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物[Cd(H2O)(PA)(3-dpye)0.5]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能

2021-03-17 10:34王晨颖
关键词:羧酸配位配体

王晨颖,王 祥

(渤海大学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0 引言

金属-有机配合物,通常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羧酸配体,或同时结合有机胺含氮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的.至今,大量的有机羧酸配体,有机胺含氮配体已经不断地由研究人员选择和使用,如双取代的苯甲酸及其衍生物[1-2],1,3,5-苯三甲酸[3-4],尺寸较大的多芳香羧酸等;同时合成了许多具有不同结构类型和性能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如具有荧光性能[5],磁性[6],催化[7],气体的吸附与分离[8],储能等[9].其中,具有荧光性能的金属-有机配合物,由于其作为金属离子的检测试剂时,具有出色的结构稳定性,较低的检测限,可循环使用等性能,已经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热切关注.例如,利用2-氨基对苯二甲酸为羧酸,分别与Al3+,Zr4+,Fe3+,Ti4+,Cr3+所得到的金属有机框架NH2-MIL-53,对水溶液中的Hg2+离子具有出色的识别和分离的作用[10].以含有不同取代基团的对苯二甲酸和2,4,6-tri(4-pyridyl)pyridine为配体,合成的基于Mg2+离子的金属-有机框架(Mg-MOFs),可以作为检测水溶液中Al3+离子的良好荧光试剂[11].以上这些研究成果表明,继续设计和合成具有荧光性能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对于开发有效的金属离子的荧光检测的试剂,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从设计和合成具有荧光性能的金属-有机框架为出发点,以其作为荧光探针性能为应用背景,选择具有双羧基基团的芳香羧酸,即帕莫酸[4,4'-Methylenebis(3-hydroxy-2-naphthoic Acid)](简称PA)作为羧酸配体,以1,4-双(3-吡啶)酰胺乙烷(3-dpye)作为含氮的中性有机胺配体,在溶剂热的条件下,与金属Cd(II)离子配位结合,从而合成金属-有机配合物材料,并成功地合成了一个分子式为[Cd(H2O)(PA)(3-dpye)0.5]的配合物.通过对配合物结构的详细分析我们发现,配合物是一个一维的链状结构;PA与Cd(II)配位结合,得到一个具有双核Cd节点的“环接环”一维链;3-dpye利用其吡啶N原子,以“贯穿”的方式与同一环上两侧的Cd(II)配位.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除了自身具有一定的固态荧光性能之外,还能够利用荧光猝灭行为,对Fe3+离子实现较好的荧光检测作用.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配合物合成过程中使用的羧酸配体、溶剂等均是分析纯级别.配体3-dpye是参照文献中的合成方法制备的[12].所得配合物的晶体学和红外光谱(IR)数据,分别利用实验中心的X-射线单晶衍射仪(Bruker SmartApex CCD)和红外光谱仪(HYPER-1700型)收集而得到.文中所涉及的荧光数据主要是在实验室的HITACHI F4500型荧光光谱仪上收集而得到的.

1.2 配合物[Cd(H2O)(PA)(3-dpye)0.5]的合成

分别称取0.045 g Cd(NO3)3·4H2O,0.014 g 3-dpye配体,0.020 g PA,将其依次加入到容积为25 mL的含有聚四氟内衬的水热反应釜中.随后,向其中加入5 mL N,N’-二甲基乙酰胺(DMA)和1 mL去离子水.将反应釜拧紧后置于100°C的烘箱中,连续反应4天.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黄色的块状晶体,产率约为42%(按Cd计算).红外光谱(cm-1):3 406(s),1 668(m),1 635(s),1 513(s),1 456(s),1 394(s).

1.3 配合物的单晶X-射线衍射

在显微镜下认真挑取一颗质量较好的配合物的黄色晶体,固定在事先准备好的玻璃丝的一端.随后,利用Bruker SmartApex CCD型X-射线单晶衍射仪进行数据收集.最后,将收集得到的晶体数据利用SHELXS-2014软件进行处理和详细的解析[13],并进行最后的精修,从而得到了配合物完整的晶体学数据.其中,配合物的主要数据已经列于表1中.

表1 文中配合物的主要晶体学参数

2 结果与讨论

晶体结构分析发现,配合物的结构是由一个二价Cd(II)原子,一个PA羧酸配体,半个3-dpye有机胺配体,一个配位水分子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Cd(II)原子展示了一个六配位的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模式.其配位原子主要包括PA羧酸配体上的两个O(2)原子,一个O(3)原子,一个O(7)原子,一个配位水分子O(1W),以及一个3-dpye有机胺配体上的吡啶N(2)原子.相应的键长为Cd-O(2)= 2.474 7(14)Å,Cd(1)-O(3)=2.307 5(13)Å,Cd(1)-O(7)=2.230 8(15)Å,Cd(1)-O(1W)=2.395 1(16)Å,Cd(1)-N(2)=2.270 4(15)Å.

