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娟,李福泉,赵 樱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内江 641100)
2019 年,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而课程思政是落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体现。为了更好地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实现育人责任意识的有效传递,必须依靠集体的影响与带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加强对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及具体措施,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服务“三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是培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需要的高素质农业技术人才,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肩负着培养服务三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职业精神的培养,有助于育人成效的提升。二是教师团队利用专业优势开展技术帮扶、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相关产业的培训指导工作,切实担负起职业院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地方乡村振兴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的重要职责。
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时间较长,课程思政教师团队积聚各种育人主体的优势和资源,企业导师和校内教师共挑“思政担”。多元化参与主体,构建多动力支持系统,有助于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在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通过教师团队互融互通,引发思维碰撞,将专业技能与课程思政素养有机融合,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通过进一步凝聚专业课程育人合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团队成员由政治素质高、专业素质精湛的教师组成,既要有德技双馨、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及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中做出贡献的教师。团队负责人业绩突出,在本专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思政教师应选择了解畜牧兽医专业、企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理论素养的教学工作者。此外,企业导师的选择上,应重点考虑和学校长期稳定开展校企合作的单位,尤其是企业专家、劳模、技能大师等。
在团队建设过程种,将基层党建工作和课程思政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团队凝聚力。通过聚焦思政建设,教学团队创建出党建引领“1+1+N”(一名优秀党员带动一名专业教师、带领一群学生)的建设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双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团队。专业课教师从思政理论知识、政治动态把握、专业技能和课程思政素养有机融合等方面进行能力的提升,思政教师提高自身对专业发展、行业特点的认识,为课程思政的有效推进献计献策。通过教研活动、思政研讨等方式,打破壁垒,成为理念一致、专业互补、能力互促、协同配合的立德树人共同体,教师团队“共守一段渠,共种一片田“[1]。
全面深化三教改革,加强教师团队课程思政能力建设。以建设院级、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为契机,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针对涉农专业学生的心理现状和学习特点,在”如何融、融多少、何时融”等方面深入探索和实践,提升教师课程思政从胜任到善任的能力,将一门门专业课打造成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并重、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课程思政金课。
2.3.1 发挥团队教师育人主体作用 团队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技术的变革,利用课程在线平台、虚拟仿真软件等新技术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桥梁。带领学生从局部到整体,从微观到宏观,从结构到功能,一步步探明动物体各系统器官的特点,从我国丰富的畜禽品种资源、农业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到绿色养殖、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疫病防控、公共卫生安全,将大国“三农”情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团队利用专业优势,为基层农技员、农村村支书、新型农民开展动物健康养殖、疾病防治等培训工作,依托科技服务平台,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技术咨询和养殖指导,使团队教师成为服务“三农”、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另外,教师团队通过共建教材深化校企合作,将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更好地融入知识传授,编写出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可操作性强的教材,有助于提升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效果[2]。
2.3.2 做好课程思政总设计师 一是做好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之间的衔接。如《动物解剖生理》《兽医临床诊疗》《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化学》等专业基础课,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观及生物安全意识,注重职业规范、职业操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是协调好同类型专业核心课之间的关系。如《禽生产与禽病防治》《猪生产与猪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等课程,做好思政元素的挖掘,在寻找各门课程共性的基础上探寻每门课程的特性。如家禽养殖属于节粮型养殖,在节约土地、饲料转化率高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自主创新育种技术的进步也打破了引进品种长时间的垄断;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保障民生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围绕地方品种“内江黑猪”产业,更是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牛羊作为草食家畜,除了树立新型节约健康养殖的观念,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中兽医技术在牛羊疾病防治中的优势,践行生态养殖。
以省级课程示范引领,院级课程不断夯实、稳步推进的协同方式,教学团队充分发挥传帮带精神,全员投入课程思政的建设。通过定期开展磨课、赛课等方式,知识互融、观念互启、方法互鉴,专业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得到提升、思政教师获取多学科知识素材、企业导师强化了共挑“思政担”的认识,成为共增“守渠力”的教师成长共同体。一支德技双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学院、企业、地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学院领导班子监督保障作用,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统筹落实团队建设任务。通过基层党建工作“1+1+N”帮扶机制,形成一套教工党支部牵头,系部各团体协同联动,各专业具体负责的,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培育的工作机制。
明确各阶段建设任务目标,建立健全多维度的团队协作方式,定期开展评估、检查及考核,对在课程思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评优评先中要优先考虑,同时通过校内外各种媒体对先进事迹进行宣传,以此完善教学组织机构的考核与激励制度[3]。
在课程团队建设过程中,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团队思政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团队多名教师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在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院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育人能力和育人成效互相促进,也使得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增强。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团队和毕业的学生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