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源,吴 芳,胡 振
(1.湖北省监利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监利 433300;2.湖北省监利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湖北 监利 433300)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多种动物的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属二类动物疫病,也是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动物宿主多(鼠、猪、牛、马、犬等)。牛、猪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母畜流产等症状。牛、猪隐性感染多,能长期带菌、排菌,是主要的疫源。
2021 年7 月13 日,监利市卫生健康局发函监利市农业农村局,通报了监利市黄歇口镇易新村新发1 例钩端螺旋体病病例,市农业农村局迅速组织了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的工作专班,对黄歇口镇易新村患者住所周边2 km 范围内开展了家畜钩端螺旋体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并评估了疫情风险,对传染源、传播途径进行了分析。本次流调对类似疫情的处理具有参考意义。
疑似病例:自7 月8 日往前半年,易新村养殖户饲养的牛、猪等家畜出现发热、流产、黄疸、尿液颜色异常、精神不振及采食减少的病例。
确诊病例:实验室血清学检测钩端螺旋体IgM抗体阳性病例。
现场调查:采取现场勘察、访谈及问答等形式对监利市黄歇口镇易新村患者居住地周边2 km 内家畜种类、数量、来源、饲养管理方式及人畜接触、粪尿处理、草料来源、饮水等情况进行调查;对患者周边环境及地形地貌特征进行调查;对患者生产生活情况进行调查。
临诊检查:现场对易新村所有被调查的牛、猪等家畜进行临诊检查,重点对其体温、精神状态、粪尿外观、采食饮水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室检测:诊断钩端螺旋体病方法简便、敏感。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对采集的样本血清钩端螺旋体IgM抗体(牛、猪)进行检测。
根据调查的数据对疫情传染源、感染方式等提出假设分析。
患者易某,34 岁,住黄歇口镇易新村5 组,北纬30°2′3.7',东经112°49′26.5',以种田、养牛为业。患者近半年内未出远门,一直在家生产、生活。其父亲与其共同生产、生活。患者2021 年6 月30 日发病,7 月8 日被确诊为钩端螺旋体病,是监利市近年来首例本地钩端螺旋体病例。
患者住所前面是公路和河流,河流对面是稻田,房屋后面是大面积稻田,左侧为居民住房,右侧为稻田。疫点周边地貌总的特征是除公路、居民住房外都是河流和稻田。
患者住所周边无大规模养殖场。2 km 范围内有4家养牛户,1家养猪户。
患者养牛4头(1头水牛,3头黄牛),其中有1头小犊牛圈养。平时割野草饲养为主,种有少量牧草,不购买精饲料。饮水为镇上自来水。患者原养有1头牛,2021年3月从外购进3头牛。牛栏位于其居住楼房西边。牛粪堆于牛栏旁,牛尿及污水排进旁边水沟流入稻田。
杨某,为患者邻居,其住所距患者住所南1 000 m左右。杨某养有5 头黄牛,1~2 岁,均为2021 年从外地购进,一直圈养。饲料为自家种的牧草和酒糟,不割野草。饮水为镇上自来水。牛栏位于住所楼房后面。牛粪尿排在后面水塘。
易某,为患者邻居,其住所距患者住所南1 100 m左右。易某养牛9 头,其中8 头黄牛、1 头水牛,自繁自养。完全圈养,饲料为自种牧草和酒槽。饮水为镇上自来水。牛栏位于住所楼房后面。牛粪堆于牛栏后面,牛尿及污水排于后面田里。
杨某,为患者邻居,其住所距患者住所南800 m左右。杨某养有1 头水牛,母,2 岁多,为耕种役用。采用半放牧饲养,平时系于门前牛圈内。牛粪堆于圈旁作肥料用。
万某,为患者邻居,其住所距患者住所西南方向1 500 m 左右。万某养有6 头母猪,猪圈位于居住房屋后面,建有密封的集污池。猪场用水为自来水。其介绍几年来的猪粪尿都排进了集污池内,从未外排。
患者住所周边家畜养殖分布及地貌见图1。
图1 患者住所周边家畜养殖分布及地貌
患者住所周边共饲养有19头牛,6头猪,临诊检查健康,未发现疑似病例。
25 头牛、猪血清钩端螺旋体IgM 抗体检测结果全部阴性,无确诊病例。
(1)患者与其自家肉牛接触感染风险低。患者所养的牛实验室检测钩端螺旋体IgM 抗体为阴性,临诊检查健康,且有1 头牛在患者感染前2 月产下1头犊牛,母仔健康。与患者家牛密切接触的人还有其父亲,但其父亲健康。
(2)周边家畜带菌是传染源的风险低。一是该村家畜养殖数量少,且基本是圈养,家畜粪尿有一定管控;二是所有家畜临诊健康,无发病史,后持续观察3 个月无异常;三是所有家畜实验室血清学检查钩端螺旋体IgM抗体为阴性。
(3)老鼠或其他野生动物带菌是传染源的风险高。据患者周边农户反映,周边农田田鼠及黄鼠狼较多,居民住所内也能经常见到老鼠。老鼠是钩端螺旋体自然宿主,在该病的发生和传播上有重要意义。
(4)患者接触污染的水源而感染的风险高。患者平时较少出门,活动范围主要在其住所周边。从患者住所周边地形地貌特征看,河流、池塘、水稻田多。患者平时割牛草和种田,下田、下河与水接触较多,且从未有防护措施,患者通过接触污染的水源而感染的风险高。
通过家畜流调分析,家畜带菌是疫源的可能性小,老鼠等啮齿动物为疫源的可能性大。疫区农民多以种田、养龙虾为业,人与被病菌污染的水源接触机会大,有可能出现持续性感染,疫情扩大的风险高。为此,通过村委会向村民宣传钩端螺旋体病知识,加强了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防护,并大力开展灭鼠活动。持续3个月观察,到水稻收割完成为止,人畜未再出现感染者。
本次疫情未请求政府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在患者居所2 km 范围开展了调查,在易新村内开展了防疫宣传及采取了消毒灭源、人畜防护等预防措施。
(1)本次钩端螺旋体病疫情,疫点2 km 范围内家畜无感染者,患者饲养的牛及其周边饲养的家畜不是传染源。
(2)本次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患者可能因割牛草与被病菌污染的水源接触而感染。老鼠是传染源的可能性大。
(3)该地区存在自然疫源,在该地区饲养家畜必须圈养,种草或购买草料喂养,饮用安全的自来水;放牧和使用水生野草饲养存在感染的风险。
(4)此次调查,养殖户牛粪尿存在直接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家畜粪尿及其他污物应严格发酵处理,再作肥料入田。
(5)此次疫情,健康卫生部门没有专门调查,只是要求农业部门检测患者家的牛是否为传染源。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如何建立快速、高效的多部门协作机制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