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意涵特征、价值导向、实践路向

2021-03-17 15:31徐建飞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价值导向金课思想政治理论课

徐建飞

摘要: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是对高质量、高水平、高规格、高层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总体概括。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对强化教师科研教学水平,培育教师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新时代建设思政课“金课”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测评体系上同向“发力”。具体而言,思政课程目标要体现全面性和实用性,思政课程内容要凸显时代性和前沿性,思政课教学形式要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思政课评测体系要突出探究性和个性化。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意涵特征;价值导向;实践路向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6.01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6-0082-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国家也非常重视高等教育“金课”建设,教育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课”的概念,要求各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要解放思想、调整思路、转变观念,建设高水平的教学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淘汰掉一些内容陈旧、轻松易过的“水课”,打造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新时代着力打造高精尖水平的思政课“金课”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的意涵特征

1.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的科学意涵

从课程属性上看,课程本身并无“金课”“水课”之别。“金课”“水课”概念的引入主要是基于日常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学主体(通常情况下指教师)给课程注入了“水”或添加了“金”,把它教成了“水课”或“金课”。从教学的有效性角度分析,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存在好坏之分,都存在一定的“含水量”和“含金量”。当某门课程教学的“含金量”小到一定程度、“含水量”大到一定程度时,这门课程教学就被称之为“水课”;反之,则被称之为“金课”。[1]

所谓的“水课”是依据较低层次的认知水平,运用低阶思维进行被动的、外在牵制的、接受的、抽象的和单独的机械学习的课程。这类课程一般都是陈旧、过时的课程,课程中没有针对学生能力提升的专门训练,也没有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精心设计,所传授的是基于客观事实的简单化和显性化的个体性知识。因此,“水课”具有低阶性、陈旧性和随意性等特性。鉴于此,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将“金课”定义为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程。

新时代思政课“金课”是一种隐喻,它是对高质量、高水平、高规格、高层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总体概括,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价值导向和根本要求。新时代思政课“金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论述铸魂育人,以“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衡量标准,具有高度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价值性和实用性的“核心课程”。新时代思政课“金课”是要求思政课教师坚持“八个统一”,提高政治、情怀、思维、视野、自律、人格等方面核心素养,完善思政课教学配方、改良思政课教学工艺、优化思政课教学包装,依托专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实践式教学,“互联网+”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为、知识见识、奋斗精神、过硬本领的时代新人的“精品课程”。

2.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的鲜明特征

(1)高阶性: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内在衔接和逻辑统一高阶性是指思政课课程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灌输,而是建立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内在衔接和逻辑统一,通过建构的、意图的、主动的、真实的、合作的、有意义的学习,传授建构性知识、情境化知识、复杂化知识和隐性知识,锻炼学生除搜索信息、掌握资料、领会知识等基础能力之外,还侧重创新思维、团队协作、问题求解、决策部署、分析评价、反思批判、调节控制、持续发展等高阶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适应知识时代生存与社会发展。

(2)创新性:课程内容、教学形式紧跟时代步伐,学习结果凸显育人特色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思政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学习结果三个方面。课程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融入新鲜的时代元素,凸显前沿性、先进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上要打破以往教师“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深度交流,使学生由被动学向主动学,由消极学向积极学、由强迫学向自愿学转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融入课堂,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思维。学习结果上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教师不再是答案的来源者或提供者,也不再是真理或谬误的裁判者,而更多的是学生课程学习的引领者、推动者和协助者,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去寻找答案、检验答案、确证答案,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发挥自身的特长优势。

(3)挑战度:思政课高度提升、难度加强、深度推进和广度拓展挑战度侧重思政课课程的难度性,对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有一定的挑戰性。这就倒逼教师注重加强自身学术积累,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改革,改进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学素养。对于学生而言,课程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也不是被动的理论接受,而是要学生动脑子、花心思,付出更多的心血搜集学习资料,掌握学术前沿动态,在静态的知识中把握动态的思想与精神,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运用逻辑推理思维,对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排序、加工、重组,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形成自我独特的见解。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的价值导向

思政课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永葆马克思主义底色的关键课程。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对强化教师科研教学水平,培育教师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

1.打造“金师”:强化教师科研教学水平,培育教师核心素养

《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明确了思政课教师强化思政课教学和研究的身份角色定位和职责使命担当。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事关教师的核心素养与职业发展,关系到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思政课课程建设水平,是建设思政课“金课”的关键要素。[2]教学与科研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凝练学术思想、提高科研水平,使教学问题学术化;在科研中提取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做到科研成果教学化。

