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科育人价值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2021-03-17 22:47顾庆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科育人立德树人阅读教学

【摘 要】在聚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语篇的类型及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激活创新思维,实现学习迁移。以译林新版《英语》Book 3 Unit 4 Reading Chinese scientist wins 2015 Nobel Prize为例,从育美润情、育智求真、育德养心三个层面挖掘学科育人价值,促进课堂育人方式的转型。

【关键词】学科育人;阅读教学;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80-0038-06

【作者简介】顾庆华,江苏省海安市曲塘中学(江苏海安,226600)校长,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

一、引言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以下简称《课标》)也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每一名英语教师都应贯彻文件精神,指导教学实践,深刻思考如何在学科中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然而,“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团队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仍然未能突破‘工具化’价值取向,没有真正关心英语教学过程中‘人’的成长问题,即对英语教学的育人价值认识尚不清晰”[1]。

二、英语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

英语教学将“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育人总目标[2],并将其融入“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下的32项子主题,如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跨文化沟通、包容与合作、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总目标在英语学科方面的具体化,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和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英语学科也具有“五育融合”的教育作用。由于其自身独特性,该学科在“五育”方面存在程度上的差異,其中对智育、德育、美育的育人价值最大。[3]在阅读教学中“育人”,涵盖了教学理念上的引领,文本本身所承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传播,教学过程中的示范指引、育人资源的拓展延伸以及评价反馈中的侧重引导等等,旨在促成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提升。[4]本文拟以笔者2020年11月执教的一节市级示范课——译林新版《英语》Book 3 Unit 4 Reading Chinese scientist wins 2015 Nobel Prize为例,探讨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育人价值。

三、指向学科育人价值的阅读教学设计

本单元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话题是“科学家、科学发现和科学精神”。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故事真实鲜活,富有感染力,切合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这一现实背景。阅读、学习屠呦呦的故事能促进学生的美育、智育、德育发展,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创造力得到发挥,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该文本的语篇类型为人物报道,重点介绍了屠呦呦潜心科研,发现青蒿素并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故事。笔者将学科育人的意识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围绕主题设计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面的教学活动。(1)基于语篇,设置寻找文章信息、梳理屠呦呦个人经历的时间线等任务,帮助学生把握语篇整体架构和关键信息,明晰文本的主线,实现知识的结构化。(2)深入语篇,分析新闻报道最常用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文体特征,指导学生仿写新闻报道的标题和首段。(3)超越语篇,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屠呦呦作为一名科学家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以及她获奖的非凡意义,启发学生思考传统中医药学在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让他们认识到传统中医药学的历史贡献和巨大前景;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分享疫情期间所做的有意义的事,帮助学生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一)艺术感知,育美润情

美育通常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将课堂教学审美化,而英语课堂教学审美化的实质就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5]基于此,笔者从诺贝尔奖官方网站(https://www. nobelprize. org  / prizes / medicine/2015/tu/prize-presentation/)下载颁奖视频,课堂导入主题时使用该视频资料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回顾屠呦呦出席颁奖仪式的精彩瞬间。

T: 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e woman who was receiving the Nobel Prize? Some people say Tu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women in China. Do you agree? Why?

Ss:...Although Tu is old, I think Tu is still the most beautiful Chinese woman because of her great contributions to human beings.

美无处不在,美育也应随时渗透。借助屠呦呦出席颁奖仪式的视频、娓娓道来的颁奖词和激昂澎湃的进行曲,笔者快速切入主题,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此处设计出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呦呦鹿鸣,食野之蒿”,科学家的名字与研究成果的暗合不禁让人浮想联翩。第二,如果说屠呦呦荣耀的获奖时刻能让学生说出有关“美好、闪耀、辉煌、美丽”等词汇,那么预设“屠呦呦是否是最美中国女性”的问题,就是引导学生透过表层和外在去理性地探讨美。让学生经过探讨,明晰美的内涵,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领悟美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真正的美是源于自身的内在美;科研工作者默默耕耘、孜孜以求、无私奉献,这样的美才是“大美”。第三,中国人崇尚“美善同体”,beautiful与kindhearted是和谐统一的,屠呦呦的事迹启示我们:一个人尽心尽力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其生命的价值就得到了实现,这样的人是“美丽”的,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如此,该教学片段达到了以美怡情、以美启智的目的。

(二)梳理文本,育智求真

《课标》对“思维品质”目标有如下阐释: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当下,不少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充斥着低层次的认知内容,学生的高阶思维得不到锻炼和培养,严重弱化了英语课程的育人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关注体裁结构、绘制图表、深挖文本内涵、读后仿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1.关注背景信息,推断文本体裁。

笔者通过大屏展示两张外文报刊的封面图片(一张是学术期刊Science,一张是报纸The Washington Post),提问:Where do you think the article is from?

