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学困生数学课程网络平台学习效果及问题解决策略研究

2021-03-17 07:37:24赵利娟王继恒
科学咨询 2021年6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网络平台学困生

邱 贤 赵利娟 唐 奇 王继恒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1)

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学生基础较弱,数学课程复杂,逻辑严谨性强,学困生人数增加,满堂灌已不适合他们的学习模式。随着互联网发展,结合现代高职生特点,在“互联网+”背景下学困生数学课程网络平台学习效果及解决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调研学困生数学课程网络平台学习效果,旨在培养学生独立、主动学习的习惯,结合线上线下学习优势,提出了混合式学习的策略。

一、研究背景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系统思维和必不可少的数学素养。它比较抽象,应用范围广,有一定的深度。

近几年,我校生源模式多样化,对口单招占较大比例,学生基础普遍较弱,数学变成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此外,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受教学时间、场地和师资等条件限制,课堂上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课后看书、做作业。久而久之,课堂上玩手机人数增多,同学们之间形成了一种“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学习风气。另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主动性不强,高等数学学困生人数明显增加。综上,本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二、现状分析

目前,多数大学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陈旧,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渗透到混合式课堂教育中,也难以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相互融合。有些教师对混合式教育的理解比较浅显,对“互联网+”和课堂教育的有效融合思考和设计不够,只重视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而忽略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育中的本质,从而形成了本末倒置的教育问题[1]。

图1表明,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内部原因,主要是学生的意志力不足以及原有的数学基础较弱,如基本的数学公式记不住等。究其原因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对理论的研究偏少,很多同学觉得所学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用得较少。因此,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缺乏针对性。

图2表明,外因也促使学困生的形成,如周围同学网络学习对自身的影响等。由图2知,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学习,容易跟风学习。学生对学习没有较高兴趣,佯装努力,虚荣心作祟。事实证明,这样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很好。对一些主动学习的学生而言,借助互联网平台学习会有较大优势,可选择性学习,其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其自学能力。

图1 高等数学学习内因分析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部分教师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违背了创新型教育思维,它不利于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和进行课堂反馈。现代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迅速,网络依赖程度较高。混合式学习更有益同学们思维的拓展和兴趣的培养。

图2 “互联网+”下高等数学外因分析

三、效果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数学学习可借助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如MOOC、蓝墨云班课等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它更多体现学习资源的多样性与整合性。在实际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教师需根据生源情况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好授课计划和方式,使学生能高效地学习。

学困生可借助互联网上的优质资源消化知识难点,使得学习和解惑不限时间和地点,从而重拾学习兴趣。例如,在蓝墨云班课平台,学生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及时消化理解不透彻的知识点。此外,学生也可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以讲课的方式录制成小视频给大家观看。这样既可让所学知识点得以巩固,又帮助同学们学习知识。

图3表明,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可根据自身情况巩固所学知识,强化知识点。首先,学生可在互联网平台上找到相关微视频,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点。其次,学生可将一些疑难问题或自己的看法在互联网平台发起讨论,师生共同参加讨论来解决问题。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也可利用微信等互联网社交软件,与教师和同学们分享一些网络课程资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困生高等数学的学习成绩,也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方式[2]。

图3 网络平台对高等数学学困生的帮助

四、研究策略

我们对学生课前利用网络平台预习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课前预习的仅占6.97%,偶尔预习的达68.89%。这表明,只有较少一部分同学会课前预习,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利用网络平台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互联网有关的学习方式多样,如慕课、微课等的大量涌现,打破了传统课堂时间、地点、人物的限制,让学生可轻松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对于较抽象的知识点,学生可通过观看微视频或者动画,借助其生动而形象的视频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相关知识点。这对学困生而言,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途径。例如,学困生可以先通过慕课等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课前预习的目的。针对自己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在课上讲解时,学困生便可重点聆听和记笔记。这样便能逐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消除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此外,学生也可自由制定学习计划,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我们热爱学习的内部驱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促使我们勤奋钻研,专心学习。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动机就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例如,学生在学习二重积分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数学软件MATLAB来建立空间立体模型,这样能很清晰地理解二重积分的几何意义。这样不仅可让学习简单化和轻松化,也调动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在课堂听讲环节,学生可能会遇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不理解的地方。传统学习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和教师或者同学们讨论交流,但也会存在教师不在学校或者同学有事而无法解决的情况。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不理解会促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此外,在课堂上,教师在强调重难点的时候,基础较好的同学很快就能掌握,而学困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不影响课程的教学进度,教师只能继续往下进行,从而“忽视”了这部分学困生。日复一日,学困生将越学越“困”,从而失去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混合式模式的提出,这些现象会逐渐得到改善。学困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从而答疑解惑。学困生也可反复观看教师上课视频生成的回放,直至看明白为止。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而造成连锁反应。渐渐地,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慢慢增强。因此,对于学困生而言,“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模式更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特点。

五、结束语

我们通过对学困生数学课程网络平台学习效果进行调研,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发现学困生的学习态度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一般多为学生自身的问题,而外部原因在于学困生的学习环境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课前预习、解决疑难问题等。之后,我们进行了总结,发现利用好网络资源,更有利于学困生对数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学生对母校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网络平台学困生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议研学活动中的“数学课程”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6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8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44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44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46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 08: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