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尧平 郑益班
(1.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福建 宁德 352000;2.宁德市民族中学,福建 宁德 355000)
在学生地理实践力养成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引领和学生实践,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需要在生活中实践才能形成地理技能。目前,很难实现全年级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导致教师少开展校园地理实践活动,不开展地理研学活动,懒得准备充足标本进行地理实验等。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需要教师的前期指导,需教给学生考察、实验和调查的方法。使学生在面临现实问题时,能够确定合理的“做事”方向,选择合适的“做事”工具,采用合宜的“做事”方法,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迅速、高效地解决问题。[1]因此,地理课堂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前沿阵地,教师应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结合新课程理念,设计有利于实践力素养形成的课堂活动,是中学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路径。文章以2019 年人教版必修一《土壤》为例,尝试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的合作意识、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
地理研学活动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但受学生数量多、野外研讨空间小等限制,在野外就一些探究问题难以全面深入开展研讨。因此,可以让学生在研学活动过程中,收集具有地理探究意义的照片、标本和调查数据等作为课堂探究活动的情境材料,使地理实践活动向课堂延伸。在进行“土壤”课堂教学时,通过希沃展示在宁德市屏南县鸳鸯溪景区开展地理研学活动中,在悬崖栈道旁所拍的岩石与植被景观照片(图1),引导学生找出岩石表面的植物(白色的为地衣,绿色的为苔藓,草和树)。根据照片信息设置探究问题:大家在悬崖旁的岩石表面能看到土壤吗?请从岩石表面植物生长的先后顺序说明土壤的形成过程?
图1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堂讨论、表达、纠正和归纳,得出土壤形成过程。首先,由先锋植被地衣在岩石上生长、通过生物风化作用和生物循环,逐渐能形成一层极薄的土壤,之后苔藓的生长使土壤逐渐增多,可以满足草的生长,在草的作用下土层增加,逐渐能满足树的生长。在树的作用下,土壤进一步发育。课堂活动中,学生小组观察从岩石表面取下的苔藓标本,找出苔藓的根部形成的土壤。学生理解了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生物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图示法归纳出土壤的形成过程如图2。
图2
在学习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时,学生再次使用图1 作为情境材料,探究图1 中土壤的形成过程,都有哪些因素起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找出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如照片中的岩石即成土母质;植物从空气中、岩石表面获得的水分和需要的热量即气候;地衣等植物和动物的作用即生物;岩石的不同部位存在坡度差异即地形;岩石上形成一层土壤,需要长期演化即时间。
地理实验是运用一定的器材和设备,人为地把所要学习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表现出来,以获得和验证地理知识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探究性和实践性。[2]因此,地理实验也是在课堂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在进行“土壤”课堂教学前,教师带领学生代表,到福安东百旁的山上进行地理实践,包括观察土壤剖面构造和采集土壤样本(土壤取样地点:福安东百旁;天气:晴朗;时间:2020 年9月3 日16 点)。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使用土壤样本,教师和学生一起装袋准备20 套样本作为实验学具。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感受土壤特征,学生通过实践探索,验证了地理知识。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活动1】土壤颜色和质地观察
2-4 人为一个小组,教师示范和小组合作结合,进行土壤观察活动,完成表1。
表1 观察土壤特征记录表
【活动2】观察土壤剖面构造
学生通过观察书本的森林土壤剖面,熟悉有机质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学生观察福安红壤剖面照片(图3),参照中图版教材中的红壤剖面(图4),小组内交流后,请成员说明土壤剖面构造特征。再请参与野外土壤剖面观察的学生,进行评价和介绍在挖掘土壤剖面过程感知的土壤特征:红壤的有机质层和腐殖质层极其薄;淋溶层无法辨别,只感受到土质比下面的土层疏松一点,同时植物根系也很难到达该层;淀积层颜色无法辨别,但明显感觉挖掘难度加大,土壤质地较黏重;母质层可以明显找出直径大于1 厘米的砾石较多;母岩层的岩石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风化作用。
图3
图4
乡土地理是学生最熟悉、最接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资源,从乡土地理中挖掘适当的资源作为情境材料,开展课堂探究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今后在生活中实践地理知识。学生在采集土壤样本地点附近,发现水泥路两侧的菜园土壤颜色有很大的区别,拍摄照片(图5)后作为课堂问题探究的情境材料,展示如下:
图5
【问题探究1】
(1)与图3 相比,图6 中水泥路右侧的菜地,土壤颜色呈灰色,说明哪些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发生变化?怎么变化?(学生从人类活动及其对地形和生物的影响等方面思考,并理解地势平坦的水稻田土壤,可能还有泥沙沉积的影响。)
(2)为什么图3 的红壤颜色比较红?(学生从地形特征,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特征等因素分析。)
通过谷歌地球展示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和福建省福安市自然环境特征差异,以黑钙土剖面和红壤剖面作为情境材料,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并产生土壤腐殖质层的颜色和厚度差异的认知冲突,再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
【问题探究2】
(1)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家猜猜该草原的土壤剖面结构是什么样子?该地区的土壤腐殖质层的厚度是多少?
(2)该地区的土壤腐殖质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而福建省的红壤却很贫瘠,这种差异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从气候的降水和气温差异,植被的类型、根系特征和生长周期,地形特征等方面分析,并完成表2)
表2 黑钙土和红壤的成因分析
在观察一个地区的地形和历史演变等,谷歌地球软件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课堂上学生可通过手机或班级电脑查询谷歌地球,获得地形等地理信息,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依据,进而培养使用地图工具的能力。在观察土壤的课堂活动中,通过谷歌地球查询采集土壤样本所在地的地形特征(如图6),结合学生采集时的视频,使全体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受到野外实践时所处的环境特征。在课堂活动【问题探究2】中,学生通过谷歌地球分别查询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与福安山地的地形、气候、自然带和土壤等图层,建立不同空间尺度地理环境特征的思维模型,为问题探究做知识铺垫。
图6
地理实践力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受教学理念、学生数量、时空条件等的限制,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依然任重道远。这需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式,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主动参与地理课堂实践活动。[3]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作用,将地理实践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