该活动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养成关注语篇背景信息和文本类型的习惯,增强语篇意识,避免陷入“只读正文,不读导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学生明确该语篇为新闻报道体裁,为后续的“分析写作特点”学习任务做好铺垫。用两幅外刊图片替代传统的问答式提问,可以引发学生对阅读语篇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有效提升其推理思维能力。

2.分析标题和首段,概括写作特点。

笔者从谈论通讯报道自然引出“通讯报道最重要的是新闻标题和第一段新闻导语”,同时给出自创标题“Tu Youyou and qinghaosu”,让学生和课文标题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概括新闻标题的写作特点。

T:There are two headlines on the screen.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tter,Tu Youyou and qinghaosu,or Chinese scientist wins 2015 Nobel Prize?

Ss:...

T:Excellent. This article is headline news about Tu Youyou. So I prefer Chinese scientist wins 2015 Nobel Prize too. Then, can you draw some rules about English news headline?

Ss:A headline sums up the report and catches the reader’s attention. Good headlines are usually:eye-catching, believable, easy to understand, and accurate.

学生阅读第一段后能够快速获得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等重要信息。笔者在黑板上绘制一个“倒金字塔”并从上至下依次标注:Headline, Lead, Body, Tail。学生在语文课已学过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很快概括出新闻导语的写作特点:An effective lead tells readers the most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an event, like who, what, when, where and why.

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关联以及对标题和导语的分析研读,归纳得知通讯报道最重要的是新闻标题和导语,了解其写作特点,为本节课的迁移创新活动——仿写新闻标题和导语搭建语言支架。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高阶思维得以发展。

3.借助图表,梳理文本主线。

该报道主体部分是介绍屠呦呦的成长经过以及发现青蒿素的艰辛历程。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条屠呦呦个人经历的时间线(见图1)。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为学生示范并完成图中的第一部分(1930年),先找出关键词,再连词成句,复述屠呦呦的成长经历。时间线中剩余的部分由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找出关键词并进行复述。

学生先在小组内部进行展示交流,然后推选一个小组到讲台前向全班汇报,展示屠呦呦的成长经历。

鉴于学生对该话题较为熟悉,通读后已能很好理解文本内容,因而笔者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开展小组活动。笔者指导学生运用时间線图表和关键词策略,将思维可视化、知识结构化;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复述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团队合作、踊跃展示的意识。复述环节旨在训练学生整句输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与整合能力。

4.深挖文本内涵,归纳主人公的优秀品格。

此时,学生已了解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体会到诺贝尔奖来之不易。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再次细读文本,从字里行间寻找蛛丝马迹,推断并归纳主人公的优秀品格。

T: What qualities did Tu Youyou show as a scientist? Use details from the news report to support your ideas.

S1: She is well-educated...

S2: She is brave...

S3: She is determined...

这个任务渗透了一定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在分析、体会、内化屠呦呦崇高的科学家精神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成这个任务,学生不仅发展了Read the lines、Read between the lines、Read beyond the lines的能力,而且养成了积极思考和深度思考的习惯。

5.分析比较,在批判中完善文本。

笔者从China Daily官网下载一篇关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新闻报道Tu Youyou receives 2015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5-12/11/content_22686488.htm),让学生快速阅读,并对两篇新闻的内容进行比较,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T:These two reports share the same topic. But can you find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reports?

S1:Our text focuses more on Tu’s growing experiences while the China Daily version focuses more on the awards ceremony.

S2:The China Daily version quotes the ceremony speech to Tu Youyou delivered by Professor Hans Forssberg, member of the 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

S3:In the China Daily version, Professor Carl-Henrik Heldin,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the Nobel Foundation, also said something at the ceremony...

T: You seem to like these quotes. What about adding these quotes to our text?

