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媛媛
摘 要:“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虽然情境教学法是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也受到了“双减”的影响。具体而言,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等,然后基于此进行情境资料的选择、进行情境创设。本文从概述、应用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双减”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关键词:“双减” 初中语文 情境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2.034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对于学生的个性能力及核心素养进行了有效的培养。具体而言,教师会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然后基于此呈现一些材料,进行情境创设。通过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可以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教师需要注意,虽然情境教学法的适用范围很广,但是千万不能进行乱用。而且想要使学生在情境教学法中学有所获,教师就需要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一是适度性。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做到适时适度,要根据教学需求及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二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全方位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在进行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基于学生的生活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快速地集中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三是情感教育。因为情境教学法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进行知识探究,而想要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知识探究,教师就需要将情感教育重视起来,将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使学生对自己没有畏惧之情,并且在引导下使学生对知识形思考,敢于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多媒体技术走进了各行各业,且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所以,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将多媒体利用起来,使教学情境变得更加的真实,发生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
例如,在进行《水调歌头》教学时,教师需要明白,水调歌头是一首词,与学生现在的语言习惯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很多学生即便在教师的讲解下进行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没办法快速地理解知识,而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地理解知识,为了达到“双减”的要求,教师就需要将多媒体技术运用起来进行情境创设。因为多媒体技术依托于互联网,而互联网中拥有着大量的信息资源,而且其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征,可以使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具体而言,在课前教师可以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然后通过制作PPT课件等方式进行情境创设。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播放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使学生能够快速的集中注意力,并且感受到这首词的韵律之美,创设出一定的情境。之后,教师可以进行引导,让学生尝试站在作者的角度上感受这首词的意境。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走进课文中的世界,可以与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感受到作者在古诗中蕴含着的情感,跟随着作者一起对宇宙人生中的哲理进行追寻。同时,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人格得到有效塑造,文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的培养。由此可见,将多媒体技术利用起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将大量的教学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教学内容以动态化的方式进行展示,可以让学生的感官受到冲击,并且在具体的意象中感受到诗歌的意境,把握古诗中的思想主旨。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但是需要知道,在对理论知识进行销售的时候,是依托于教材的,而且只有学生能够把教材中的内容读懂,才可以应付各种考试。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把教材中的文本读懂呢?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利用起来。但是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
例如在教学《孙权劝学》时,教师就需要知道,这篇文本中涉及了一定的角色,且每个角色都在自己的角度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地理解这篇文章,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这篇文章中的人物的情感,教师就可以基于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情境创设呢?教师可以把这篇文章改编为情景剧,让学生进行扮演。在课前,教师可以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把教学内容改编成情景剧。课堂教学中,教师先不要急着对理论知识进行教授,可以先把情景剧的剧本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这么说:“接下来我们要表演一个情景剧,现在请大家以三人一组的形式站好。”由于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是很特殊的,所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被调动起来,会想要知道教师怎么安排这个情景剧表演。在学生站好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选择,分别扮演孙权、吕蒙、鲁肃三个角色。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三人小组的形式进行排练。而且排练的时候,学生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教材内容就不能把这个角色演活。有了这一意识后,学生会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并在掌握了文章大意的情况下进行排练。而在学生进行排练的时候,教师需要走下讲台,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学習的乐趣,可以将课文中的场景彻底还原出来,让学生成为文章中的角色,真正地做到感同身受。由此可见,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的情感,从而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通过学生体验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涉世不深,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将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起来,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够借助现有的经验及情感体验,感悟到作者的情感,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课文的思想主旨。
例如在教学《猫》时,这篇文章虽然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很多学生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上进行思考,无法掌握这篇文章中蕴含着的情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无法得到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体验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基于自己的生活进行文章解读、感悟。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养猫体验,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自己爱猫的照片。鉴于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的猫的照片是直观的、是形象的,所以学生的视觉可以受到一定的刺激,可以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文章阅读,学生就会把自己的情感带入到文章中,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又如,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生活中与宠物的一些事情,使学生的爱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之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三只猫的故事进行阅读,并且在阅读之后分析这三只猫有着哪些的相同点、不同点。由此可见,通过学生的体验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发现知识学习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难,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可以使学生踊跃参与到问题的回答中,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文章主旨,感受到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着的情感,从而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样才可以使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最大效用,才可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情感,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上述提供了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学生体验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用于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究。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晓雯《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2016年第22期。
[2] 陈霞《数字化教学资源指导下初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引入》,《读与写》2017年第1期。
3212501289504