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肠功能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2021-03-17 03:29:26耿方彦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多潘立酮浅表性托拉

耿方彦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许家湖镇卫生院内科,山东临沂 276400)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黏膜浅表性炎症,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不佳、反酸、腹痛、嗳气等,病情进展缓慢,且难以治愈,日久易引起胃腺体萎缩,甚至发展为胃癌[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手术及中医治疗等,其中以药物治疗为主,可祛除病因、改善胃黏膜炎症[2]。泮托拉唑为作用于消化系统的抑酸药物,主要通过降低胃黏膜细胞H+/K+ATP酶活性,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目的,但长期单一用药易增加患者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3]。多潘立酮属于多巴胺受体拮抗药,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患者胃肠功能,临床多用于治疗由食管炎等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该研究选取该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2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2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相关诊断标准[4],并经胃镜检查证实;近期未服用过影响研究的药物。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对该研究所用药物不耐受者;患有感染性疾病者;精神障碍,无法进行沟通、交流者;内分泌代谢紊乱者;心功能不全者。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30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9.32±2.94)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5±1.41)年;胃黏膜胃镜检查分级:I级26例,II级23例,III级12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32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9.27±2.85)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8±1.46)年;胃黏膜胃镜检查分级:I级25例,II级21例,III级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泮托拉唑钠肠溶片(辽宁亿帆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169,规格:40 mg/片)治疗,1片/次,2次/d,于早、晚饭前空腹服用。治疗时间为1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03,规格:10 mg/片)治疗,1片/次,3次/d,于饭前30 min服用。治疗时间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显效:患者基本无反酸、恶心、饱胀感及嗳气等症状,经胃镜检查炎症反应(黏膜斑块、粗糙,充血渗出及黏膜红斑等)显著缓解,炎症病变范围大幅度缩小,缩小范围>90%;有效:治疗后患者反酸、恶心、饱胀感及嗳气等症状呈明显减轻状态,经胃镜检查炎症反应有所缓解,炎症病变范围缩小,缩小范围50%~90%;无效:治疗后患者反酸、恶心、饱胀感及嗳气等症状未减轻甚至呈加重趋势,经胃镜检查炎症反应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各组总例数×100%。(2)症状评分:于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分。3~4分表示轻度,患者临床症状较轻微,无需使用药物治疗;5~6分表示中度,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但可忍受,需采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7分表示重度,患者临床症状极为严重,无法忍受,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急需对症治疗。(3)疼痛程度: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的胃痛程度,VAS评分范围0~10分,0分代表无痛;1~3分代表有轻微疼痛,可忍受;4~6分代表中度疼痛,影响睡眠;7~10分代表强烈疼痛,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睡眠[5]。(4)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头晕、恶心、头痛、眩晕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性别、治疗效果、安全性等)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年龄、症状评分、VAS评分等)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

比较两组的症状评分,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s),分]

?

2.3 两组VAS评分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VAS评分比较[(±s),分]

?

2.4 两组安全性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轻微头痛、眩晕、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但停药后可自行消失,未给予任何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与不良饮食习惯相关,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若不及时治疗,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特效方案,治疗多以减轻患者症状、保护胃黏膜、防止病情恶化为主要目的,关键在于清除幽门螺杆菌,但单一用药易导致幽门螺杆菌产生耐药性,不利于患者病情改善[6]。因此,临床应制定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该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症状评分及VAS评分均较低,且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表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采用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的效果确切,能够减轻患者症状,缓解疼痛,安全可靠。泮托拉唑在胃黏膜壁细胞中的作用具有高度选择性,可使壁细胞中的H+无法转运至胃中,进而减少胃酸分泌并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利于改善胃部炎症、溃疡等症状。泮托拉唑呈弱碱性,性质较为稳定,在强酸环境中能够迅速被激活,并选择性结合质子泵;且可通过抑制胃蛋白酶分泌,从多靶点抑制胃酸的大量分泌,达到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胃肠功能的目的[7]。此外,泮托拉唑还能够防止胃酸降解体内药物,避免药物排空,促进其移动至黏膜层。多潘立酮口服后可被迅速吸收,1 h即可达到血药浓度峰值,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胃肠道,促进肠胃蠕动,并增加胃窦及十二指肠运动,从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8]。多潘立酮不会通过血脑屏障,故无锥外体系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但对于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有限。在泮托拉唑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多潘立酮具有协同作用,能够进一步缓解胃痛症状,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且不会增加耐药性,具有不良反应少、恢复快等优点[9]。该研究选取的样本量较少,且研究时间较短,未随访分析两者联合治疗的远期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后续研究应延长随访观察时间,观察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提供更多借鉴。

综上所述,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能够缓解胃痛,改善临床相关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多潘立酮浅表性托拉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泮托拉唑钠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柴枳理中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探究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泮托拉唑预防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疗效观察
食管疾病(2015年3期)2015-12-05 01:45:09
泮托拉唑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哈尔滨医药(2015年2期)2015-12-01 03:5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