新时代,思政课“金课”建设对思政课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以及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培育不仅要重视教学培训、能力提升,还要关注学科训练、专业的培养。思政课教师通过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洞察中国共产党新的方针政策,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了解社会时事热点,把脉学术前沿问题,把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把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政策有效灌输给青年学生,以强大的真理引导学生,以彻底的思想吸引学生,以透彻的理论回应学生。当然,将学术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素养体系,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素养、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是基本保障。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强化教学赋能,提高教学组织和设计能力、教学方法和运用能力、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等,并通过教学发现新的学术热点,寻觅科研的生长点,以教学反哺科研。

2.塑造“金才”: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3]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思政课获得感的体验,关系到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否得到尊重,个性的发展是否得到满足,是检验思政课“含金量”的重要标尺。新时代思政课“金课”打造始终把学生放在重要的核心位置,以尊重学生、关照学生、理解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为教学宗旨,寻找学生需求与思政课教学内在的平衡点,精准施加教学供给,实现思政课教学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结构性平衡,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提升学生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亲近感和悦纳感。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始终围绕学生主体性培养而展开,积极回应学生的关切,满足学生的思想实际,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思政课出勤率、抬头率、思考率、互动率,增强学生政治觉悟、思想水平、情感态度、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号召力。

3.铸造“金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是打造“金课”的关键手段。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的高低,主渠道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思政课育人的效果。近年来,国家、学校和教师等多元主体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凝聚思政课建设的合力,努力打造思政课“金课”。为了增强教材的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趣味性,国家反复修订统编教材、优化课程设置;为了提升思政课教学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思政课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性,学校大力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以高标准的思政课教学为目标,以高水平的思政课教材为遵循,以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为支撑,以高技术的思政课教学方法为抓手,深入推进思政课思路创优、教材创优、内容创优、教法创优,完善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合理谋划思政课教学的工作格局,促使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实效性,让思政课具有新思路,展现新气象,焕发新作为,进而增强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

4.锻造“金品”: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

思政课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其目的是要健康身心、扶正思想、塑造人格、弘扬精神、固化信念。思政课承担着传授知识、认识规律、养成习惯、塑造品质、培育信仰的职责使命,对学生全面、自由、综合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对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思想引领、知识传授、价值导向、行为规范、思维创新、方法指导、能力训练等显著的正向影响。[4]

新时代,思政课“金课”的打造以围绕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为方向指引,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理论指导,以深化思政课改革,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推动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为基本目标,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依据不同学段受教育对象认知能力、心理特征、性格特点、智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方式手段、拓展内容广度、优化教育结构、整合资源配置,发挥思政课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多维价值功能,将思政课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互动性和创新性,构建科学化、人性化、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寻求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的实践路向

依据教育部提出的“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标准,结合当前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新时代建设思政课“金课”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测评体系上同向“发力”。

1.思政课课程目标要体现全面性和实用性

思政课的课程目标是一个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综合型、立体化、多层次的结构体系。思政课作为传授知识、传播思想、传递真理的关键课程,应着眼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需求,树立以思想目标、政治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为主要支撑的目标追求理念,将课程知识内化为理想信念、价值信仰、精神追求,锻炼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和逻辑推演能力,拓展学生理论视野、知识视野、历史视野和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知识储备、思想品德、政治意识和人文素养,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激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强烈追求和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对法律、规则和制度的敬畏和尊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重和对他人关怀,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守和信仰。

此外,思政课课程目标需要从单向度纯粹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向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因此,思政课课程目标除了知识、素质的基本面向外,还应侧重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找准需求点、选准切入点、生发共鸣点、解决困惑点。新时代思政课“金课”打造要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原则,不只要把学生吸引到思政课教学中来,还要让学生真正融入社会的大课堂,构建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感悟与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坚定理想信念,守住思想阵地,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照现实、解决问题,把单纯、空洞、乏味的思政课课堂理论灌输与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透过复杂多维的社会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用实践的体验领会理论内涵,用实践的感悟深化价值信仰,用实践的锻炼提升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增强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和获得感。

2.思政课课程内容要凸显时代性和前沿性

有涵养的思政课“金课”应凸显社会热点性、时代前沿性和当代价值性,其教学内容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扣学术前沿理论,把现实社会热点问题转化为学术问题,把学生现实中的困惑和不解转化为求索的动力以及成长的养料,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蕴涵的学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大众话语,把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立德树人教育的生动实践,以课程内容的思想魅力、理论魔力,逻辑张力来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和掌握学生。

