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带强心复健操联合社区运动康复训练对社区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躯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1-03-17 03:29:40李玲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弹力康复训练心功能

李玲

(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社区科,山东淄博 255000)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冠状动脉堵塞、狭窄所致的心肌缺血、缺氧,可引起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可使患者心功能、躯体功能不断下降[1]。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大部分患者经急性发作期的住院治疗后选择回归社区与家庭,对社区康复的需求较高[2]。目前,以抗阻运动、有氧运动为主的心脏康复运动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中运用广泛,对改善疾病预后起到积极作用[3]。弹力带强心复健操是一种将有氧、抗阻训练融为一体的康复运动,仅需一条轻便的弹力带即可开展,不受场地、天气等影响。鉴于此,该研究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该院收治的92例社区冠心病患者为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探讨弹力带强心复健操联合社区运动康复训练的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社区冠心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6例。研究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6.93±2.41)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7.59±1.34)年;心功能分级:I级21例,II级25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59~78岁,平均年龄(67.19±2.38)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7.80±1.07)年;心功能分级:I级18例,II级2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I~II级的稳定冠心病患者;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并发症;沟通、认知障碍;骨关节疾病;安装心脏起搏器者;中途退出研究者。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社区康复训练。研究人员与社区医护人员共同参与,为患者制定社区康复训练方案。由社区医护人员组织患者及陪护者接受康复科专家开展的心脏康复培训,确保每例患者与家属均能掌握康复知识与运动技巧。为患者发放运动记录册,嘱其每日记录运动情况。社区护士每月需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与现场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对患者家属进行运动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不良反应种类、识别方式、应激处理措施、求助方法等。社区康复训练内容如下:康复训练前先进行10~20 min的热身运动,之后完成步行、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持续20~40 min;最后进行以哑铃操为主的抗阻运动,持续10~20 min。康复训练2次/d,5 d/周,持续干预6个月。

1.3.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练习弹力带强心复健操,包括有氧训练、抗阻训练。有氧训练部分有弓步上前、单腿提膝臂上举、侧前方迈步、侧并步4个动作;抗阻训练部分有弹力带肩部上举、直臂外展推举、肩外旋、单臂弯举、站姿退外展、膝腿外伸、坐姿划船、臀桥8个动作。每个动作均需重复做10~15次,有氧运动完成后休息5 min开始抗阻运动。弹力带强心复健操总时长为30~5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干预6个月。患者练习过程中,应将有氧运动强度控制在自我感知劳累程度分级11~14分水平;抗阻运动强度以单次重复最大负荷(1 Repetition Maximum,1 RM)测试为准,初期为低强度,上肢运动强度占1 RM的30%~40%,下肢占50%~60%,之后依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社区护士每月检查1次运动记录册,了解患者训练完成情况,并给予其针对性指导。

1.4 观察指标

(1)心功能指标:干预前后,通过心脏彩超检测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2)运动耐量:干预前后,记录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6 minute walking test,6MWT)。(3)躯体运动功能:干预前后,采用中文版简易躯体功能评估工具(Chinese mini physical performance test,CM-PPT)、30 s手臂屈曲试验 (30-second arm curl test,30-ACT)、30 s椅子站立试验(30-second chair stand test,30-CST)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①CM-PPT:包括站立静止平衡、坐下起立计时、15 m行走计时、下蹲计时4项,每项计0~4分,总分0~16分,评分越高,患者躯体功能越好。②30-ACT:患者坐于直背式座椅,手握哑铃,肘伸直,手臂与地面垂直,前壁后旋,测试者手指放在患者肘部,准备完成后嘱患者30 s内进行前臂屈曲运动,次数越多,表示上肢力量越强。③30-CST:患者坐于直背式座椅,双臂交叉抱胸,准备完成后嘱患者30 s内完全站立、迅速坐下,确保臀部完全接触坐位,依次重复,次数越多,表示下肢力量越强。(4)锻炼依从性:收集两组患者的运动记录册,了解其运动完成情况。每周严格遵医嘱完成所有锻炼项目为完全依从,每周完成锻炼内容的50%及以上为部分依从,每周完成锻炼内容不足50%则为不依从。锻炼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如年龄、病程、LVEF、6MWT等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如性别、心功能、锻炼依从性等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功能指标、运动耐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LEVF、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LEVF高于对照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运动耐量比较(±s)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运动耐量比较(±s)

?

2.2 躯体运动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CM-PPT、30-ACT、30-C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CM-PPT评分、30-ACT及30-CST次数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躯体运动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躯体运动功能比较(±s)

?

2.3 锻炼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的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锻炼依从性对比[n(%)]

3 讨 论

冠心病患者由于年龄偏大,身体各个器官老化衰退,身体新陈代谢减慢,加之心慌气短、胸部憋闷等症状影响,心功能水平与躯体运动功能不断下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5]。药物治疗虽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难以逆转持续下降的心功能与躯体运动功能,临床还需配合康复训练,以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6]。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多数患者经治疗后选择回归家庭进行康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承担慢性病预防与管理的主要机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明确指出,冠心病患者的康复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服务内容。运动训练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情况制定的有规律、有计划、有目的的康复运动[7]。社区康复训练以社区医护人员为执行者,通过指导患者进行规范的有氧训练,可加快机体血液循环,增强心脏供血与容量负荷,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提高其躯体运动功能。但康复训练理念淡薄、器械短缺、医疗费用高昂等因素均会限制心脏康复运动在社区中的开展,部分依从性欠佳的患者难以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因此,临床应探索其他简单易行、效果良好的康复手段。

弹力带强心复健操以弹力带为训练工具,便于携带、经济适用,易在基层推广。弹力带强心复健操动作简单易学,患者接受度、完成度高,因此锻炼依从性良好;而良好的锻炼依从性可保障康复训练内容的落实,有助于使患者获得更佳的康复效果。弹力带强心复健操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有氧运动通过固定的4个动作,对患者心肺进行刺激,可进一步增大心脏容量负荷,提升心肺适能,并能够着重训练下肢协调性、外展肌力及屈髋肌力,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改善;抗阻运动通过锻炼患者上下肢与腹部核心肌群,以增强肢体肌力与耐力,提高患者躯体运动功能与运动耐量。弹力带强心复健操联合社区运动康复训练,能够相互补充、协同增效,有效提高社区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促进其躯体运动功能恢复;此外,康复期间由社区护士负责监督与指导工作,能够针对性地解决患者的问题,减少或消除影响锻炼依从性不利因素,保障患者遵医嘱锻炼,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康复效果。

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的LVEF水平、CM-PPT评分、30-ACT及30-CST试验次数均高于对照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弹力带强心复健操联合社区运动康复训练在社区冠心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确切,与苏媛媛等[8]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弹力带强心复健操联合社区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社区冠心病患者的躯体运动功能,加快心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其锻炼依从性,值得在社区中推广。

猜你喜欢
弹力康复训练心功能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0:32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19
弹力球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