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杭,陈勇锋,陈高瀚,盛建平,毛禹
作者单位: 317605浙江省玉环,玉环市人民医院
结直肠癌作为临床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生活,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1]。目前根治术手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有传统开腹手术及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得到广泛应用[2]。本研究探讨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炎性应激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9 月浙江省玉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40 例。纳入标准:(1)经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符合结直肠癌诊断标准[3];(2)无腹部手术史;(3)预计生存期6 个月以上。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恶性肿瘤;(2)腹腔内存在炎症、腹水或严重粘连;(3)TNM 分期Ⅳ期,手术或麻醉禁忌。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 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术前24 h 起进流质饮食,并注意保持营养均衡。观察组入室后取截石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建立CO2人工气腹,压力维持为12 ~14 mmHg(1 mmHg≈0.133 kPa)。依据患者肿瘤的位置,选择五孔法手术路径,辅助切口长度5 ~6 cm。对腹腔进行探查,确认病变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腹腔镜下行肠系膜分离,结扎系膜血管,切除原发病灶,清扫区域淋巴结,术后进行肠吻合。对照组入室后取平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绕脐正中做10 ~15 cm 的切口,进行病灶探查,依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具体的手术方案,将病灶与周围组织进行有效分离,术后进行肠吻合。两组术后常规禁食、胃肠减压,给予预防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处理。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一般手术情况、手术前后炎症应激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炎症应激指标包括皮质醇,白介素(IL)-6 和C 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吻合口瘘以及肠梗阻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一般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2.2 两组炎症应激指标比较 两组术后1 d 皮质醇、IL-6 及CRP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 例,吻合口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10%;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4 例,吻合口瘘2 例,肠梗阻2 例,并发症发生率4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01,P<0.05)。
结直肠癌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目前,临床上对于结直肠癌治疗的最有效方法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得到了结直肠手术患者的广泛认可[4]。
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在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手术时间有所延长,这与闵泽等[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腹腔镜能够有效的缓解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由于手术对医师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技术不娴熟的医师则会造成手术时间的延长,因而应进一步加强腹腔镜手术医师的培训。同时,本研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降低,这与苏德望等[6]研究结果相似,表明腹腔镜手术能够减少对患者机体的创伤,从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一般手术情况比较
表3 两组炎症应激指标的比较
应激反应是机体在受到内外界刺激时而产生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是机体适应环境,自我保护能力的体现。同时,炎症应激指标和免疫应激指标均是评价术后康复的重要指标。腹腔手术侵入性操作会造成机体明显炎症反应,且会产生免疫抑制作用[7]。血清皮质醇、IL-6 及CRP时机体应激反应产生的相关炎性因子。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1 d 皮质醇水平降低,IL-6 和CRP水平升高,且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机体腹腔镜手术应激期反应相对较小,与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小有关,与潘文君等[8]研究结果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