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3D打印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2021-03-17 04:08朱义
天津教育·上 2021年2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校本课程

朱义

小学3D打印课程,由于各种实际因素的制约,导致了课程开展得不够深入,也遭遇了瓶颈。本文以万全小学3D校本课程为例,通过总结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摸索改进并提出改善建议,再将其应用到实际课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研究背景

本着突出特色、发扬优势的原则,我们利用学校硬件优势,研究“信息技术3D校本课程”,努力构建“开放教育”课程体系,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3D打印课程,可以使学生感受现代科技魅力,开阔眼界,培养创新思维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力求开发出面向小学生的3D打印校本课程,传播现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先进技术的兴趣,使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二、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是非常重视3D打印校本课程的,他们认为3D校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他们对该课程的推广是大力支持的。国内由于实际因素的限制,3D打印课程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普及实施。开展3D打印教育较成功的学校一般师资力量雄厚、教育理念先進、软硬件设施齐全。

三、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

作为3D打印校本课程的主要开发者和建设者,要想开发出一门高质量的课程,仅靠某一个教师是不可能完成的,这需要课程开发团队的全体教师认真履行职责、默契配合,完成制定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编排课程内容等一系列工作。从事课程开发的教师能迅速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积累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提高职业自豪感,从而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3D校本课程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教育,深度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发展才能的平台,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3D校本课程与创客教育结合,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3D打印的热情,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有三方面,第一是通过阅读3D打印相关文献,学习3D打印的基础知识,了解3D打印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第二是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制定课程目标,探索适合小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课程评价;第三是开展教学实践,分析教学效果,归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策略。通过“逐步改进”的方法,探索出更好的3D技术校本课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梳理目前的研究现状,通过查阅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文献,掌握课程开发的具体流程,然后通过研读3D打印的相关资料,了解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以及在教育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为课程开发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法。本文以万全小学为例,通过3D打印校本课程的实践来充分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3D打印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避免原有进行的课程中出现的问题,改善课程的设计。

3.“逐步改进法”。要对课程进一步研究,就需要有计划地进行系列工作。其中包括目标的制定、内容的甄选、适当的教学方法选择,等等。并且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遵循课程开发的流程,才能完成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而在课程的设计方法上,我们采用“逐步改进法”,把最初的设计付诸实施,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改进。

五、改进与完善

(一)改善教学环境

教室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环境,科学合理的教室布局,配置齐全的教学设备,突出学生为中心的布局原则是有利于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教师站在学生中间进行讲解与示范,有利于学生全方位观察,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二)丰富课程内容

针对在3D打印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部分教学内容过于注重基础、缺乏多样性的情况,我们需要完善课程内容,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分析,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一步调整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内容的难度适中,密切联系生活,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三)完善教学目标,加强教师引导

1.完善教学目标。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安抚学生的学习情绪,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而调整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应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尽量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教学案例,鼓励学生独立设计模型,完成作品的打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3D打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创多元评价。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需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符合客观公正原则、全面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教师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课程定向把关,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等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个性地发展。

(四)注重教学的层次性

通过分析研究,发现部分学生学习3D打印的兴趣不高。主要原因是授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过于注重内容的基础性,教学案例比较单一,忽略学生的水平差异,无法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授课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变化,师生互动频繁,把控好时间安排,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同时,授课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成为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六、总结与展望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校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提升了教师的创新素养。

(责任编辑 左毓红)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校本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