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金香 梅国红
(武平县第一中学,福建 龙岩 364300)
研学旅行是与教育改革相适应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教育部和各地中小学的组织下,研学旅行将逐步推广展开。在此背景下,要设计符合高中学生实际的研学活动,首先是要建立以县情为主的乡土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以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本文基于武平一中地理组的教学实践,介绍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乡土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探索。
乡土地理研学旅行是对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所提倡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路径,成为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支架。乡土地理研学旅行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节省出游时间,又更容易实践操作,还方便取得社会与部门支持;梁野山是武平县的象征,其位于武夷山南端,2003 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自然生态环境独特,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抗癌树种南方红豆杉、濒临灭绝的半枫荷,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麂、蟒蛇等。武平县是全国林业改革第一县,倍受中央重视,近年来武平县政府依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梁野山与全国林业改革第一县的优势,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利用本县丰富多彩旅游资源,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研学课程内容,既有助于教师开展带队,又可增强对武平县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整体认知,是培养区域认知的捷径,还增强了学生对于家乡的了解与热爱。
1.因地制宜规划研学要素
把某一次研学考察对象按种类分为综合性研学旅行与单一性研学旅行。综合性研学即在同一条线路上,同一次旅行活动中串联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多要素的研旅,单一性研学即针对特定的一个要素一个事象进行研旅,如河流要素中河谷地貌的考察。综合性研学旅行化时间长,开发与组织难度大,但是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可多角度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学生兴趣高,单一性研学旅行针对性强,研究深度大,探究内容详细,带队组织难度较小,完成时间不多,但是因内容、地点单一,学生兴趣度较低。笔者结合乡土实际与本校学生学情,设计的是综合性研学旅行。即在一定的旅行时间里完成自然与人文多要素的考察,在一个县域里沿相对集中的线路前往多个地点研旅。
2.精心设计乡土地理研学形式与主题
研学旅行课程按国家课程内容可分为自然地理类和人文地理类;按社会要素可分为自然风光类和传统文化类;按活动形式可分为考察类、测量类、观赏类、体验类、探究类、调查访问类等。每一种活动形式如果开展到位,都能大大提高地理实践水平。主题名称的拟定要目标明确,趣味性强,更要突显研学地点的地理特征。我设计的是研学旅行线路上每个景点拟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
如这次的乡土地理研学旅行体系列表(图1)
影响地理研学线路设计的因素主要有时间限制、资金限制、学生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身体素质与生活自理能力、目的地的旅游环境容量与地区接待能力等,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得出地理研学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图1
1.力求研学活动点的集群
研学线路上活动点的集群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研学效果,当前学校安排的研学时间都有限,教师带队管理难度也很大,如果各活动点相对密集,便于师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全部研学内容。相反,如果各活动点过于分散,相互距离太远,就会增加考察难度,使研学旅行变成走马观花,从而降低研学效果。在实际操作中,根据研学时间长短与研学内容的多少,可以开发单一研学旅行线路,也可以开发多条旅行线路。多条旅行线路可以把学生分组,分配好不同任务按不同线路进行研旅。无论哪种线路,都要尽量使研学要素相对集中。笔者开发的研学线路各种旅行资源相对集中,几乎是在同一条公路即省道205 与309线沿线,出行方向自东北向西南大约延伸20 千米。设计了一条主线加两条支线,主线上集中了大部分本次要考察学习的旅游资源,便于教师在两天内完成研学任务。(如图2)
2.力求研学活动地点的典型
研学旅行地点可分为典型区域和非典型区域,典型区域又可处于旅游景点和非旅游景点。每个考察点都要选择典型突出的内容进行探究或讲解。如河流侵蚀地貌在梁野山核心景区内最典型,所以笔者在景区内选定了活动地点,而珍稀植物红豆杉最典型的区域却位于核心景区外,那笔者就选定了景区外的红豆杉林。林下经济的代表树生石斛也不在核心景区内,因此笔者带领实施的研学旅行地点就不是全部位于核心景区内。主要分为3 大区域:梁野山5A 景区核心区内,梁野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梁野山山麓村镇地带。如图3 研究对象1--5 都位于5A 景区内,6-7 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图2
图3
3.保证线路的通达与安全
野外考察旅行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多,中学生又大都是未成年人,对野外事物及旅行这学习方式特别新奇激动,容易放任。所以带队老师要选择危险性小、安全性高的线路。确定考察线路前,要先行实地摸排安全隐患。旅行线路的通达性不仅会影响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时效性,也会影响安全性。因此要选择通过能力强、通达度高的活动线路,对活动站点的选定也要尽量选取接待、停留容量大的区域,特别是水文地貌类研学旅行活动,更要注意停留容量问题。如梁野山河流地貌考察,观看瀑布的平台较小,容纳的学生不多,我们就实施了分批上去的办法。原来设想考察梁野山山地垂直分异规律,但是梁野山登山道路陡峻狭小,学生出行危险大,就取消了这个研旅内容。
研学旅行的本质是“学”而不是“旅”,其核心是完成各种考察与探究任务。能否拟定出精准、明确、可操作、有深度的详细研学活动与探究问题,是提升地理综合思维的重要手段。根据笔者前期大量实地调查准备,制定了本次研学旅行任务细目。
活动站点:梁野山核心景区通天瀑布、三级瀑布、云寨村仙女湖大坝
研学活动内容:
1.观赏两大瀑布—通天瀑布、三级瀑布;欣赏仙女湖及大坝,走环湖栈道
2.寻找流水侵蚀的微地貌-圆形洞穴(如图4)
图4
3.绘制三级瀑布形成示意图;说出河谷的侵蚀类型,准确描述河流侵蚀地貌的基本特征,
4.目测出大坝高度,并在研学区域地图上(如下图5)画出水库范围并标出大坝位置。
图5
探究问题:1.解释推理三级瀑布与洞穴的形成过程。
2.客观评价此大坝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并说明此水库建设的最主要作用(防洪?蓄水灌溉?调节下游水量?改善航运?发展旅游?)
