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院前创伤评分下的预见护理在急诊创伤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2021-03-18 13:46张艳红鲍冬梅刘雪艳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预见性病情常规

张艳红,王 娜,鲍冬梅,刘雪艳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宁夏银川750004)

临床急诊骨科创伤患者多半是由于意外事件造成,运动功能处于丧失待急救的状态,若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治,不仅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2]。由于常规救治模式无法及时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加之入院、分诊到急诊室期间的配合不到位,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与预后。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实施有效护理,使患者病情保持稳定,降低患者救治风险,使急救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性与预见性具有积极意义。预见性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趋势或以往经验,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与反应,制定相应的护理与预防措施[3]。基于此,本研究将对急诊创伤骨折患者实施基于院前创伤评分下的预见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250例急诊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急诊创伤骨折标准者;②生命体征平稳者;③意识清醒者;④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且无法沟通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者;③孕妇或哺乳期女性;④心功能不全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等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125例。常规组男76例、女49例,年龄24~75(45.58±8.3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2例,坠落伤38例,跌伤26例,压伤、砸伤19例;损伤部位:四肢38例,脊柱42例,胸腹部位45例。常规组男85例、女40例,年龄25~74(46.58±7.5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7例,坠落伤28例,跌伤23例,压伤、砸伤37例;损伤部位:四肢64例,脊柱38例,胸腹部位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首先为患者提供安静良好的环境,做好病房卫生的清洁与消毒工作。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并为其受压部位进行按摩,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形成。指导患者术后的饮食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多摄入富含高维生素和高钙的食物,禁止食用辛辣刺激食品。常按摩腹部刺激肠道蠕动以促进排便。告知患者长期卧床易引发的并发症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合理下床活动,并介绍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有助于骨折部位的早日康复。按照医嘱正确用药,对患者骨折部位加强护理,预防感染。

1.2.2 干预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基于院前创伤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2.1 成立预见性护理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骨科医生1名、护士长1名、专科护士2名,均具有5年以上的疾病治疗经验与临床护理经验,具有充分的耐心与良好的沟通能力,并对小组人员进行统一的专业知识培训。同时,收集临床创伤性骨折患者资料,要求小组人员了解急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与应对措施,并且掌握院前创伤评分与预见性护理的基础理论及专科知识,再通过小组讨论、专家咨询与查阅文献后,共同制定基于院前创伤评分下的预见护理的具体方案。

1.2.2.2 院前创伤评分 ①评分方法:主要采取创伤指数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分,该评分法是用于事故现场针对病情分类的简便方法,通过从患者损伤部位、症状、呼吸状态、循环及意识状态等各指标,对生命权重加以量化评分,根据分值评估患者伤情严重程度,最后制定相应急救与护理措施。②评分内容:接诊患者后,及时根据性别、姓名、年龄、受伤位置及类型、出血情况、脉搏、血压、意识和呼吸状态给予打分,分数范围5~37分,其中0~9分为轻度损伤、10~16分为重度伤、17~20分为严重伤(病死率可达50%)、21~28分为极其严重损伤、≥29分则表示80%左右的患者将在7 d内死亡,总分越高表明患者伤情越严重。

1.2.2.3 预见性护理 ①应急准备:a.参与救治的所有人员在治疗之前应将相应的药品、器械调试好,使其处在准备状态,以便能第一时间进行救治,不耽误救治的进度。b.做好患者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病情、相关病史等信息,及时开展相应急救措施;c.加强院前与院后衔接工作,在创伤评分评分结果出来后,护理人员及时通过电话或微信等通信设备将创伤严重程度提前告知接诊医生,使其做好接诊准备,以利于患者到达医院后可及时进行治疗与护理干预。②病情处理:对创伤指数评分≤9分的患者,可安排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分诊,并在患者家属挂号期间护理人员将患者病情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接,通知相关科室医生接诊。a.指导患者采取合理体位和肢体位置,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体表伤口活动性出血情况进行加压包扎止血后安排清创缝合术;b.开具相关超声或影像学的检查申请单,进行常规的各项检查;c.患者骨折部位正确制动、固定治疗。当患者创伤指数评分≥10分时,则及时为其开启绿色通道,安排护理人员立即送至急诊室进行救治工作,包括有效监测心电、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并开放气道,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干预,在患者出现呼吸骤停时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同时提供循环支持。③病情防护:a.护理人员在急救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病情状况、神志变化,根据病情15~30 min测量1次生命体征,观察患者脸部、手足及浅表静脉等体征表现以诊断病情,并给予吸氧、吸痰和插管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呼吸保持通畅,如出现血压突降或脉率加快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b.早期休克患者常的脑循环缺氧症状不明显,常表现为焦躁不安,在晚期或者休克中的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意识不清或昏迷状态,护理人员应准备好随时给氧,准备要补液及血浆准备随时补给,同时防出现跌落、碰撞等二次创伤;c.观察患者止血和包扎状态,注意局部消毒清洁,必要时为其使用抗生素以防切口出现感染;d.在救治过程中或术后对补液的出入量详细准确的记录和控制,以防止发生电解质的紊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状态。④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通过热情亲切的语言与患者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安慰,使患者能主动倾诉内心的想法与感受,保持心情放松,避免因心理因素使心率或血压产生波动,同时正确告知患者关于骨折创伤的防治与护理知识,减轻患者焦虑、担忧的不良情绪,使其保持乐观、积极,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⑤疼痛护理:通过患者语言主诉、观察患者面部表情等方式进行疼痛评估。如患者面部笑脸则表明疼痛程度为轻度时,可通过听音乐、看电视、与患者交谈等转移其注意力,正确固定骨折部位以减轻疼痛感,当患者主诉疼痛严重或面部表情挣扎说明疼痛程度处于中度范围,可遵医嘱给予适当口服镇痛药,当患者疼痛剧烈且影响睡眠时,在口服镇痛药物的基础上及时为其静脉注射药物辅助镇痛。

