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

2021-03-18 13:46魏蔷薇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脑外伤预见性康复训练

刘 艳,张 玉,魏蔷薇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院 江苏徐州221000)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业越来越发达、交通越来越便利,意外事件发生率不断增加。脑外伤是常见的意外事件,由于意外事件进展快、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对患者及家庭造成严重打击[1]。近年来,虽然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脑外伤术后致残率、致死率明显下降,但脑外伤术后若不能进行全面护理,术后后遗症会给患者生活质量产生长期影响[2]。预见性护理是对整个治疗方式进行整体把握,根据患者疾病进展总结经验,并实施预判和前瞻护理,此护理模式在多种疾病护理工作中均有应用,且取得较好效果。脑外伤术后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康复训练是在患者机体受到损伤后通过科学、适当训练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功能[3]。因此,本研究将预见性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外伤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脑外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过影像学检查(X线片、CT)确诊;②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③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运动障碍;④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伴其他严重脑部疾病;②有精神疾病史;③存在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25~65(45.11±8.48)岁;脑挫裂伤41例,颅骨骨折23例,颅内血肿17例,硬膜外血肿9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1例,暴力外伤22例,高空坠落18例,工伤9例。根据住院号奇偶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5~65(45.11±8.48)岁;脑挫裂伤20例,颅骨骨折12例,颅内血肿8例,硬膜外血肿5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1例,暴力外伤10例,高空坠落9例,工伤5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5~65(45.11±8.48)岁;脑挫裂伤21例,颅骨骨折11例,颅内血肿9例,硬膜外血肿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暴力外伤12例,高空坠落9例,工伤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并发症护理等。

1.2.2 观察组 采用预见性护理联合康复训练。①成立脑外伤护理小组:由1名高年资主治医生、1名高年资主管护师、5名护士组成。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护理方案,经过头脑风暴设想,投票选择预见性护理联合康复训练方式。②预见性护理:a.心理护理。神经外科手术风险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安抚家属情绪,告知家属手术方式、必要性、效果等,为治疗争取时间。b.饮食护理。脑外科术后患者多处于昏迷状态或无法自主吞咽;因此,饮食多采用鼻饲方法,鼻饲前患者取右侧卧位,床头抬高30°,在鼻饲前后使用20 ml温水冲洗鼻饲管,防止堵管。营养液以高能量30~35 kcal/(kg·d)、高蛋白1.5~2.0 g/(kg·d)、适量纤维素为主,同时注意滴速,避免营养液反流。c.并发症护理。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因此,需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协助患者定时翻身,防止压力性损伤,必要时在患者骨性突出部位采用泡沫敷贴覆盖;协助患者被动运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患者口腔清洁;通过叩背、雾化等方式促进痰液排出,保持患者呼吸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③康复训练:a.被动康复。患者处于昏迷期,以被动康复为主,由护士或家属给予患者关节、肌肉的被动活动,避免外伤部位,包括肩关节前屈、外伸,后肩关节外展、内收,肘关节伸展、屈曲,腕关节掌屈、背伸,掌指外伸、内旋,膝关节伸展、屈曲,踝关节内翻、外翻,2次/d,每次10 min。b.主动康复。患者清醒后仍需卧床静养,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协助其早期开展床上主动康复,从简单手指关节活动过渡到肘、肩、膝、髋关节的伸屈活动,2次/d,每次10 min。待患者身体逐步恢复后,增加运动强度,如坐起、翻身、下地活动等。c.语言康复。嘱家属多与患者交流,引导患者发声,促进其语言功能恢复。d.认知功能康复。通过讲故事、看影像资料后让患者复述等方式,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①营养状况:根据我国体质指数(BMI)评价患者营养状况[4]。其中18.5~23.9为正常,17.0~18.4为轻度消瘦,16.0~16.9为中度消瘦,<16.0为重度消瘦,消瘦率(%)=(轻度消瘦例数+中度消瘦例数+重度消瘦例数)/总例数×100%。②生活质量:采用美国学者设计和制定的Barthel指数评价生活质量[5],共10个条目(包括穿衣、修饰、进食、如厕、大便、小便等),共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③神经功能:采用NIHSS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情况[6],此量表是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编制,总分42分,分值越高表明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④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评估患者运动功能情况[7](上肢运动功能评分66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34分),共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运动功能越好。⑤并发症:观察干预期间患者感染、腹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营养状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营养状况比较(例)

2.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脑外伤是较为严重的意外事件,相关研究表明,脑外伤后病死率高达40.0%,虽然手术能够控制病情进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病死率,但是对于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受限,同时术后患者长期卧床静养,又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8]。因此,在脑外伤术后进行有效护理意义重大。传统护理模式仅关注患者当前状态,但是未前瞻性考虑患者疾病进展的预见性护理,无法很好预防并发症及改善患者神经、运动功能。预见性护理是通过总结过往经验,前瞻性预测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干预,以获得良好预后。脑外伤术后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不仅取决于手术效果,还取决于术后康复训练效果。因此,本研究将预见性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外伤患者中,且取得满意效果。

BMI常用于衡量人群营养状态,BMI正常为18.5~23.9。脑外科手术属于重大手术,患者术后往往存在高消耗状态,若长期不能补充充足营养,消瘦率会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消瘦率低于对照组(P<0.01)。分析原因:患者摄入的能量参照30~35 kcal/(kg·d),考虑脑外科术后患者高消耗状态,而传统护理仅对于患者采用流质喂养,并未规定摄入食物能量,因此增加消瘦率。生活质量、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常用于评价脑外伤术后康复效果的主要指标。相关研究显示,神经具有一定的重塑性和再生性,当机体神经受到损伤后,可对患者进行长期的运动、认知的刺激,可帮助患者神经信号的传导[9]。本研究发现,经过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分析原因:①患者恢复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观察组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供应为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了基础条件。②观察组及早对患者进行被动康复、主动康复、语言康复、认知康复,有利于患者术后损伤神经修复及神经信号传导。高彩萍等[10]研究发现,对51例脑外伤患者进行加强康复运动后,观察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脑外伤后由于损伤较为严重,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静养,易发生并发症。本研究发现,经过预见性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干预后,干预期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①患者长时间卧床将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观察组给予患者主动或被动运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②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同时给予叩背、雾化等操作,以保持呼吸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外伤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减少神经功能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脑外伤预见性康复训练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