配合物的整体结构是一个一维的链.首先,PA羧酸配体之间以成对的方式,经由Cd(II)原子连接,形成一个“环接环”的一维链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来自四个PA配体上的羧酸基团,利用羧基氧原子,将两个Cd(II)原子聚合,形成一个二聚的双核Cd节点,O(2)原子起到重要的双桥连的角色.每一个环的尺寸大约为10.37 Å×7.00 Å.

图1 配合物中的“环接环”型链状结构

接下来,3-dpye有机胺配体展示了一个反式配位的方式,利用自身两端的吡啶基上的N(2)原子,与来自于每一环两端的双核Cd节点上的,位于链两侧的Cd(1)原子配位.也就是说,3-dpye有机胺配体实际上是穿梭于每一个环结构中,如图2所示.

图2 配合物的一维链状结构示意图

我们测试了所得配合物,PA,3-dpye的固态荧光性能,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激发波长为430 nm时,PA配体的最大发射峰出现在470 nm处;3-dpye配体的荧光发射峰出现在380 nm处(激发波长为352 nm),而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出现在522 nm处(激发波长为381 nm).与两个配体的荧光发射峰相比较,很清晰地发现,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应该是由结构中PA羧酸所产生的,产生的原因应是配体内部的电荷转移所引起的[14].与羧酸的荧光峰相比较,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发生一定程度的红移,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归因于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的作用.

图3 配合物的固体荧光谱图

最后,我们研究了配合物对常见的阳离子的荧光传感性能.用研钵将样品进行研磨,分别取3 mg分散到1.5 mL的金属盐M(NO3)x(10−2M)(M=K+,Na+,Zn2+,Cd2+,Ba2+,Co2+,Ni2+,Cu2+,Al3+,Ca2+,Mg2+,Pb2+,Fe3+)的水溶液中;再分别加入1.5 mL的DMA溶液,超声处理大约30分钟,使样品可以均匀的分散在溶液中,然后在室温下进行了荧光测试.当加入不同的阳离子溶液时,配合物具有不同的荧光响应,如图4所示.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顺序为Ca2+>Na+>Ba2+>Ni2+>Zn2+>K+>Cd2+>Ni2+>Co2+>Cu2+>Pb2+>Al3+>Fe3+.很容易观察的是,在添加Fe3+离子后,溶液出现了明显的猝灭现象.这一现象表明,配合物在检测Fe3+离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图4 配合物在不同金属离子的溶液中的荧光谱图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配合物对Fe3+的猝灭过程,通过向悬浮液中加入0~10-3M之间不同浓度的Fe3+离子,进行了配合物的定量发光滴定实验.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Fe3+浓度的增加,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通常Stern-Wolmer(SV)动力学用于说明荧光强度的静态猝灭,以表征Fe3+浓度与猝灭结果之间的关系.从图6中可以看出,(I0/I-1)与Fe3+浓度在低浓度下表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同时经计算得,配合物对Fe3+离子的检出限为4.36×10-5M.

图5 荧光梯度曲线

图6 Stern-Wolmer曲线

文中还进一步探究了配合物在荧光检测Fe3+离子时的抗干扰性能,结果如图7所示.在含有其它金属离子的悬浊液中加入等量的Fe3+离子,配合物溶液的荧光强度仍能够出现了明显的猝灭现象,这说明配合物在荧光检测Fe3+离子时,对其它金属离子能够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图7 抗干扰示意图

3 结论

总之,本文使用PA和3-dpye分别为羧酸和有机含氮配体,借助溶剂热的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以Cd(II)离子为金属中心的配合物,[Cd(H2O)(PA)(3-dpye)0.5].通过对晶体结构的解析和详细分析得知,配合物[Cd(H2O)(PA)(3-dpye)0.5]展示了一维的链状结构.结构中羧酸配体PA和Cd(II)离子配位,从而形成了一个含有双核Cd节点的“环接环”链状结构;接着,含氮配体3-dpye利用两端的吡啶基N原子,以“反式”的方式与位于同一环上两侧的Cd(II)离子配位,形成一个贯穿配位的方式.荧光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不仅具有一定的固态荧光性能,而且能够实现对溶液中的Fe3+离子实现荧光检测性能,同时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

猜你喜欢
羧酸配位配体
4-酰基吡唑啉酮-5缩γ-氨基丁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对白玉菇菌丝脱氢酶活性影响
一个镉配合物[Cd(H2O)(L)(HBTC)]·H2O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能
含有分离电荷中心的吡啶鎓两性离子型Cd(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研究
基于神经网络的聚羧酸系超缓凝减水剂性能研究及应用
4,4′-二羧酸-2,2′-联吡啶基配合物结构及性能研究进展
搅拌对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
VPEG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性能研究
德不配位 必有灾殃
《平面多配位碳化合物理论研究》
基于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的羧酸酯酶比率荧光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