3.分析此水库建设对景区发展的意义。
活动意义:把课本知识迁移应用到自然景观中,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通过对特殊河流地貌的观察,培养探究与推理思维。
活动站点:梁野山自然保护区宣教馆;梁野山自然保护区红豆杉群落坡。
研学活动内容:1.参观、访问宣教馆里的珍稀动物标本、影像、地图等资料。
2.寻找自然保护区内濒危植物3 种:红豆杉、半枫荷、梭罗,记录测量最粗红豆杉直径;统计红豆杉数量。
3.寻找常绿阔叶林代表树种钩栲树并采集叶子制作标本。
探究问题:1.说梁野山区植被类型、分布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2.推理武平县梁野山自然保护区内红豆杉群落保留完整的原因。
活动意义:增强区域认知感,树立本县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豪感,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活动站点:梁野山自然保护区石斛、金线莲、紫灵芝种植基地;全国林改第一村捷文村。
研学活动内容:1.参观林下经济的3 个代表—树生石斛、金线莲紫灵芝、象洞鸡种植(养殖)基地,听取基地负责人介绍种植方法;2.观看武平林改宣传片。
探究问题:1.说明林改对提高农民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有何作用。
2.说明武平县发展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3.尝试命制一道以林下经济模式为情境的高考试题。
活动意义:了解武平县如何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养殖业,做到森林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了解武平林改的内容、意义、主要措施,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
活动站点:东岗村水稻田;四季田园百香果种植基地。
研学活动内容:1.欣赏观光水稻田景观,拍摄稻田里美丽图案。
2.体验百香果采摘乐趣;测量水稻土的厚度、酸碱性并观测记录水稻土的基本特点(颜色、成分、有机质含量、酸碱性);3.观察记录沿线地带其他农作物类型、规模。
探究问题:1.客观评价武平水稻种植的有利区位条件。
2.能说出武平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3.能说明观光农业对带动武平发展全域旅游的作用。
4.提出武平百香果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合理措施。
活动意义:认识到水稻土是人工土壤,而红壤是自然土壤;了解武平城郊农业结构调整措施。理解武平农业延长产业链的意义;亲临体验百香果采摘,增强武平县百香果走上中央电视节目的自豪感;了解武平农业多样化经营现状,理解观光农业对带动武平发展全域旅游的作用。
活动站点:中湍村;文博园;中山镇百家姓广场
研学活动内容:1.观看武平中湍村上刀山下火海表演;调查访问这些习俗传承至今的原因;
2.在文博园及演艺中心观看武平汉剧、欣赏客家民俗展示;3.说出武平客家文化特色(风俗、食品、节日、艺术等方面)至少3 种。
探究问题:1.分析推理上刀山下火海表演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简单分析武平成为养生福地的原因。
3.举例说明武平地理环境对民居、饮食方面的影响。
活动意义:提升中学生文化欣赏水平,增强区域认知能力,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人文方面)的影响。形成文化自信与认同。
活动站点:千鹭湖公园松花寨生态茶庄
研学活动内容:1.寻找原生沼泽,观看千鹭齐飞景象,说出此公园里湿地的基本类型与生态功能。
2.参观松花寨生态茶庄园,观察种植茶叶的土壤颜色。
3.亲身体验茶叶采摘,参观武平绿茶制作流程。
探究问题:1.正确评价此湿地公园开发的影响。
2.正确评价松花寨茶叶种植的区位条件,(以自然条件为主)。
3.为松花寨生态茶庄园绿茶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来良好建议。
活动意义;进一步了解湿地的基本类型与生态功能,亲身体验茶叶制作过程,亲身体验茶叶采摘过程,品尝绿茶及以茶叶为原料的特色食品。了解茶叶生长的自然习性,理解丘陵山地合理利用土地的方式,掌握生态农业的特点。
1.根据主题内容选取最佳研旅时间,梁野山瀑布水文景观以春季壮观,单纯以河流地貌为主题的话适宜春季开展。秋季为水稻和百香果等农作物成熟季节,以农业生产布局为主题的研学活动适宜秋季开展。
2.结合高中必修课程,地理1 地理2,适宜高一学生开展研学活动,结合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 及3 的内容,适宜高二高三文科班学生开展研学活动。此课程不适宜初中学生的研学活动。
3.可以分学段进行研学主题活动,如高一上学期进行主题一、二、四的研学活动,高一下学期开展主题三、四的研学活动,高二上开展主题五、六的研学活动。也可以在高二上学期一次性完成六个主题的研学活动。如何完整开展这几个主题的研学活动,还得结合学校课时安排合理调配;还要取得学校领导、家长、旅行社团和研学目的地负责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