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帅
摘 要: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大力倡导并坚决落实全面育人新理念,旨在彻底转变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以生为本”理念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以生为本 高中语文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2.040
语文学科是当前我国高中实际教学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高中学生学习其他任何一个学科的基础都是语文学科的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越来越强,在这样的现实情况面前,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地优化语文教学策略。
一、基于学生角度,展开课堂情境创设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新的教学理念也不断地被应用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当中。高中语文的教学课堂应该是要充分地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目标。正因为如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地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拿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来举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较为细致的解读,然后要引导学生对于这篇文章所描绘的场景展开较为丰富的想象,并且以此来将自身充分地融入这篇文章所营造出来的情境当中,如此一来便可以较为容易地体会到朱自清先生在创作这篇文章时所倾注的情感。那么,如何才能够创设出质量较高的课堂情境就成为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这篇文章的正式教学前,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做出较为精准的定位,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制定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来进行辅助资料的收集,并且要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课件的制作以及教学内容的准备。除此之外,由于朱自清先生的这篇《荷塘月色》里面有大量的对于情境以及环境的描写,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相关的情境创设,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静谧而又美好的夏季雨夜,荷花开满池塘的课堂情景气氛。
二、坚守课堂阵地,推动立德树人
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大力推行“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理念的重要抓手。高中学校的课堂教学必须紧盯“立德树人”目标,把学科知识、学科素养和德育目标有机融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深沉的爱国情怀、坚韧的拼搏精神和平等的劳动观念,培养综合的人、全面的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
但是,长久以来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的价值认识不够清晰,除了文学价值之外的其他诸如美育价值、劳育价值、体育价值重视不够、挖掘不深、缺少可操作的实践方法。所以,将“五育并举”理念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找到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是摆在所有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挑战。
三、对教学素材进行适当挑选
高中语文学习的关键点便是针对教材课文的学习,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高质量的讲解,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材的实际把握就十分重要。高中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利用好教材,并且能够使得所有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都与教材能够进行较为有机的结合,那么如此一来,高中语文课堂的实际教学质量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也正因如此,我国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育对于教师针对语文教材把握的熟练度拥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以及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地对语文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教学素材进行进一步、深层次的选择。就比如在高中语文的选修教材当中,《湘夫人》这篇文章与学生们所熟知的《离骚》在情感方面实际上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因为《离骚》在抒发情感以及表达自己的遭遇时是非常激烈而直接的,但是《湘夫人》这篇文章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并不直接,而是通过歌唱湘水男神对于湘水女生的思慕与追求来表达出屈原在创作时的真实目的以及情感。在《湘夫人》这篇文章中理解屈原情感的关键,便是要对文章中湘水男生和屈原的关系做出较为准确的理解。为了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屈原的情感,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这篇诗歌的讲解时,最好要提前搜集一些类似的诗文,或者是搜集一些有关这篇诗文的实际写作背景,也就是要为这篇文章的学习准备较为充足的辅助性的学习以及教学资料。其中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便是将《湘夫人》与《离骚》展开对比教学,通过《离骚》中能够直接而又充分地体现屈原情感的语句与《湘夫人》中湘水男神的实际表现进行多角度的对比,如此一来可以引导学生较为容易地理解屈原的实际情感以及创作意图。与此同时,这种对比式的学习方法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古诗文进行对比鉴赏的能力,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印象,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从整体出发,切实设置好教学目标
在任何一节课开始之前,我们都需要对整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并且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堂学习当中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称之为是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最核心部分。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的教师并没有对于教学目标做出较好的把握,也有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不能在正式的语文课堂教学前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高中学生在实际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就会很容易出现知识理解程度不够与知识断层的现象,并且也非常不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对《沁园春·长沙》进行教学时,由于高中学生在以往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已经多次学习到了毛泽东同志的文章,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这篇文章的教学前,首先应该要安排学生对这篇《沁园春·长沙》进行全文的背诵,然后再对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做出进一步的了解,最后在实际的课堂学习过程当中能够切实地体会到毛泽东同志在进行这篇文章创作时的真实情感。在对课堂的教学目标做出了较为清晰的明确之后,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注重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因为这个教学目标的三个部分都是相辅相成、无法分割的,并且高中语文教师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注意将这三个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的串联。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章内容的分析时一定要同时注重作者情感的分析,尤其是毛泽东同志的文章都是在较为特殊的历史时期以及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文章情感的具体表达非常重要。并且在针对文章的内容以及情感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后,要及時地安排学生进行文章的背诵,因为这个时候是学生对于文章印象最深、理解最深的时候,这样可以使得学生能够轻易地记住整篇文章。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的学习,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高中语文课堂的实际效率。
五、革新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教学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评价,与传统的教学评价不同,会比较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变化,而不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好坏。首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过程评价方案。比如,某学生平时上课不喜欢发言,比较沉默,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用多种有利于鼓励学生学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提问、主动回答。其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教师在采用合理的过程性评价方案时,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善于发现每一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引导他们不断发挥自己闪光点的巨大作用,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最后,教师在对这些学生做出评价时,一定要确保结果的公正和客观,不应该带有自己的偏好和个人情感,让每一名学生都觉得自己在教师的眼中都是同等重要的。
总之,高中阶段针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也在不断地更新着。随着高中语文教师对于教学策略更新的重视,当前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正在呈现非常良好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 陈晓燕《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中外交流》2021年第6期。
[2] 刘明军《新高考改革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科学咨询》2021年第18期。
[3] 常青《高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学周刊》2021年第28期。
3817501289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