思政课教师要围绕社会热点、瞄准时代焦点、把握教学重点,洞察新迹象、把握新引擎、抓住新常态,将时事热点问题作为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将党和国家最新的思想理论、制度政策,如“中国梦”“四个全面”“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及时灌输到思政课课堂教学中,以前瞻性、创新性、独特性的战略眼光,寻求契合时代发展的思政课教学内容。

要想让思政课“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情有趣”,思政课教师在日常实践教学中就不能束缚于教材,局限于课本,要打破僵化的思维、跳出说教的窠臼,追踪学科发展的前沿,把握学科发展的动态,吸收学科发展的成果,梳理学术的观点、追溯理论的本源、探求问题的本质,把专业学术中新概念、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渗透到思政课教学中,使教育内容富有感染力、渗透力和说服力。

3.思政课教学形式要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

思政课教学不只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活动,而是一种塑造人、培养人、完善人、发展人的育人活动,是需要学生参与和体验的互动性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新时代要将灌输式教学形式向互动式教学形式转变,多采用讨论、辩论、问答等互动方式进行思政课教学,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获取认知、凝聚共识,实现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内在的契合,形成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和互动融合,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不断碰撞、深入沟通、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塑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学生作为思政课教学的认识主体和价值主体,具有自主性的表征,对于信息、知识、经验、观念并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而是对其进行思考、疑问、探究、反思和批判,形成能动的认识结构和理念。思政课“金课”既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从本质上说,思政课教学的有效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小组辩论、参与讨论等方式,积极主动就思政课教学所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理论问题、思想问题以及具体的人生問题进行各抒己见的交流和研讨,鼓励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呈现不同见解;或者是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设定具体的主题,也可由老师提供与讨论主题相关的案例材料,以增强感受和体悟,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设定的主题开展分析和讨论,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就学生表达的观点、提出的问题、展开的辩论,思政课教师主动干预,及时回答、引导学生所讨论的内容,客观回应、评析学生的提问、质询、争辩,肯定和褒扬合乎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纠正和制止偏激、极端、错误的思想认知。这种侧重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与互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交换意见、分享观点、探求思想、追求真理。

4.思政课评测体系要突出探究性和个性化

思政课测评是思政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思政课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状态的基本手段。思政课测评应是全员参与、全程评价,其测评主体应是包括教学教育专家、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德育工作者以及社会教育组织机构等多元主体。思政课在具体实施测评时应以事实为依据,坚持科学性、整体性、系统性、可行性的统一前提下,采用“统一测评法”“目标测评法”“标准测评法”“过程测评法”“总结测评法”等多样化的科学手段和技术方法,做到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结构与功能相一致、定性与定量相统一,动机与效果相协调,对思政课教学是否具有创新性、方向性和针对性,是否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是否具有感染力、吸引力、说服力;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水平;就思政课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影响;对思政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队伍建设、方式改革等方面的成效进行单项或整体的科学评定,力求客观公正。

构建探究性与个性化的测评体系有助于发挥思政课教学测评的监督、激励与导向功能。思政课测评体系要注重探究性,不仅要对教师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效果进行测评,还要对思政课教师课外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开展客观评估。不仅对学生考试的文化成绩进行量化评估,还要对学生的思想理论、政治素养、价值信仰、性格特征、道德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定性的测评。思政课测评体系不只是知识性评价,更是基于思政课教学是否满足学生知识学习、心理调节、性格优化、思想提升、道德发展的需要,是否能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育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价值性评价。因此,思政课测评体系要“着眼于师生共同发展”的评价理念,以人的全面、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尊重测评中人的主体性。思政课测评体系还要兼顾个性化。在设计测评指标时,要充分考虑不同时代环境、不同学校层次、不同教师水平、不同学生诉求等方面的差异,制定出适合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学生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个性化的测评是考虑到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异,对不同学段、不同层次学校在思政课教学取得的成效,对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素养、师德师风,对学生个性发展、学习态度、认知能力、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差异性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培养具有学科知识、教学能力、职业道德、文化修养的思政课“金课”教师,以及具有个性特征、探究精神、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志义.“水课”与“金课”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24.

[2]学习贯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笔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2):3.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4]史祝云,巴春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多维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4):25.

[责任编辑:张学玲]

3533501908299

猜你喜欢
价值导向金课思想政治理论课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基于价值链导向的会展旅游产业链提升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价值导向分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琅琊榜》浅评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