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谷酰转肽酶和胆红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性

2021-03-18 07:38:16王岳锋曹诗红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人口学攻击行为胆红素

王岳锋,曹诗红

一项关于调查我国住院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Meta分析显示,有5%~5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发生攻击行为[1]。在发生暴力或攻击行为的精神科疾病中,80%的患者属于精神分裂症[2]。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因素和相关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内分泌代谢紊乱、脂蛋白和神经递质合成异常、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有关[3]。 -谷酰转肽酶(GGT)和胆红素属于临床常规检测的肝功能指标,在评价肝胆疾病病情和预后具有指导意义。GGT 和胆红素是机体非酶类抗氧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机体氧化应激的程度。本研究通过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GT和胆红素水平,探讨其与攻击行为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浙江省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8 例为病例组,纳入标准:(1)年龄18 ~60 岁,且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4];(2)处于急性期,且纳入前3 个月未口服相关抗精神病药物;(3)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上。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躯体功能障碍,妊娠或哺乳期女性,酗酒者,纳入前4 周服用过影响肝功能的药物、维生素制剂和抗氧化剂、肝胆系统疾病。其中男54 例,女34 例;年龄21 ~57 岁,平均(39.3±11.8)岁。另选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60 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5 例,女25 例;年龄23~56 岁,平均(38.3±9.4)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及诊断分型。

1.2.2 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估 由主管医师在患者入院当天实施量表评定,主要评价患者入院前1 周内的攻击行为程度和种类。包括体力攻击、言语攻击、对财产的攻击和自身攻击4 个方面,采用5 级评分法,0 ~4 分(分值越高表示攻击行为程度越重)。MOAS加权总分=(体力攻击×4+自身攻击×3+对财物的攻击×2+言语攻击×1),总分越高攻击性越强[5]。MOAS 加权总分≥4分定义为攻击行为,按照标准将病例组分为攻击组(n=40)和非攻击组(n=48)。

1.2.3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 包括一般精神病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3 个部分,30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7 等级评分法评定(1 ~7 分),PANSS总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精神症状越严重[6]。

1.2.4 血清GGT 与胆红素测定 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标本5 ml,离心10 min(3 000 r/min)后取血清检测,采用日本日立717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其中GGT以重炭反应比色法测定,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间接胆红素(IDBIL)以氧化法测定。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成组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GGT、胆红素水平比较 病例组血清GGT、TBIL、DBIL、ID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2.2 攻击组与非攻击组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攻击组和非攻击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2.3 攻击组与非攻击组MOAS 评分、PANSS 评分比较 攻击组体力攻击、言语攻击、对财产的攻击、自身攻击及MOAS 加权总分均高于非攻击组(均P<0.05),PANSS 总分、阳性症状评分均高于非攻击组(均P <0.05),两组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2.4 攻击组与非攻击组血清GGT、胆红素水平比较 攻击组血清GGT、TBIL、DBIL、IDBIL水平均高于非攻击组(均P<0.05)。见表4。

2.5 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多因素分析 以患者发生攻击行为为因变量,以一般人口学资料、PANSS 量表、血清GGT、TBIL、DBIL、IDBIL 为自变量,经过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显示GGT、TBIL是急性发作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见表5。

3 讨论

近些年大量报道认为氧化应激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Fischer 等[7]报道氧化应激可诱导下游分子信号转导通路激活,损伤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尤其对工作记忆、注意与警觉、信息处理速度、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损害较为明显。抗氧化防御系统主要分为酶类和非酶类,前者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等;后者包括GGT、胆红素、尿酸及白蛋白等。本研究矫正一般人口学资料、PANSS 量表指标后得出:GGT、TBIL 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这提示了高水平GGT、TBIL在预测暴力攻击行为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表1 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血清GGT 和胆红素比较

血清GGT 与胆红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攻击的相关性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点:(1)GTT是机体内谷胱甘肽水解的关键酶,在保持半胱氨酸与谷胱甘肽动态平衡,抑制氧化应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发生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常表现为冲动、抵触、忍耐度低、行为粗暴等,心理常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交感神经-肾上腺轴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激活,儿茶酚胺合成增加,导致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等ROS 合成增加,诱发氧化-抗氧化失衡,机体为对抗氧化应激,代偿性启动抗氧化防御防御机制,作为非酶类抗氧化指标的GTT 水平可代偿性增加。(2)胆红素属血红素代谢产物,氧化应激可加速红细胞的衰老、降解与破坏,并激活血红素氧化酶(HO),促进胆红素生成。临床研究表明,胆红素可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与抗氧化功效。既往有研究表现,与健康人群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显著增加[8]。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的患者由于氧化应激,可激活体内HO,加速胆红素释放,以代偿性增强抗氧化功能,对于ROS 造成的脂质过氧化损害。(3)另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的患者机体存在微炎症反应[9],其释放的相关促炎细胞因子亦能通过促进氧自由基合成,启动氧化应激途径,从而诱导GGT和胆红素生成代偿性增加。

表2 攻击组合非攻击组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分

表4 攻击组合非攻击组血清GGT 和胆红素比较

表5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综上所述,血清GGT 和TBIL 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呈正相关,其水平增高可能是此类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独立预测因素,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猜你喜欢
人口学攻击行为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基于安卓手机用户行为的人口学信息预测
电子制作(2019年10期)2019-06-17 11:45:22
易富贤学者
当代工人(2016年1期)2016-03-11 00:39:16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空间分布地域性的再研究
员工能量的内涵、结构及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研究
管理现代化(2016年3期)2016-02-06 02:04:38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职学生攻击行为探析
文教资料(2014年1期)2014-11-07 06:54:50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