S4:I can’t agree more. These quotes will make the news report more interesting, convincing and believable.

提升批判性思维是《课标》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要求。通过创设深层问题、挖掘文本内涵以及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质疑、评价、探究文本意义,是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在新闻报道中适当引用相关人物对事件的评价以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客观性是常见写作手法,但遗憾的是,课文只是客观陈述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该发现对世界的积极影响,缺少相关人物对该事件的评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适当引用事件相关人物的评价,可以使新闻报道更具客观性和可读性。如此,在完善文本的同时,学生可以大胆质疑、勇于批判、追求真理,其批判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6.迁移创新,仿写标题和导语。

笔者从网上下载和课文主题相近的关于“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的英语新闻(https://www.cgtn.com/special/China-holds- awards - ceremony - for - role - odels - in - COVID - 19 - fight.html)作为变式训练的阅读材料。其新闻标题和导语被提前隐藏(标题:China honors people fighting COVID-19 with national medals;导语:China held a ceremony on Tuesday morning in Beijing to praise role models in the country’s fight against the COVID-19 epidemic.),學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写作任务“仿写新闻标题和导语”,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相互评价。

针对新闻报道的文体特点,笔者设计了开放性的写作活动“Write a headline and a lead”,目的是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重点指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该变式训练的阅读材料紧扣疫情时代背景,宣传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张定宇等医学专家和抗疫英雄的先进事迹,分享了抗疫战场上的中国智慧和中国贡献,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提升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增强了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高度呼应文本中屠呦呦以身试药、利用中华传统医药济世救民的感人事迹。

(三)联系实际,育德养心

情与思的课堂渗透,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德育尚行,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6]有关屠呦呦事迹的报道振奋人心,激励着无数青年积极进取、拼搏奋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认同,“需要以文化知识为契机,寻找与育人价值培养的有机结合点,通过探寻文化,找到培养公民素养的契机,触动心灵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7]。为此,笔者向学生展示爱因斯坦的一句话,“Try not to become a man of success but rather try to become a man of value”,并和学生分享了自己在新冠疫情期间担任社区防疫志愿者的故事,鼓励学生讲述他们在抗疫期间所做的有意义的事情。

T:Tu Youyou discovered qinghaosu and saved many lives. Zhong Nanshan fought against Coronavirus and prevented it from spreading among people. Mr. Gu volunteered as a security guard for the community during the lockdown period. What did you do to fight against the Coronavirus when you are self-quarantined at home?

S1:I drew pictures to encourage those brave doctors and nurses.

S2:I made posters for old people in my community to help them master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against the Coronavirus.

S3:I donated my pocket money to Wuhan Red Cross to help control the Coronavirus.

T:You are heroes and I am proud of you.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Start with things around us, and all of us will be of great value to this world.

在如今价值多元的时代,教育要营造风清气正、崇尚英雄的社会氛围,教师要引导学生见贤思齐,培养其优秀的精神品质。屠呦呦、钟南山、张定宇等英雄人物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课堂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也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屠呦呦等杰出人物的事迹给人以精神滋养,教师的言传身教也可润物无声。笔者通过讲述关于自己的真实故事,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积极分享自己的抗疫故事,实现教与学、思与行的无缝衔接,借此传递给学生这样的价值观:继承发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身边小事做起,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课堂上充满正能量的小故事让很多“高高在上”的“大道理”变得接地气,真正实现“入脑入心入行”,使“学科育人”理念在课堂上落地生根。

四、结语

凸显学科内容的育人价值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是落实学科育人的主阵地,学生的道德品质、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均应在课堂上得到培养。

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時,教师必须理清学科知识,明确学生需求,准确定位育人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开展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迁移创新类等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发展其思维品质、塑造其文化品格,还要彰显学科育人价值,实现学科育人的功能,努力提升高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卜玉华.“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英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7,35.

[2]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6.

[3]赵连杰.基础英语教育的学科育人价值探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52-56.

[4]林小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0(9):38-40.

[5]董曼霞.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 英语教师,2010(8):38-39.

[6]黄敏丹,陈洪义.以“中国故事”搭建高中英语融润育人的桥梁[J]. 教学与管理,2021(16):48-50.

[7]喻侯林.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培养的理念和路径[J]. 教学与管理,2019(21):100-102.

3714500589290

猜你喜欢
学科育人立德树人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