为所需的零点. 解题时需要深刻理解切线法在零点处的单调递增的思想,这是解题的精髓,也是解题的基本原理. 实际解题时可按照如下三步进行思路构建:
第一步,令f′(x)≥0,确定待求参数的一个基本范围;
第二步,若证明参数不在该范围内,则不满足题意;
第三步,第一步所得的参数范围是满足题意的必要条件,故后续只需证明该范围为满足条件的充要条件即可.
2. 問题突破
按照上述解法分析,对于原问题可采用如下方法解答.
已知f(x)=lnx-,在x≥1上f(x)≥0恒成立,可知分母恒大于0,可对其通分,可得f(x)=,令h(x)=(x+1)lnx-a(x-1),则问题变为在x≥1上h(x)≥0恒成立,可得h(1)=0. 由切线思想构建思路,令h′(1)≥0,可得a≤2,后续进行解析说明即可.
当a≤2时,通过求导可证该函数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增,即h(x)≥h(0)=0恒成立.
而当a>2时,h′(x)=lnx+1+-a,h″(x)=≥0,因为h′(1)=2-a<0,h′(ea)=1+,所以在(1,ea)上必然存在零点x,故当x∈(1,x)时函数h(x)单调递减,则有h(x)<h(1)=0,原命题不成立,即a>2不满足条件.
3. 问题解惑
上述对一道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解法进行了探究,对比两种解法,显然解题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 日常探究就需要关注问题的特征,解题初始准确定位问题,确定合适方法,避免陷入误区,以及出现超纲内容. 尤其在使用参变分离法时,需要关注所构函数是否会出现特殊点使其分子、分母同时为0的情形,造成必须使用洛必达法则. 同时掌握切线法的规避技巧,破除法则限制.
以上述问题为例,解题初始需要定位特殊点(1,0),判断函数f(x)经过点(1,0). 而对于一般的复合函数,若函数涉及lnx,则需将x=1,x=e,x=代入其中;若涉及了ex,则需将x=0,x=1,x=-1代入其中,观察函数是否经过特殊点. 原题中设定义域为[1,+∞),易知特殊点为x=1.
[⇩] 类题探究
参变分离法广泛适用于不等式恒成立取值问题,参变分离后可将不等号的两侧分离为参数、代数式,只需求一侧代数式的最值. 对于较为复杂的代数式,可以依托代数式构造函数,利用导函数来分析最值. 从导数阶数来看,可将问题类型分为一阶导数、多阶导数,下面举例探究.
类型一:一阶求导——参变分离
例1:已知函数f(x)=x2+4x+2,g(x)=ex(2x+2),若x≥-2,f(x)≤kg(x),试求k的取值范围.
解析:由题意可知x2+4x+2≤kex(2x+2),对于任意的x≥-2恒成立,采用分离参数法解析.
当x=-1时,若上述不等式恒成立,则k∈R;
当x>-1时,可将上式转化为k≥,令h(x)=(x>-1),对应导函数为h′(x)=,分析可知h(x)在x=0处可取得最大值,故k≥h(0)=1;
当-2≤x≤-1时,将上式化为k≤,则h(x)在区间上单调递增,说明h(x)在x=-2处取得最小值,故k≤h(-2)=e2.
综上可知,k的取值范围为[1,e2].
评析:上述在求解不等式恒成立的参数取值时,充分利用了参变分离的方法,并且通过一阶求导就确定了所构函数最值,推导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而在参变分离解析过程中,需要关注函数的定义域,在定义域下进行单调性、取值讨论.
类型二:二阶求导——参变分离
例2:已知函数f(x)=(2-a)(x-1)-2lnx(a∈R,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对于任意的x∈
0,
,f(x)>0恒成立,试求a的最小值.
解析:代入函数解析式,参变分离,题目转化为关于x∈
0,
时,a>2-恒成立.
令l(x)=2-(x∈
0,
),对应导函数为l′(x)=. 再令m(x)=2lnx+-2(x∈
0,
),对应导函数为m′(x)=<0,则函数m(x)在
0,
上单调递减,则有m(x)>m
=2-2ln2>0. 故l′(x)>0,所以函数l(x)在区间
0,
上单调递增,则有l(x)<l
=2-4ln2,故要确保不等式恒成立,只需确保a的取值范围为[2-4ln2,+∞),即a的最小值为2-4ln2.
评析:上述同为参变分离法,但構造函数完成一阶求导后依然难以确定函数的单调性,故需要进行二阶求导,求导过程需要注意区分函数、定义域、取值等,这也是导数问题的难点所在.
[⇩] 总结反思
上述深入探究了参变分离法破解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构建思路,并剖析了规避洛必达法则的技巧,同时结合参变分离探究一阶求导和二阶求导的过程. 参变分离法实质上是一种转化策略,不等式恒成立破解的核心知识依然是导数,单调性分析、最值确定是问题突破的重要环节. 探究学习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建议一:理解参变分离的本质,参变分离是规避分类讨论的方法技巧,是不等式恒等转化的策略,将不等式分离为不等号两侧是不同的结构,一侧为参数,另一侧为代数式,为后续的函数构造分析打下基础. 参变分离过程中隐含了数学的分离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理解方法本质,感悟思想内涵是探究学习的关键,教学中应重点关注.
建议二:总结归纳参数分离,参变分离法的学习要关注两点:一是确定变量与参数,二是参变分离适用的范围. 前者是参变分离的基础,后者则是方法应用探究的重点. 学习时需要注意是否可将变量与参数分离,分离后所构的解析式是否可求出最值. 若如上述引例中出现的情形,则需要提前讨论规避.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常见的恒成立问题进行条件转化、内容探究,生成常见的最值情形.
366450058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