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佩辰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立足于合肥市L县城的乡土实际,采用项目式学习,为中学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本条课标的行为条件“结合实例”,显性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新情境下的真实问题,隐性要求学生要具备迁移运用的能力,做到活学、活用。行为动词“说明”,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有较高要求,需要在充分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清晰地阐明要素与区位主体、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研究对象“服务业”,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服务业的内涵,归纳该产业特点,能够区分为商业性服务业与非商业性服务业,并重点掌握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后置限定“区位因素”,要求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区位主体的特点归纳具体区位因素,并分析区位因素的变化。
该部分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内容,以服务业的新视角进一步分析产业区位因素,与前两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内容为并列关系。本节教材围绕服务业展开,叙述了服务业的概念与分类;采用以叙述性课文与活动性课文相结合的方式,着重介绍了关于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以及区位因素的变化。教材由“静态的”区位因素到“动态的”区位因素变化的编排方式,符合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逻辑。
认知起点分析:通过本章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具备关于区位概念、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等知识;在区位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了区位分析与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技能方法,为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学习提供认知基础。
思维能力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已具有更高水平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够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各种素材,并归纳区位因素。然而,考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需要巧妙运用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概括能力。
生活经验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服务业,对服务业的类型、分布、所处地理环境等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借助乡土地理案例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感知基础。
综合思维:学生要通过阅读材料,能够分析并归纳影响永辉超市选址的区位因素;结合材料,解释随着时代的发展,永辉超市区位因素的变化情况。
人地协调观:学生要通过分析永辉超市的区位因素,认识到人们从事服务业的活动需要以地理环境为依托,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区域认知:学生要能够结合乡土地理,归纳出该区域某服务业的分布特点和选址的区位因素。
地理实践力:学生要能够设计和实施更复杂、更具体的社会调研活动,整理获取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想法,为永辉集团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重点: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分析某区位主体(属于服务业)的区位条件;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难点:区位因素的变化对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师先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播放一则永辉超市的企业宣传片,使学生对永辉超市有初步的了解,并让学生思考身边有没有类似的零售业。创设问题情境:永辉超市准备入驻我们县城,但超市的具体位置还未确定。假设你们小组是该企业的智囊团,公司现在需要你们上交一份项目方案(列举出永辉超市选址所需考虑的区位因素),供公司决策时参考。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用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区位因素和区位条件有什么区别?请结合农业或工业区位选择的相关地理事物举例说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纠正和讲解。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如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区位条件是指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如上海港的区位条件包括地形平坦开阔、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广、科学技术先进、国家政策支持等。
设计意图:学生容易对这两个概念混淆,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明晰概念,巩固旧知,并为后面的活动探究做铺垫。
活动探究一:影响永辉超市选址的区位因素。
教师提问:读永辉超市全国门店分布图,总结永辉超市在全国的分布特点,并说说影响其区位分布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特点,因为分布的特点和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一致,且超市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推测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
教师提问:永辉超市在合肥地铁1号线附近已有6家门店之多,而在周边其他地区却寥寥无几,请结合该地区交通地图说说其原因。
学生回答:因为地铁1号线附近交通通达度高,交通便利。
教师提问:为什么永辉超市更青睐于入驻大型综合商场,而不选择周边地租更便宜的空闲场地呢?
学生回答:受到产业集聚效应的影响,入驻于大型商场中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借助商场的品牌影响力、便于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有较大的客源市场等等。
教师提问:对比永辉超市和某软件公司的招聘信息,这两个企业对基层员工的薪资、数量、素质要求上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与软件公司相比,永辉超市需要廉价的、数量多的、素质要求不高的劳动力。
教师提问:该企业在官方网站上明确要求,即加盟店所使用房屋需为政府规定的商业用地。该硬性条件主要考虑到哪一方面的区位因素?
学生回答:主要考虑政策因素。
教师提问:类似于永辉超市的大型零售业在选址时还会考虑到哪些区位因素?请各个智囊团,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老师提示,将影响永辉超市选址的区位因素列举出来。
学生以4~5人为一个智囊团,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并相互点评。
活动探究二:区位因素变化及其影响。
教师提供资料:随着数字化信息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传统实体店遭到巨大冲击。永辉为扭转这一局面,积极孵化新的零售业态,如APP扫码购、超级物种、自助收银机等等。除此之外,人性化服务也成为永辉新的企业追求,体现在保证水果蔬菜新鲜且货源不断、货架摆放与场景设计更具人性化等诸多方面。
教师提问:阅读材料,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哪些新增的因素影响永辉超市的发展?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到该超市未来的区位选择?
学生阅读材料,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挖掘材料中的信息,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讲解服务业的分类:
?
教师总结:永辉超市选址主要受到市场、交通、劳动力、集聚和政策等区位因素影响,并且通信、网络、科学技术、消费者情感喜好等因素在区位选择中的地位日渐突出。
学生回顾永辉超市的区位因素,同时完成对商业性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归纳与补充。
设计意图:完善认知结构,强化核心知识。
教师布置课外任务:经济全球化的当下,永辉集团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走出国门,跻身成为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请同学们利用周末,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合肥某家永辉超市并参照法国家乐福的成功案例,为永辉集团的发展建言献策。
各小组在课外完成任务,并在下次地理课中展示和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社会调研,一方面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本案例亮点在于:第一,以项目为中心。师生围绕共同的任务开展探究活动,用任务驱动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第二,以学生为主体。本案例的设计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注重强调发挥教师“授之以渔”的教育作用。第三,教学联系实际。为营造沉浸式课堂氛围,本案例选取真实社会素材,让学生扮演决策者的角色,挑战“两耳不闻窗外事”传统教育观念,为学生搭建起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任务量较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高,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