1.3 观察指标 ①救治效率:比较两组急诊室抢救时间、护送交接时间、入院检查时间,以评定救治效率,耗时越短表明救治效率越高。②救治成功率:包含救治成功、伤残、死亡等3个指标,成功率越高表明干预效果越好。③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不满意、一般满意、较满意、非常满意等,总分为100分,≤60分为不满意、61~79分为一般满意、80~89分为较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一般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救治效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救治效率比较

2.2 两组救治成功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救治成功率比较(例)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临床上骨科创伤患者通常是由外伤引起,其中突发性意外事故是导致急诊创伤性骨折出现的主要原因。由于近年来意外事故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使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人数也处于极高水平,已成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家庭与社会也承受了巨大的负担。因此,快速、有效的救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急诊系统主要分为院前救治、院内急诊与重症急救等三部分,其中院前救治在急诊创伤骨折患者中起着积极作用。但以往的创伤救治主要通过描述伤情从而判断病情的严重性,缺乏科学有效的诊断标准,另外转运过程中科室交接的不到位,错过最佳救治时间,极易造成病情的拖延和加重,加上骨折患者对突发事件毫无思想准备,骨折后由于对创伤知识的缺乏,对病情产生极大的恐惧,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因此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效果欠佳[4]。

随着医学的逐渐发展和患者的康复要求不断提高,在救治过程中提高救治的效度与强度,为患者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成为临床的共同目标。有研究指出,自20世纪50年代起,对创伤的严重的程度的评估开始通过权重和量化形式来表达,因此,创伤评分系统被院前创伤救治工作中广泛运用和研究。急诊救治中的院前评分是指在达医院前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解剖、生命体征等参数等,对受伤程度做出快速判断,决定受伤者送往相应的诊所或医院[5]。采用创伤指数评分法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主要是根据患者在创伤后在循环、呼吸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进行评估,再以数字形式将创伤程度定量化的表达,该方式不仅能缩短病情评估的时间,给患者提供更多的救治时间,还可提高病情程度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实施相应治疗,确保针对性急救和治疗,为临床提高生存率与救治质量与救治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6]。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理念,主要通过以往的经验来预判患者病情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提前针对性制定护理与重点防护措施,该护理非常重视护理人员的思维能力与对护理问题的预见意识,强调对存在和潜在护理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对护理质量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主要是以整体护理为宗旨,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提升治疗效果为目标,通过对患者进行预见性病情处理和病情相关防护措施,减少了意外及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同时给予及时疼痛评估、镇痛护理,加强心理护理,改善了患者因机体改变和骨折疼痛带来的心理压力,使其感受到人文的关怀,增强康复信心,促进患者康复期间的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残疾率,从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对急诊创伤骨折患者实施基于院前创伤评分下的预见性护理后。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急诊创伤骨折患者给予基于院前创伤评分下的预见护理后,干预组救治效率高于常规组(P<0.01),救治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1);表明基于院前创伤评分下的预见护理可有效提高急诊救治效率与救治成功率,改善临床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急诊创伤骨折患者实施基于院前创伤评分下的预见护理后,能有效提高救治效率与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满意程度,为临床急诊护理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预见性病情常规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常规之外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